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1949开国大典实录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蒋介石离开大陆前后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守不住的成都城。临行前,这位国民党总裁三次接见从汉中赶来的胡宗南,要其打完、打好最后一仗,守住国民党在祖国大陆的最后一个大都市。下午2时,蒋家父子的专机起飞,蒋介石从此永远离开了大陆。

蒋介石对于离开大陆飞往台北这件事,在他的10日日记里竟不见提及详情,直到12月16日的“上星期反省录”里才看见“接十日记事”,这是蒋介石写日记少有之现象,也可见那两天有多匆忙与紧张。他在16日反省录中详述经过:文武人员都要求他尽快离开成都飞台湾,而不要先去西昌了。可是他一再拖延了五天之久,为的是胡宗南的部队尚未如期集中,他认为自己能多留在成都一天,就可以多掩护胡的部队一天。不料卢汉“变节”,而四川省主席邓锡侯、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双双“避不晤面”(其实也是投降起义了),他对胡的掩护作用已失,乃决定回台处理政府迁台的要务。“午餐后起行到凤凰山上机,十四时起飞途中,假眠三小时未能成寐。二十半到台北与辞(缺“修”字,应是陈诚)入,同车入草庐回寓,空气轻清(?)环境清静与成都晦塞阴沉相较,则判若天渊。矣廿四时前就寝。”蒋介石日记中多半会在最后记下一笔几时就寝,通常是10点30分左右,12月10日这天太过漫长,以致直到午夜方才睡下。

蒋介石走后,大西南战局急剧变化。27日,解放军在贺龙指挥下开进成都城,蒋介石亲自指挥、蒋经国一手安排的“西南保卫战”,至此以失败结束。

此后,胡宗南指挥数千残兵败将盘踞西昌,作为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最后一块基地。蒋介石派出蒋经国于1950年1月间赶到西昌进行鼓动,并先后运来40架次飞机的武器。蒋经国在离开西昌时,西昌已处于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他的座机窗子也被解放军的炮火所击中。3月中旬,解放军向西昌方面发动攻势。26日,胡宗南逃离西昌飞往海南,残部很快被肃清。至此,国民党政权在祖国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被拔除,最后一支军队被消灭。

1949年的圣诞之夜,蒋介石从台湾南投县乘火车往东南方向行20公里到达水里乡,再往前几公里就是鱼池乡,那里有著名的日月潭。离开大陆不过半月余的蒋介石,来到湖旁的涵碧楼,在一片秋寒中,哀叹自己多舛的命运,思索着自己的下半生和国民党的再复兴。就是在这天夜里,就在日月潭边的涵碧楼,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过去一年间,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矣。如余仍能持志养气,贯彻到底,则应彻悟新事业,新历史,皆从今日做起。”

据统计,1949年前后,跟随蒋介石集团迁台的共有200万人,包括60万军队及其所属的各种重、轻型武器装备,拆迁搬往台湾的近百家工厂的机械及附件,逃台政府机关的各种资料和设备,以及各类抢运走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再加上大部分人员和物资,需要从内地先期运到沿海港口和舟山、金门、海南或香港等地中转再前往台湾,所以运输量之大为前所未有的。

而国民党当局仅拥有50架左右的C—46、C—47型美国运输机,运输量极为有限,海上运输量理论上计算也只有30万吨,美国提供的运输工具也是有限度的,此外海峡航线风高浪急,气候条件复杂,特别是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台风季节更是不可捉摸。因此,撤台过程中运输量过大和运输工具不足、航海设备有限的矛盾加剧了撤台的混乱。

当时,台湾海峡的空中和海上航线,空前繁忙,“直航”的飞机和轮船满载着逃台的各类人员和军队,抢运着从祖国大陆运往台湾的各类物资和赴台人员;各个能开往台湾的码头、机场上当时最忙的业务就是安排人员和物资去台;国民党还在行使权力的机关当时最忙的公务就是安排逃台;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当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逃台。

除在早期逃台人员有所准备外,在后期逃台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有所安排,绝大部分是靠各自的门路和买通有关人员匆匆逃台。如后来出任李登辉副手的“副总统”李元簇,就是提着一个皮箱跑到台湾在大学任教;于右任是在有关人员的“特殊保护”下去了台湾,连夫人都来不及前往;吴稚晖在逃台时匆匆忙忙,甚至连结发妻子都没有通知;以“孝”字为本的张群这样的重臣,甚至来不及告知在四川家乡的老母就离开大陆;蒋经国和章亚若所生的章孝严、章孝慈一家在福州上船时,由有关人员亲自安排还等了一个星期;蒋介石的爱将胡宗南,则是在西昌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的前夜乘飞机逃出的,胡宗南的主要助手、到台后出任过“陆军总司令”的罗列,则是在西昌被解放军打败后,辗转经香港去台湾的。

还有宋美龄是1950年1月13日从美国飞到台湾;陈果夫是1948年12月6日离开上海去台湾;翁文灏内阁的地政部长李敬斋是1948年11月去台;台首任“经济部长”郑道儒是1948年底去台;1949年3月,后任“立法院长”的张道藩才到了台湾;任过“行政院院长”的俞鸿钧是蒋介石在草山筹组总裁办公室时去台;到台后出任过“国史馆馆长”的黄季陆在成都解放后经香港去台;到台初期十分活跃的张其昀是在1949年初去台;原上海市长陈良是1949年5月去台;新疆军阀盛世才是1949年5月去台;台“国策顾问”张炯是1949年8月去台;原“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是1949年11月从金门去台;莫德惠在蒋介石派员劝说下于1950年12月去台湾;对抗和平起义的“新疆省主席”尧乐博士是1951年5月去台湾;一直在缅甸活动的李弥是1953年初回到台湾的;任过“国防部长”的黄杰1953年夏才从越南到台湾;前政学系骨干熊式辉是1953年间才去台湾;“立委”梁寒操1954年4月赴台。

这些曾经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的人物赴台尚且如此不易,撤台的混乱和匆忙从中可想而知。当时,几乎每一个在祖国大陆时期的省政府、甚至一些市县机构都在台湾打出各自的官衙牌匾,几乎每一个在大陆时期的兵团、军、师、绥靖公署、绥靖区、军管区都在台湾打出各自的番号,有官无兵,有兵无将,有名无实,散兵游勇,充斥台湾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