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一代皇后长孙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虑往海外安排一些探子,及时把握情况。与此同时,水师也到了扩大规模的时候,这可是保证我们海贸赋税收入的强有力武器。”
做了越久的帝王,就越能感受到充裕的财政收入带来的好处。
这也是李世民默许李宽不断提升商人和匠人在大唐的社会地位的重要原因。
“陛下请放心,百骑司已经在蒲罗中设立了一个据点,每个月都有定期的消息送回来;下一步,我们打算继续往西建立新的据点,把天竺和大食的情况也给搞清楚。”
李忠做事,一向很是靠谱。
要不然也不可能在李世民身边担任这么久的百骑司统领。
“上次看《大唐日报》,上面有一个版面是专门介绍海外人文风光,说那天竺居然也有几千万人,这可不是一个小国。最夸张的是,报纸上居然还说那里家家户户都喜欢储存黄金,每座庙宇里头都有镀金佛像。百骑司一定要多安排人手去天竺那边,搞清楚情况,被到时候被报社的一帮写手给比下去了。”
李世民对于李忠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百骑司在海外的发展比较慢,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常的中原王朝,帝王对海外的事情都不关心,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只要管好自己面前的这摊事情就够了。
但是李世民不一样,受到李宽的影响,以及海贸带来的巨大利益,他对海外的事情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在他的御桌上面,一个特制的地球仪就放在桌面,李世民几乎每天都要研究一番。
“这一次楚王殿下安排人手往海外贩卖棉布,准备将棉布作为我们大唐新的一个出口利器,属下倒是觉得这是百骑司发展海外势力的大好机会。只要专门成立一个贸易队伍,里面九成的人员都是正常的商人和伙计,但是夹杂一成我们百骑司的人员。以棉布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品质,不用几年,一定能够彻底占领海外市场,到时候我们百骑司的力量,自然而然的就发展到世界各地去了。”
李忠的这个提议,让李世民眼前一亮。
虽然李世民也知道李宽让市舶都督府定下了一条规矩,所有出海的棉布都需要市舶司的同意。
但是百骑司要做事,还有人会去拦吗?
这既可以解决百骑司的经费问题,又能解决情报收集问题。
李世民觉得大有可为。
“李忠,百骑司不仅可以通过在海外发展贸易来收集情报,还可以跟西北贸易一样,组建其他的贸易队伍,甚至是跟那个顺风镖局一样,成立一家新的镖局,专门给各个商家保驾护航,可以很方便的收集边疆各处的情报。”
李世民不知道,自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导致了大唐出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商业组织。
说他们是国有企业吧,户部管不了他们。
说他们是皇家企业吧,名义上又没有什么关联。
但是偏偏人家能够在大唐各地通行无阻,成为大唐有数的几个商业组织。
“属下立马就去安排!”
