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我们大唐支持哪个王国,哪个王国就能赢得胜利。如果我们不希望哪方获胜,那么这一场战争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大唐觉得可以结束为止。”
哈梅迪今天会劝说杨七娃将水师派驻到古狮子国,显然是提前酝酿好了的。
“听说天竺盛产黄金?”
自从大唐皇家钱庄推出金币和银币以来,制作精美的钱币,已经成为海贸的硬通货。
哪怕是南洋诸国,甚至是大食商人,也都接受和认可金币、银币的价值。
甚至一些海商还喜欢囤积大唐的金币、银币,这就导致了大唐对金银铜的需求,一直都很旺盛。
杨七娃对这个情况,自然也知道一些。
如果天竺真的像是传说中那样盛产黄金,那么把南边这座岛屿占据了,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当然,杨七娃口中的占据,只是修建几个港口,其他的地方还是可以留给岛民管理。
至于管理这座岛屿的是僧伽罗人,还是泰米尔人,就看谁比较听话了。
毕竟,大唐是要带大家共同发展的,这“带”字,显然非常的重要。
我给你的,才是你的。
我没有给你的,你不能拿。
“是的,天竺盛产黄金,并且那里的僧人、国王、百姓都喜欢金器,再加上天竺也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上千年积累下来,国内到底有多少黄金,谁也搞不清楚。反正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吓人数字。”
哈梅迪没有想着要跟大唐抢夺天竺的黄金,但是如果大唐的势力能够顺利的进入天竺,对他们这些海商来说,推销货物将会变得容易许多,这也就意味着挣钱变得容易了许多。
“那你就准备准备,过几天我亲自带几艘海船,护送一批商船前往僧伽罗王国,你们看上哪个港口,就直接租借下来;然后我们再去泰米尔王国租借一个港口,哪个更听话,我们就先卖一批刀剑弓弩给他们。”
中原王朝对于各种刀剑的管控,一直都比较严格。
特别是对于这些刀剑流入到草原,更是比较敏感。
但是李宽的观点跟一般人不大一样,在他看来,只要价格足够高,一些普通货色的刀剑卖给南洋土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反正这些土人买到了大唐的刀剑,战斗力也不见得能够提升多少。
在唐军的连弩面前,只要一个射击,就能把一大波土人部队给打败。
“多谢杨提督成全,我敬您一杯!”
哈梅迪听了杨七娃的话,心中大喜。
……
广州府,番禺县。
又到了一年一度收割甘蔗的时候。
在楚王府的带动下,长安城许多勋贵都在岭南道有自己的甘蔗园,其中以番禺县最为密集。
放眼望去,一个小山坡靠着一个小山坡,一片连一片,东看不到头,西望不到尾,到处都是甘蔗。
这种大面积的甘蔗种植,给人一种无边无际,深陷翠绿海洋的感觉。
“程兄,你们府上的甘蔗地,今年长势非常不错啊。”
房镇骑着马,带着一批下人,准备前往甘蔗地,开启今年的收割模式。
“这都托了观狮山书院,托了楚王殿下的福。那个叫做姚远的学员提出了化肥的概念,并且还进行了好几轮的试验,证明了化肥的添加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我们东家专门安排人从襄阳运来了一船的化肥,全部都用到了这十来万亩甘蔗地里了,效果看来还不错。”
程刚是程家负责来广州种植甘蔗的掌柜。
经过几年的发展,程家已经是大唐最大的甘蔗种植主。
当然,房家也不弱,牢牢的坐在了第二名的位置。
反倒是楚王府一直不争不抢,每年种个五万亩左右的甘蔗地,便不再扩张。
毕竟,对于李宽来说,通过工业来挣钱,速度比农业要快多了,没有必要跟程家、房家去抢钱。
再说了,他们种再多的甘蔗,最终大部分的糖霜都卖给了楚王府。
否则,这些糖霜就没有办法变成雪白的砂糖。
“那个化肥真的那么管用吗?”
房镇将信将疑的看着程刚。
程家从襄阳运输了一船所谓的化肥,这个事情房镇是知道的。
但是他了解了一番之后,发现这所谓的化肥,其实就是粉碎了的石头,立马就没了兴趣。
现在听程刚这么一说,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困惑。
“房兄,你要相信科学!这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可是在《科学》杂志上面说过的,楚王殿下也亲自做了点评。甚至那个姚远还因此获得了大唐皇家科技奖呢。你要是实在还有疑问,到时候我们对一对两家糖霜的产量,你就知道这化肥到底有没有用了。”
虽然程家和房家都在广州种植甘蔗,看起来似乎有点竞争关系。
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楚王府现在对于糖霜,还是属于你有多少我就收多少的地步,这些种植甘蔗的勋贵,彼此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矛盾。
反而因为时不时的要共同对付不听话的僚人帮工,大家的关系还不错。
要不然像是杜家、韦家等勋贵,李宽要想给他们使绊子,他们的甘蔗园在广州根本就开不起来。
哪怕是种出了甘蔗,只要楚王府不收购他们的糖霜,这些勋贵挣的钱也会少很多。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如果真的有效果的话,明年我也去买一船化肥回来,反正那个东西好像也不算很贵。”
房玄龄不怎么管家中商业上得事情,只要事情不是很大,房镇这个掌柜完全可以做主。
“东西是不贵,不过运费贵。来来回回的折腾,花费的钱财都能买到两船的花费了。”
程刚一点都不忌讳房镇知道自己的秘密。
毕竟,给甘蔗使用化肥,他也是跟着楚王府学习的。
只不过楚王府似乎没有把自家的甘蔗地太当回事,反而一门心思的扩大压榨作坊的规模。
第(3/3)页
我们大唐支持哪个王国,哪个王国就能赢得胜利。如果我们不希望哪方获胜,那么这一场战争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大唐觉得可以结束为止。”
哈梅迪今天会劝说杨七娃将水师派驻到古狮子国,显然是提前酝酿好了的。
“听说天竺盛产黄金?”
