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学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一九八十五年十月份或者十一月份的样子,父亲和他的大学同学,经过省城的几次走访,终于落实政策,分配了工作,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被安排到邻乡的澡下中学任教。
父亲到澡下中学任教不久,就帮我和姐姐办理了转学,具体时间不太记得,只记得刚到澡下中学,就参加了期中考试。
改革开放之后,观下公社撤掉,作为一个村并入澡下乡,大姨家的东岭和小姨家的上王坪,都属于澡下,从此开启跟随模式,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四个表妹和三个表弟,都曾跟在父亲身边,读高中的不多,考上大学的一个没有。
印象中其实天赋都不错,比如小妹,小学时还评上了地区三好学生,表弟表妹有几个学习成绩也非常出色,奖状贴满了墙壁,但是都在初中出现问题,从优秀变得普通。
读书与努力是孪生兄弟,也许是我和姐姐没有带好头,也许是社会风气影响,也许是缺乏正确引导,也许以上原因都有,初一时还见成绩出色,初二、初三时开始下滑,有的没有考上高中,有的考上了高中也放弃了就读。
澡下中学坐落在澡下村西北面的一处山脚,后面背靠林场的一片高大齐整苍翠的杉树林,前面是一片开阔稻田,稻田中流淌一条河,相比于我家门前的小河,河水更深,水流更急,河面更宽,深水处常听说有人淹亡。
印象中这条河流没有名字,蜿蜒而下,在相邻的赤岸乡,汇入南潦河。山区像这样的河流,一般都有名字,许多地方因此以河流为名,比如柳溪乡、石溪乡、澡溪乡、上富乡。
河流的源头,是“老愚公”坝头,没有名字没有来历,并不多见。澡下的“澡”是音译,其实是石字旁,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除了历史久远的碑刻,以及手写的记述,看不到这个字。
后来有心寻查,也没有找到出处,在计算机普及之后,电脑上打不出这个字,从此以“澡字”代替,现在路边还能发现以前的里程碑或者石刻,上面都是石字旁的“澡”字。
比如上富,它的名字来历就很特殊,南潦河的源头流经上富名叫富溪,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被称为上游富溪,名字由此而来。
田野成片,方圆大概有三四里,中间有一条机耕道,连接着澡下村,阡陌之间,田塍不可数,几条连接河流与学校的田塍,被踩成了结实的田间小道。
河的对面是农机厂,父亲的姑妈,我的姑婆婆一家,就住在那里。
农机厂宿舍,分成了楼上楼下,每户一间,却有三进,前屋一般放置劳作工具或者杂物,中间是客厅,有楼梯旋转上楼,一般用来作饭厅,楼上两间住人,后面有一个小天井,便于充分采光,天井之后是厨房。
在当时来讲,是相当不错的建筑模式,我第一次到姑婆婆家时,就非常羡慕,面积比不上我家,却更合理,更舒适,更气派,老想着在表叔家住几天。
做着这样好的房子,身份依然是农民,生活依旧贫困,表叔因此到三十多岁才结婚。
记得以前父亲就曾经带我探望过姑婆婆,其中一次大概是八九岁的样子,澡下的这条河上,新修了一座桥,就在农机厂前面不远,姑婆婆还特别带我去看过。
现在来看,是一座非常普通的石拱桥,但在当时,却显得新潮而又气派,因为不但用了水泥浇筑,特别高大,两侧一排整齐的的栏杆,看起来特别上档次。
新桥的旁边是老桥,用了巨大的麻石垒成三个桥基,桥基上平铺三根长长的麻石,可以三人空手并排行走,石面发亮,不知道过往了多少人,在新桥修建之前,可能这就是唯一的通道。
怪不得姑婆婆会如此激动,带着一种满足在炫耀。在新桥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一九八十五年十月份或者十一月份的样子,父亲和他的大学同学,经过省城的几次走访,终于落实政策,分配了工作,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被安排到邻乡的澡下中学任教。
父亲到澡下中学任教不久,就帮我和姐姐办理了转学,具体时间不太记得,只记得刚到澡下中学,就参加了期中考试。
改革开放之后,观下公社撤掉,作为一个村并入澡下乡,大姨家的东岭和小姨家的上王坪,都属于澡下,从此开启跟随模式,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四个表妹和三个表弟,都曾跟在父亲身边,读高中的不多,考上大学的一个没有。
印象中其实天赋都不错,比如小妹,小学时还评上了地区三好学生,表弟表妹有几个学习成绩也非常出色,奖状贴满了墙壁,但是都在初中出现问题,从优秀变得普通。
读书与努力是孪生兄弟,也许是我和姐姐没有带好头,也许是社会风气影响,也许是缺乏正确引导,也许以上原因都有,初一时还见成绩出色,初二、初三时开始下滑,有的没有考上高中,有的考上了高中也放弃了就读。
澡下中学坐落在澡下村西北面的一处山脚,后面背靠林场的一片高大齐整苍翠的杉树林,前面是一片开阔稻田,稻田中流淌一条河,相比于我家门前的小河,河水更深,水流更急,河面更宽,深水处常听说有人淹亡。
印象中这条河流没有名字,蜿蜒而下,在相邻的赤岸乡,汇入南潦河。山区像这样的河流,一般都有名字,许多地方因此以河流为名,比如柳溪乡、石溪乡、澡溪乡、上富乡。
河流的源头,是“老愚公”坝头,没有名字没有来历,并不多见。澡下的“澡”是音译,其实是石字旁,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除了历史久远的碑刻,以及手写的记述,看不到这个字。
后来有心寻查,也没有找到出处,在计算机普及之后,电脑上打不出这个字,从此以“澡字”代替,现在路边还能发现以前的里程碑或者石刻,上面都是石字旁的“澡”字。
比如上富,它的名字来历就很特殊,南潦河的源头流经上富名叫富溪,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被称为上游富溪,名字由此而来。
田野成片,方圆大概有三四里,中间有一条机耕道,连接着澡下村,阡陌之间,田塍不可数,几条连接河流与学校的田塍,被踩成了结实的田间小道。
河的对面是农机厂,父亲的姑妈,我的姑婆婆一家,就住在那里。
农机厂宿舍,分成了楼上楼下,每户一间,却有三进,前屋一般放置劳作工具或者杂物,中间是客厅,有楼梯旋转上楼,一般用来作饭厅,楼上两间住人,后面有一个小天井,便于充分采光,天井之后是厨房。
在当时来讲,是相当不错的建筑模式,我第一次到姑婆婆家时,就非常羡慕,面积比不上我家,却更合理,更舒适,更气派,老想着在表叔家住几天。
做着这样好的房子,身份依然是农民,生活依旧贫困,表叔因此到三十多岁才结婚。
记得以前父亲就曾经带我探望过姑婆婆,其中一次大概是八九岁的样子,澡下的这条河上,新修了一座桥,就在农机厂前面不远,姑婆婆还特别带我去看过。
现在来看,是一座非常普通的石拱桥,但在当时,却显得新潮而又气派,因为不但用了水泥浇筑,特别高大,两侧一排整齐的的栏杆,看起来特别上档次。
新桥的旁边是老桥,用了巨大的麻石垒成三个桥基,桥基上平铺三根长长的麻石,可以三人空手并排行走,石面发亮,不知道过往了多少人,在新桥修建之前,可能这就是唯一的通道。
怪不得姑婆婆会如此激动,带着一种满足在炫耀。在新桥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