这明显是扩大百骑司影响力的事情,李忠自然兴高采烈的去执行了。
……
“郎君,那王富贵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是市场价的九折,多一文钱他都不收购;我也确认了,他收购其他家的棉布,确实也是按照这个价格收购的。”
王峰一脸苦涩的站在王杰面前,心中充满了悔恨。
这要是自家的棉花没有那么快的加工成棉布,损失也不会那么大啊。
偏偏自己为了抢占市场,早早的就做了各项安排。
结果却是把自己给搞到坑里去了。
“市价的九折!这市价完全就是他们说了算,九折出售的话,不要说挣钱,我们连棉花种植的利润都被吃掉了。”
王杰脸色非常难看,可是又没有什么办法。
“我看那王富贵定下这么一个收购价格,其实就算准了我们的加工成本,知道按照这个价格来收购,大家基本上都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不至于对楚王府生出太大的恨意。再加上他们又故作大方的把新式的纺织设备售卖给大家,让人哪怕是心中有不满,也说不出口。”
王峰说这话的时候,心中的那个痛就别提了。
整个长安城的棉布铺子,如今都在看太原王氏的笑话。
有这么一个标志性的铺子矗立在那里,大家接受起棉布成品的损失,心中就好受多了。
凡是就怕比较啊。
如果周围的人都吃不饱肚子,那么你每天能有几碗白饭吃,就会觉得很幸福。
但是如果大家都顿顿龙虾鱼翅,那么你每天吃着红烧肉,也觉得索然无味。
“这李宽,实在是太不讲规矩了,哪里有这么掀桌子的?他跟我们一样的价格售卖棉布不好吗?凭借着他们的优异质量,也能卖的比大家都要好啊。现在偏偏搞出这么低的价格,哪怕是他们还能挣钱,也挣不到多少钱啊。”
王杰这个时候,对李宽可谓是痛恨无比。
但是,偏偏他还不敢在外人面前说什么,生怕到时候楚王府不收购他们王记棉布的成品,甚至进一步的搞起价格战,那他王杰的小心脏,那是真的受不了了。
“那个王富贵已经放出话来了,他建议大部分的棉花种植户,就乖乖的种植棉花,至于纺纱的作坊,就专业的做纺纱,制作棉布的作坊一样,大家不要从棉布种植到棉布纺织,什么都搞,那样效率其实一点都不高。分工合作,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挣到钱。”
“哼!那王富贵让我们不要啥都搞,但是他们楚王府呢?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我太原王氏,偏偏就要从头搞到尾,一定要做出不属于楚王府棉布的产品出来。”
王杰对于自己家族的底蕴,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这一次,只是一时不察,马失前蹄了。
只要太原王氏愿意安排家中匠人不断改善纺织工艺,他有信心将成本压缩到楚王府的水平。
毕竟,太原王氏的匠人,可没有楚王府的待遇那么好。
“郎君,楚王府做事一向霸道,但是这一次,我们不同意也不行。这些棉布,在大唐是很难卖出去了。特别是有了《大唐日报》等发行全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虑往海外安排一些探子,及时把握情况。与此同时,水师也到了扩大规模的时候,这可是保证我们海贸赋税收入的强有力武器。”
做了越久的帝王,就越能感受到充裕的财政收入带来的好处。
这也是李世民默许李宽不断提升商人和匠人在大唐的社会地位的重要原因。
“陛下请放心,百骑司已经在蒲罗中设立了一个据点,每个月都有定期的消息送回来;下一步,我们打算继续往西建立新的据点,把天竺和大食的情况也给搞清楚。”
李忠做事,一向很是靠谱。
要不然也不可能在李世民身边担任这么久的百骑司统领。
“上次看《大唐日报》,上面有一个版面是专门介绍海外人文风光,说那天竺居然也有几千万人,这可不是一个小国。最夸张的是,报纸上居然还说那里家家户户都喜欢储存黄金,每座庙宇里头都有镀金佛像。百骑司一定要多安排人手去天竺那边,搞清楚情况,被到时候被报社的一帮写手给比下去了。”
李世民对于李忠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百骑司在海外的发展比较慢,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常的中原王朝,帝王对海外的事情都不关心,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只要管好自己面前的这摊事情就够了。
但是李世民不一样,受到李宽的影响,以及海贸带来的巨大利益,他对海外的事情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在他的御桌上面,一个特制的地球仪就放在桌面,李世民几乎每天都要研究一番。
“这一次楚王殿下安排人手往海外贩卖棉布,准备将棉布作为我们大唐新的一个出口利器,属下倒是觉得这是百骑司发展海外势力的大好机会。只要专门成立一个贸易队伍,里面九成的人员都是正常的商人和伙计,但是夹杂一成我们百骑司的人员。以棉布低廉的价格、优异的品质,不用几年,一定能够彻底占领海外市场,到时候我们百骑司的力量,自然而然的就发展到世界各地去了。”
李忠的这个提议,让李世民眼前一亮。
虽然李世民也知道李宽让市舶都督府定下了一条规矩,所有出海的棉布都需要市舶司的同意。
但是百骑司要做事,还有人会去拦吗?
