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汉奸无处不在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薛婶和苗简已的七七烧完了,苗先生才被鬼子放了出来,他的十根手指甲被拔去了,肿得像水萝卜。他每天不说一句话,常常流泪,偶尔从他嘴里发出几声呜咽:“鬼子怎么不杀了俺?让俺去死,到了那边我们一家四口就能团聚。”
林伯和小白瓜住进了苗家,为了方便照顾苗先生;小敏和小九儿依然住在林家。每天下了工,小敏都要去探望苗先生,给苗先生和曲伯洗洗衣服,收拾收拾院井。
林伯有时间陪着苗先生喝茶聊天,他为自己曾经冷落苗先生的事情而内疚,他为自己小肚鸡肠而羞愧难当。
两个人虽然出身不同,文化程度也不同,两个人很早就有了深厚友谊,起初林伯尊重苗先生是教书先生,有知识,有涵养,对街坊邻居竭诚相待,后来,自舍生取义这件事又敬佩他是一条汉子;苗先生欣赏林伯的淳朴厚道,林家两个儿子更是英雄好汉,抛下一家老少参加抗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很难得,更可贵。
两个人有一个共同思想意识,消灭日本侵略者,把倭寇赶出中国大地。
“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抗日胜利。”林伯的话很有道理,苗先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要活着看着鬼子滚出中国。
时间在风里游走,在寒气里蹉跎,小敏每天早出晚归,两点一线忙忙碌碌。
下工之前,绣舞子给每个绣工分了一块蛋糕,一块被油纸包裹着的蛋糕,上面几个英文字母,小敏不认识,只认识上面的四个中国字“生日快乐”。绣舞子告诉大家说,今儿是她女儿的生日,让大家沾沾喜气。
绣舞子的话让小敏想起了她的生日,不知不觉之间她离开家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她从没有过过一次生日,她几乎忘记了哪一天是自己的生日,只记得是腊月的某一天。
小敏怀里抱着绣舞子给的七斤混合面,提着一块蛋糕,没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要把蛋糕拿回家让大家活尝尝鲜。
风撩着她一根长辫子,撩着地面上的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平日里热闹的街道冷清了许多,行人揣着手,垂着头,脚步匆匆;买糖葫芦的,肩上扛着一个稻草人,稻草人上插着几串糖葫芦,嘴里吆喝着,脚步急冲冲,看着不像做买卖的,倒像是身后有鬼子在追命,大脚步迈得忒快;几个孩子拽着大人的手站在巷子里,瞪着一双双大眼睛,嚼着馋涎,大人翻翻口袋,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嘴里吐出一串冷气,在空气里结了冰,摔在雪堆里。
狮子桥旁边有一个卖烤红薯的,炉子旁边围着几个乞丐,他们缩着肩膀,跺着脚丫子,把手捂在煤炉子上,看着香喷喷的、焦脆脆的食物,他们的眼睛都直了。
看着烤红薯的,小敏想起了坊子矿区,想起了爹娘,每年她过生日,娘总会想办法做一碗长寿面,面条上放着一撮海带丝,还有两个荷包蛋;在前一天,爹总会想办法找到一户人家杀猪,别人即使说年根再杀,他也会找出理由说年根太忙,怕忙不过来,让他们提前杀猪。杀完猪,主家问要钱还是要猪肉,爹笑着说:“麻烦主家了,要一个猪心,四个猪蹄。”
做好了这一些吃的,娘总会把猪心和猪蹄放在供桌上摆放半个小时,先让仙人尝尝,让仙人保佑孩子一切如意,四季平安,多张心眼。
那个时候小敏特别想过生日,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那天爹不会骂人,也不会打人。但,那天爹总会喝醉,跑到院子里“哇哇哇”吐半天,吐完了站半天,眼睛盯着黑乎乎的天,嘴里念叨着大姐和二姐的名字。不知他想起了什么?还是他后悔把两个姐姐送了人?