自从大唐皇家钱庄推出金币和银币以来,制作精美的钱币,已经成为海贸的硬通货。
哪怕是南洋诸国,甚至是大食商人,也都接受和认可金币、银币的价值。
甚至一些海商还喜欢囤积大唐的金币、银币,这就导致了大唐对金银铜的需求,一直都很旺盛。
杨七娃对这个情况,自然也知道一些。
如果天竺真的像是传说中那样盛产黄金,那么把南边这座岛屿占据了,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当然,杨七娃口中的占据,只是修建几个港口,其他的地方还是可以留给岛民管理。
至于管理这座岛屿的是僧伽罗人,还是泰米尔人,就看谁比较听话了。
毕竟,大唐是要带大家共同发展的,这“带”字,显然非常的重要。
我给你的,才是你的。
我没有给你的,你不能拿。
“是的,天竺盛产黄金,并且那里的僧人、国王、百姓都喜欢金器,再加上天竺也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上千年积累下来,国内到底有多少黄金,谁也搞不清楚。反正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吓人数字。”
哈梅迪没有想着要跟大唐抢夺天竺的黄金,但是如果大唐的势力能够顺利的进入天竺,对他们这些海商来说,推销货物将会变得容易许多,这也就意味着挣钱变得容易了许多。
“那你就准备准备,过几天我亲自带几艘海船,护送一批商船前往僧伽罗王国,你们看上哪个港口,就直接租借下来;然后我们再去泰米尔王国租借一个港口,哪个更听话,我们就先卖一批刀剑弓弩给他们。”
中原王朝对于各种刀剑的管控,一直都比较严格。
特别是对于这些刀剑流入到草原,更是比较敏感。
但是李宽的观点跟一般人不大一样,在他看来,只要价格足够高,一些普通货色的刀剑卖给南洋土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反正这些土人买到了大唐的刀剑,战斗力也不见得能够提升多少。
在唐军的连弩面前,只要一个射击,就能把一大波土人部队给打败。
“多谢杨提督成全,我敬您一杯!”
哈梅迪听了杨七娃的话,心中大喜。
……
广州府,番禺县。
又到了一年一度收割甘蔗的时候。
在楚王府的带动下,长安城许多勋贵都在岭南道有自己的甘蔗园,其中以番禺县最为密集。
放眼望去,一个小山坡靠着一个小山坡,一片连一片,东看不到头,西望不到尾,到处都是甘蔗。
这种大面积的甘蔗种植,给人一种无边无际,深陷翠绿海洋的感觉。
“程兄,你们府上的甘蔗地,今年长势非常不错啊。”
房镇骑着马,带着一批下人,准备前往甘蔗地,开启今年的收割模式。
“这都托了观狮山书院,托了楚王殿下的福。那个叫做姚远的学员提出了化肥的概念,并且还进行了好几轮的试验,证明了化肥的添加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我们东家专门安排人从襄阳运来了一船的化肥,全部都用到了这十来万亩甘蔗地里了,效果看来还不错。”
程刚是程家负责来广州种植甘蔗的掌柜。
经过几年的发展,程家已经是大唐最大的甘蔗种植主。
当然,房家也不弱,牢牢的坐在了第二名的位置。
反倒是楚王府一直不争不抢,每年种个五万亩左右的甘蔗地,便不再扩张。
毕竟,对于李宽来说,通过工业来挣钱,速度比农业要快多了,没有必要跟程家、房家去抢钱。
再说了,他们种再多的甘蔗,最终大部分的糖霜都卖给了楚王府。
否则,这些糖霜就没有办法变成雪白的砂糖。
“那个化肥真的那么管用吗?”
房镇将信将疑的看着程刚。
程家从襄阳运输了一船所谓的化肥,这个事情房镇是知道的。
但是他了解了一番之后,发现这所谓的化肥,其实就是粉碎了的石头,立马就没了兴趣。
现在听程刚这么一说,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困惑。
“房兄,你要相信科学!这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可是在《科学》杂志上面说过的,楚王殿下也亲自做了点评。甚至那个姚远还因此获得了大唐皇家科技奖呢。你要是实在还有疑问,到时候我们对一对两家糖霜的产量,你就知道这化肥到底有没有用了。”
虽然程家和房家都在广州种植甘蔗,看起来似乎有点竞争关系。
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楚王府现在对于糖霜,还是属于你有多少我就收多少的地步,这些种植甘蔗的勋贵,彼此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矛盾。
反而因为时不时的要共同对付不听话的僚人帮工,大家的关系还不错。
要不然像是杜家、韦家等勋贵,李宽要想给他们使绊子,他们的甘蔗园在广州根本就开不起来。
哪怕是种出了甘蔗,只要楚王府不收购他们的糖霜,这些勋贵挣的钱也会少很多。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如果真的有效果的话,明年我也去买一船化肥回来,反正那个东西好像也不算很贵。”
房玄龄不怎么管家中商业上得事情,只要事情不是很大,房镇这个掌柜完全可以做主。
“东西是不贵,不过运费贵。来来回回的折腾,花费的钱财都能买到两船的花费了。”
程刚一点都不忌讳房镇知道自己的秘密。
毕竟,给甘蔗使用化肥,他也是跟着楚王府学习的。
只不过楚王府似乎没有把自家的甘蔗地太当回事,反而一门心思的扩大压榨作坊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