这既可以解决百骑司的经费问题,又能解决情报收集问题。
李世民觉得大有可为。
“李忠,百骑司不仅可以通过在海外发展贸易来收集情报,还可以跟西北贸易一样,组建其他的贸易队伍,甚至是跟那个顺风镖局一样,成立一家新的镖局,专门给各个商家保驾护航,可以很方便的收集边疆各处的情报。”
李世民不知道,自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导致了大唐出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商业组织。
说他们是国有企业吧,户部管不了他们。
说他们是皇家企业吧,名义上又没有什么关联。
但是偏偏人家能够在大唐各地通行无阻,成为大唐有数的几个商业组织。
“属下立马就去安排!”
这明显是扩大百骑司影响力的事情,李忠自然兴高采烈的去执行了。
……
“郎君,那王富贵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是市场价的九折,多一文钱他都不收购;我也确认了,他收购其他家的棉布,确实也是按照这个价格收购的。”
王峰一脸苦涩的站在王杰面前,心中充满了悔恨。
这要是自家的棉花没有那么快的加工成棉布,损失也不会那么大啊。
偏偏自己为了抢占市场,早早的就做了各项安排。
结果却是把自己给搞到坑里去了。
“市价的九折!这市价完全就是他们说了算,九折出售的话,不要说挣钱,我们连棉花种植的利润都被吃掉了。”
王杰脸色非常难看,可是又没有什么办法。
“我看那王富贵定下这么一个收购价格,其实就算准了我们的加工成本,知道按照这个价格来收购,大家基本上都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不至于对楚王府生出太大的恨意。再加上他们又故作大方的把新式的纺织设备售卖给大家,让人哪怕是心中有不满,也说不出口。”
王峰说这话的时候,心中的那个痛就别提了。
整个长安城的棉布铺子,如今都在看太原王氏的笑话。
有这么一个标志性的铺子矗立在那里,大家接受起棉布成品的损失,心中就好受多了。
凡是就怕比较啊。
如果周围的人都吃不饱肚子,那么你每天能有几碗白饭吃,就会觉得很幸福。
但是如果大家都顿顿龙虾鱼翅,那么你每天吃着红烧肉,也觉得索然无味。
“这李宽,实在是太不讲规矩了,哪里有这么掀桌子的?他跟我们一样的价格售卖棉布不好吗?凭借着他们的优异质量,也能卖的比大家都要好啊。现在偏偏搞出这么低的价格,哪怕是他们还能挣钱,也挣不到多少钱啊。”
王杰这个时候,对李宽可谓是痛恨无比。
但是,偏偏他还不敢在外人面前说什么,生怕到时候楚王府不收购他们王记棉布的成品,甚至进一步的搞起价格战,那他王杰的小心脏,那是真的受不了了。
“那个王富贵已经放出话来了,他建议大部分的棉花种植户,就乖乖的种植棉花,至于纺纱的作坊,就专业的做纺纱,制作棉布的作坊一样,大家不要从棉布种植到棉布纺织,什么都搞,那样效率其实一点都不高。分工合作,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挣到钱。”
“哼!那王富贵让我们不要啥都搞,但是他们楚王府呢?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我太原王氏,偏偏就要从头搞到尾,一定要做出不属于楚王府棉布的产品出来。”
王杰对于自己家族的底蕴,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这一次,只是一时不察,马失前蹄了。
只要太原王氏愿意安排家中匠人不断改善纺织工艺,他有信心将成本压缩到楚王府的水平。
毕竟,太原王氏的匠人,可没有楚王府的待遇那么好。
“郎君,楚王府做事一向霸道,但是这一次,我们不同意也不行。这些棉布,在大唐是很难卖出去了。特别是有了《大唐日报》等发行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