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零五章 南洋大开发(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这一点,刘钰和皇帝是算过账的。这些年鲸海虾夷地区的移民成果,才是皇帝能够同意由朝廷军队开路、商人跟进的方式开发南洋的重要原因。

  因为与鲸海地区移民几乎同时进行的,是西域移民。

  而西域移民只能由官方主导,无利可图。

  在朝廷花费、移民人口数的强烈对比之下,过于震撼。因为成功、且同时存在对比、且对比实在过于强烈,所以皇帝才敢尝试着往前迈一步。

  航海术的进步,使得资本转移和流动成为可能。

  实际上,也杜绝了明朝的一种怪病:江南商人和士绅集团贴在一起,搞江南本位主义。

  航海术的进步,也使得废漕改海成为可能。使得皇帝可以放心大胆地任由江南的新兴资本集团折腾,不用担心大运河断绝之后的南北分裂问题。

  这一次搞的资本投资转移,规模比上一次要大的多。单单是朝廷漕米的一年买办费用,就赶上了鲸海虾夷开发的投资量。

  而这种巨额的资本投入,又因为种植园模式的缘故,使得尝试发行纸币已经成为可能。

  当然不可能是面向全国的,而是以南洋为根基、松江府为据点、天津等地先设置兑汇除的方式,逐渐铺开。

  大量的雇工进入种植园,他们一无所有。

  而投资种植园的这些人,白银要买的东西,大部分都在松江府可以批量买到。

  南洋所需的各种日用品,一部分是本地产,大部分却都是从大顺批量购买的。

  这种特殊性,使得先连通种植园、松江府、海军、新兴工业的纸币,完全可以尝试。

  如果是闽粤的自发性移民,这种纸币显然是难以被接受的。

  大顺在南洋的征服,将以经济和货币为主、军事为辅。

  这些,都在南洋大开发的计划之中。而且伴随着南洋开发,作为原材料产地,朝廷也会很容易接受以纸币作为赋税:钱能花出去、买到想买的大宗物品,再不济也能兑换白银。

  英格兰银行,起源于给政府办国债;阿姆斯特丹银行,起源于大额贸易兑付;法国纸币,源于耍赖赖国债。

  大顺都没法学。

  国债,大顺根本不存在,借不起。

  海外贸易,大顺纯粹的顺差国,兑票根本都用不上。

  至于国家发行学宋交子、元明纸钞,就大顺一塌糊涂的财政,这么大的基本盘,一年那么几个吊钱入国库,连准备金都不够。这要是不贬值到起飞,那就真没天理了。

  大顺要办的银行……实际上起源于对外贸易,只是将“央行发钞权”,尝试着从欧洲商船那,拿到自己手里而已。

  在明朝中期完成了白银货币化和税收白银化之后,对外贸易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大顺的发钞行。只是现在把这个发钞行,具体化了而已。

  本质上是和旧时代的小农经济切割的。

  以新兴的产业、新兴的工业、新兴的商业,新兴的海军、以及新兴的南洋漕米,先作为流通的基本盘。

  盘子现在看来,已经足够大,可以保证稳定流通。

  …………

  …………

  十月。

  江苏和往年一样,又遭灾了。

  自从大宋绍熙五年黄河夺淮至今,不遭灾的年份少。

  少之又少的少。

  历史发生了许多改变,但天气却不是人所能改变的。

  原本的历史,史载,这一年,两淮吕四等20场水灾。11月3日,阜宁等20州、县、卫水灾。11月15日,常熟等19州、县、卫潮灾。月初,上元等15州、县、卫旱灾。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