娘也会偷偷抽噎,她心里难受,这么多年一次没有给两个姐姐单独过过生日,其实,每逢大姐二姐生日那天,娘最少也要和一块面,擀一碗面条,这碗面条分成三份,每人碗里放一筷子,小敏总会问,今天谁的生日?娘也不说话,爹也不回答,这是他们两口子最融洽的一天。
吃完了面,娘亲把小敏的头发梳成两根长辫子,再卷起来,变成两根犀牛角,在发尾扎上两根红头绳。爹也会换上干净的衣服,上衣和裤子虽然都有几个补丁,却没有一点煤灰,后腰上别着他的杀猪刀,鼓鼓囊囊;一只手里攥着一根长棍子,坊子地面坑坑洼洼,天是黑的,雪也是黑色的,雪下面藏着一口口废弃的煤井,怕不小心滑溜下去,必须加一条木棍探路;另一只手里牵着小敏,出去逛长街。
长街也就是靠着红房子和火车道的一个小小市场,没有多少东西卖,何况又是冬天,那个时候,长街就是坊子矿区最繁华的地方,有几家铺子,是日本人开的铺子,日本鬼子虽然杀人不眨眼,他们见了客人都很有礼貌,深深鞠躬是他们的礼节,他们卖的东西大多是他们日本人的东西,玩偶与寿司,还有衣服,爹一般不买日本人的东西,不是因为贵贱的问题,只因为和日本人有仇。
最显眼的是大烟馆,大烟馆门前有垂死挣扎的大烟鬼,他们的身体被大雪埋了一半,露出双手扒拉着厚厚的黑雪,好不容易爬到烟馆门口,站在烟馆门口的日本浪人就会飞起一脚,把烟鬼踢出很远,他们再也爬不起来了,就会躺在雪地里不死不活地殃气,命若悬丝。爹会上前把他们拉到墙根下,生怕运媒卡车碾着他们。
火车道边上还有磨刀的,磨刀师傅腰里系着摞着厚厚补丁的围裙,头上带着油乎乎的、破烂不堪的挂耳棉毛,两边的护耳像鸭子的尾巴,露着黑乎乎的棉絮子,肩上抗着一个长凳子,一边往前走,嘴里一边大声吆喝:“磨剪子嘞,戗菜刀”,长音拖出二里路。两只护耳随着冷风上下忽闪,嘴里的哈气在帽檐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碴子,随着热乎乎的哈气滴落一点点水珠。
火车道岔路口还有卖烤地瓜的,汽油桶做的烤炉很暖和,火苗窜出很高。坊子地面都是煤渣,不用花钱买煤,只要扛着烧烤炉和生地瓜来就行,炉火不旺,只要弯下腰,用手掌扫开黑雪,就能看到挨着地面的煤渣,顺手呼啦一把,就够烧一会儿的。
这个时候爹总会低头看着小敏,“丫头,想吃烤红薯吗?想吃就痛快点,爹买给你。”
小敏早就闻到了甜甜的烤地瓜味道,她伸出小舌头舔舔嘴唇,点点头。
爹笑了,他会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铜板,递到那个烤地瓜师傅面前,高声说:“师傅,买两个。”
“喔,是虎皮呀,是老熟人,一个铜板给您两个大的,一个小的,小的是送您的,您拿好了。”
“多谢老板照顾。”爹脸上洋溢着喜庆,别人还给他面子,他骄傲,他伸手接过香喷喷的烤红薯,把一个小的递到小敏的手里,“给,丫头,吃吧!”
