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道途正一吴雪婷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9章 造舟人王井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水患是水乡最大的灾难,一阵暴雨、一场洪水就把苦心经营的土地变成汪洋大海,把房屋冲垮浸毁,把人畜财物卷走。

面对水患,睿智的潭王人懂得,人类不能战胜自然,但人类能够利用自然界的特点和规律去努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因而他们造起船来,有了船,可以抗御水灾减少损失,有了船,可根据水乡特点发展水运业和捕捞业。

经历代实践拼搏,潭王的造船业十分发达,至20世纪20年代,潭王村达到一定规模的造船厂已有存记、大记、三兴和烈记等几家。

20世纪30年代,村里有一位造船师傅叫王致林,他是造“跳白”的高手。

所谓“跳白”,就是一种宽0.5米,长6.7米的渔船,船侧挂一片白色的长木板,木板能反光,鱼有趋光性,夜里这种渔船在河里游弋,鱼便往船里跳,故称“跳白”。

这种捕鱼方法,真是比姜太公还优哉游哉。

“跳白”的船体像龙舟,这也是龙舟的最初由来。村里人鼓励王致林造龙舟,王致林也早有此想法。该出手时便出手,王致林先造出了27桡的小龙舟,再造出了49桡的大龙舟。

真是初试啼声,一鸣惊人。远近各地纷纷前来请他当师傅。潭王王致林因此名闻遐迩。解放后王致林的儿子王协镇,继承了父亲的造龙舟工艺,为揭阳、普宁各地造出了一批批优质的龙舟。

改革开放以后,王协镇的儿子王慰军,对家传造龙舟技术进行科学创新,造出了一艘艘美轮美奂的51桡龙舟。在最近的百龙闹榕江竞赛活动中,王慰军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此次参赛的乡村中,有一半乡村的龙舟是他们的家族建造的。

因为潭王村近江,河道大多宽敞阔大,因而王家所造的龙舟,大多都是有51桡的大型龙舟,或者是37桡的中型龙舟。

至于应对一些村落比较狭小的河道,便有十几二十桡的龙舟,或者是到三十桡这种双排坐十五人的龙舟了。

至于这其中的代表就要说道潮州的庵埠了。

庵埠龙舟在潮汕地区也是极具盛名的一种龙舟。

庵埠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