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延迟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密度、粮饷补给优先级都是兵部判断一支军队战斗力下限的标准所在。
在王尚学的解释中,赵期昌即将赶赴宣大作战,将宣大两镇十三路兵马的强弱底细摸清楚,也方便在战场上进行取舍。
这里的各路兵马的强弱,赵期昌要的不是其战斗力下限,更不可能期望这些部队能在战场上发生爆发状态,所以也不需要确定对方的战斗力上限。
赵期昌要了解的,就是各路军队的平均战斗力。这种平均战斗力估摸计算的变量太多,所以不能依靠某些标准,最可靠的就是看这些军队留给历代同僚的印象。
这些混日子的边塞老将,不说绝对,起码能给赵期昌一个可靠的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信赖!
而王尚学的这番见解,也赢得了丁汝夔的认可。
故而,几天后一场如纱细雨笼罩下,文渊阁中,首辅严嵩问及此事时,丁汝夔照搬王尚学的看法进行解释。
严嵩听了摸着山羊须,神态严肃:“看来,他信不得宣大各路兵马。”
“阁老何出此言?若是信不过,又何必大费周章选拔老将?”
严嵩目光严肃看着丁汝夔,声音沉肃:“这一仗,输不得。宁可赢得迟一些,等了五六年,再等三四月也不算长。”
看严嵩的架势要准备更加全面后执行宫里的作战计划,丁汝夔装起了傻不愿主动开口,问:“阁老的意思是?”
“没什么意思,只是云南那边儿战事顺畅。可不论云贵兵马,还是巴蜀、广西土汉兵,都对山东客军持有非议。不如安排漕船,将这支兵马调归京师。”
严嵩说着语气顺畅,显然是早有腹稿:“没有这支兵马辅助,赵梅川仅靠本部与保定、河南征集的别部,是无法与鞑虏硬碰的。若云南旧部北上参战,赵梅川足以与俺答一战。就算败,也不至于太过难看。”
第(3/3)页
密度、粮饷补给优先级都是兵部判断一支军队战斗力下限的标准所在。
在王尚学的解释中,赵期昌即将赶赴宣大作战,将宣大两镇十三路兵马的强弱底细摸清楚,也方便在战场上进行取舍。
这里的各路兵马的强弱,赵期昌要的不是其战斗力下限,更不可能期望这些部队能在战场上发生爆发状态,所以也不需要确定对方的战斗力上限。
赵期昌要了解的,就是各路军队的平均战斗力。这种平均战斗力估摸计算的变量太多,所以不能依靠某些标准,最可靠的就是看这些军队留给历代同僚的印象。
这些混日子的边塞老将,不说绝对,起码能给赵期昌一个可靠的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信赖!
而王尚学的这番见解,也赢得了丁汝夔的认可。
故而,几天后一场如纱细雨笼罩下,文渊阁中,首辅严嵩问及此事时,丁汝夔照搬王尚学的看法进行解释。
严嵩听了摸着山羊须,神态严肃:“看来,他信不得宣大各路兵马。”
“阁老何出此言?若是信不过,又何必大费周章选拔老将?”
严嵩目光严肃看着丁汝夔,声音沉肃:“这一仗,输不得。宁可赢得迟一些,等了五六年,再等三四月也不算长。”
看严嵩的架势要准备更加全面后执行宫里的作战计划,丁汝夔装起了傻不愿主动开口,问:“阁老的意思是?”
“没什么意思,只是云南那边儿战事顺畅。可不论云贵兵马,还是巴蜀、广西土汉兵,都对山东客军持有非议。不如安排漕船,将这支兵马调归京师。”
严嵩说着语气顺畅,显然是早有腹稿:“没有这支兵马辅助,赵梅川仅靠本部与保定、河南征集的别部,是无法与鞑虏硬碰的。若云南旧部北上参战,赵梅川足以与俺答一战。就算败,也不至于太过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