小敏攥着热乎乎的地瓜,心里美滋滋的,很快这份喜悦被前面“吱扭吱扭”滑竿摧毁。
一乘滑竿停在马路牙子上,张喜篷远远就看到了顾庆坤爷俩,他故意瞪着一双小眼珠子,盯着顾庆坤脸端详半天,一会儿,他黄啦啦的眼珠子落在烤红薯上。
“吆,张爷,您也逛长街呀。”顾庆坤踉踉跄跄上前打招呼。
“虎皮呀,买的什么?”张喜篷一面用手指头剔着牙,一面斜着身子,白楞着顾庆坤的手,明知故问。
“嗨,张爷呀,俺出来磨磨刀,年根下杀猪的人家多……俺刚给孩子买了几个烤地瓜,您尝尝鲜,刚烤熟的,这地瓜没有一星点冻伤,很甜。”爹把大手掌摊开,送到在张喜鹏眼前。
张喜篷向前佝偻佝偻脖颈,向旁边的打手挤挤眼角。
一个打手明白张喜篷的意思,从滑竿一侧跑过来,跑得有点急差点摔倒,爹拉着小敏让开一条路,同时把两个烤地瓜双手递过去。
小敏狠狠瞪着眼前的五个人,她的小嘴撅着,满心的不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薛婶和苗简已的七七烧完了,苗先生才被鬼子放了出来,他的十根手指甲被拔去了,肿得像水萝卜。他每天不说一句话,常常流泪,偶尔从他嘴里发出几声呜咽:“鬼子怎么不杀了俺?让俺去死,到了那边我们一家四口就能团聚。”
林伯和小白瓜住进了苗家,为了方便照顾苗先生;小敏和小九儿依然住在林家。每天下了工,小敏都要去探望苗先生,给苗先生和曲伯洗洗衣服,收拾收拾院井。
林伯有时间陪着苗先生喝茶聊天,他为自己曾经冷落苗先生的事情而内疚,他为自己小肚鸡肠而羞愧难当。
两个人虽然出身不同,文化程度也不同,两个人很早就有了深厚友谊,起初林伯尊重苗先生是教书先生,有知识,有涵养,对街坊邻居竭诚相待,后来,自舍生取义这件事又敬佩他是一条汉子;苗先生欣赏林伯的淳朴厚道,林家两个儿子更是英雄好汉,抛下一家老少参加抗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很难得,更可贵。
两个人有一个共同思想意识,消灭日本侵略者,把倭寇赶出中国大地。
“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抗日胜利。”林伯的话很有道理,苗先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要活着看着鬼子滚出中国。
时间在风里游走,在寒气里蹉跎,小敏每天早出晚归,两点一线忙忙碌碌。
下工之前,绣舞子给每个绣工分了一块蛋糕,一块被油纸包裹着的蛋糕,上面几个英文字母,小敏不认识,只认识上面的四个中国字“生日快乐”。绣舞子告诉大家说,今儿是她女儿的生日,让大家沾沾喜气。
绣舞子的话让小敏想起了她的生日,不知不觉之间她离开家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她从没有过过一次生日,她几乎忘记了哪一天是自己的生日,只记得是腊月的某一天。
小敏怀里抱着绣舞子给的七斤混合面,提着一块蛋糕,没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要把蛋糕拿回家让大家活尝尝鲜。
风撩着她一根长辫子,撩着地面上的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平日里热闹的街道冷清了许多,行人揣着手,垂着头,脚步匆匆;买糖葫芦的,肩上扛着一个稻草人,稻草人上插着几串糖葫芦,嘴里吆喝着,脚步急冲冲,看着不像做买卖的,倒像是身后有鬼子在追命,大脚步迈得忒快;几个孩子拽着大人的手站在巷子里,瞪着一双双大眼睛,嚼着馋涎,大人翻翻口袋,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嘴里吐出一串冷气,在空气里结了冰,摔在雪堆里。
狮子桥旁边有一个卖烤红薯的,炉子旁边围着几个乞丐,他们缩着肩膀,跺着脚丫子,把手捂在煤炉子上,看着香喷喷的、焦脆脆的食物,他们的眼睛都直了。
看着烤红薯的,小敏想起了坊子矿区,想起了爹娘,每年她过生日,娘总会想办法做一碗长寿面,面条上放着一撮海带丝,还有两个荷包蛋;在前一天,爹总会想办法找到一户人家杀猪,别人即使说年根再杀,他也会找出理由说年根太忙,怕忙不过来,让他们提前杀猪。杀完猪,主家问要钱还是要猪肉,爹笑着说:“麻烦主家了,要一个猪心,四个猪蹄。”
做好了这一些吃的,娘总会把猪心和猪蹄放在供桌上摆放半个小时,先让仙人尝尝,让仙人保佑孩子一切如意,四季平安,多张心眼。
那个时候小敏特别想过生日,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那天爹不会骂人,也不会打人。但,那天爹总会喝醉,跑到院子里“哇哇哇”吐半天,吐完了站半天,眼睛盯着黑乎乎的天,嘴里念叨着大姐和二姐的名字。不知他想起了什么?还是他后悔把两个姐姐送了人?
娘也会偷偷抽噎,她心里难受,这么多年一次没有给两个姐姐单独过过生日,其实,每逢大姐二姐生日那天,娘最少也要和一块面,擀一碗面条,这碗面条分成三份,每人碗里放一筷子,小敏总会问,今天谁的生日?娘也不说话,爹也不回答,这是他们两口子最融洽的一天。
吃完了面,娘亲把小敏的头发梳成两根长辫子,再卷起来,变成两根犀牛角,在发尾扎上两根红头绳。爹也会换上干净的衣服,上衣和裤子虽然都有几个补丁,却没有一点煤灰,后腰上别着他的杀猪刀,鼓鼓囊囊;一只手里攥着一根长棍子,坊子地面坑坑洼洼,天是黑的,雪也是黑色的,雪下面藏着一口口废弃的煤井,怕不小心滑溜下去,必须加一条木棍探路;另一只手里牵着小敏,出去逛长街。
长街也就是靠着红房子和火车道的一个小小市场,没有多少东西卖,何况又是冬天,那个时候,长街就是坊子矿区最繁华的地方,有几家铺子,是日本人开的铺子,日本鬼子虽然杀人不眨眼,他们见了客人都很有礼貌,深深鞠躬是他们的礼节,他们卖的东西大多是他们日本人的东西,玩偶与寿司,还有衣服,爹一般不买日本人的东西,不是因为贵贱的问题,只因为和日本人有仇。
最显眼的是大烟馆,大烟馆门前有垂死挣扎的大烟鬼,他们的身体被大雪埋了一半,露出双手扒拉着厚厚的黑雪,好不容易爬到烟馆门口,站在烟馆门口的日本浪人就会飞起一脚,把烟鬼踢出很远,他们再也爬不起来了,就会躺在雪地里不死不活地殃气,命若悬丝。爹会上前把他们拉到墙根下,生怕运媒卡车碾着他们。
火车道边上还有磨刀的,磨刀师傅腰里系着摞着厚厚补丁的围裙,头上带着油乎乎的、破烂不堪的挂耳棉毛,两边的护耳像鸭子的尾巴,露着黑乎乎的棉絮子,肩上抗着一个长凳子,一边往前走,嘴里一边大声吆喝:“磨剪子嘞,戗菜刀”,长音拖出二里路。两只护耳随着冷风上下忽闪,嘴里的哈气在帽檐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碴子,随着热乎乎的哈气滴落一点点水珠。
火车道岔路口还有卖烤地瓜的,汽油桶做的烤炉很暖和,火苗窜出很高。坊子地面都是煤渣,不用花钱买煤,只要扛着烧烤炉和生地瓜来就行,炉火不旺,只要弯下腰,用手掌扫开黑雪,就能看到挨着地面的煤渣,顺手呼啦一把,就够烧一会儿的。
这个时候爹总会低头看着小敏,“丫头,想吃烤红薯吗?想吃就痛快点,爹买给你。”
小敏早就闻到了甜甜的烤地瓜味道,她伸出小舌头舔舔嘴唇,点点头。
爹笑了,他会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铜板,递到那个烤地瓜师傅面前,高声说:“师傅,买两个。”
“喔,是虎皮呀,是老熟人,一个铜板给您两个大的,一个小的,小的是送您的,您拿好了。”
“多谢老板照顾。”爹脸上洋溢着喜庆,别人还给他面子,他骄傲,他伸手接过香喷喷的烤红薯,把一个小的递到小敏的手里,“给,丫头,吃吧!”
小敏攥着热乎乎的地瓜,心里美滋滋的,很快这份喜悦被前面“吱扭吱扭”滑竿摧毁。
一乘滑竿停在马路牙子上,张喜篷远远就看到了顾庆坤爷俩,他故意瞪着一双小眼珠子,盯着顾庆坤脸端详半天,一会儿,他黄啦啦的眼珠子落在烤红薯上。
“吆,张爷,您也逛长街呀。”顾庆坤踉踉跄跄上前打招呼。
“虎皮呀,买的什么?”张喜篷一面用手指头剔着牙,一面斜着身子,白楞着顾庆坤的手,明知故问。
“嗨,张爷呀,俺出来磨磨刀,年根下杀猪的人家多……俺刚给孩子买了几个烤地瓜,您尝尝鲜,刚烤熟的,这地瓜没有一星点冻伤,很甜。”爹把大手掌摊开,送到在张喜鹏眼前。
张喜篷向前佝偻佝偻脖颈,向旁边的打手挤挤眼角。
一个打手明白张喜篷的意思,从滑竿一侧跑过来,跑得有点急差点摔倒,爹拉着小敏让开一条路,同时把两个烤地瓜双手递过去。
小敏狠狠瞪着眼前的五个人,她的小嘴撅着,满心的不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