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孤才不要做太子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九章 星爷威武!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要吸起一根铁钉,这个铁钉也会连带着一大片被提起来,就是这样的道理。

  就在这大势所趋,形势一片良好的时候,“附议”的声音里,忽然出现了突兀的一句“臣反对”!

  李承乾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国字脸的大臣站了出来,丝毫不觉得自己是在以寡敌众,反而向前行,一直走到了最前端。

  本来以为已经胜券在握的皇帝,看到站出来的人,顿时头疼不已。

  有些人,锁骨以上的部位都是硬的。

  魏征那是谏臣,脖子硬嘴硬无可厚非。

  可是戴胄,同样也让他无从下手。

  这家伙,武德二年的时候,还在王世充手下任职太尉府。武德二年三月,王世充意欲篡位,戴胄进谏道:“君臣犹如父子,理应休戚与共,有始有终。希望您效仿伊尹、周公,辅佐王室,使国家安定,则是天下之幸。”

  不久,王世充又求取九锡殊礼,戴胄再次进谏。王世充大怒,将他贬成了郑州长史。

  王世充,李世民在熟悉不过。乱世出英雄,虽然最终被他打败,流放蜀地途中而死,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人物。

  能够面不改色的两次硬怼王世充的戴胄,也应该是个人物。所以登基后,李世民将他任命为大理寺少卿,不久又转正。大理寺因为职能的原因,需要的就是这样方正的人坐镇。

  别的事情还好,如果是涉及到律条的事情,就会牵连到他。

  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李世民懊恼不已,早知如此,应该提前把他调离大理寺才是。

  躬身向皇帝行礼后,戴胄并没有起身,也没有向皇帝开口,而是向右转,连带着向李承乾行礼后才起身。

  大理寺卿啊,这样的官员,太子也不能轻慢对待。

  所以李承乾也站起身,还了一礼。

  待到太子放下手,戴胄才说:“太子虽只有八岁,但是陛下所言不错,奏折之言有理有据,振聋发聩,大半朝臣接连附议,就可见一斑。只是,下官想要问问太子,只为流民,而更改律法,是否妥当?律法树立之初,就是靠着公正严明、判之有据,来确定威信的。

  然而,若是太子为安抚流民,而更改了律条,律法的威严何在?威严之所以为威严,就是因为它是铁则,古人有训:‘不可朝令夕改’。若是今日为了流民而开了修改律条的先例,今后再有相似的事情,是否还要修改?

  下官任职在大理寺,平日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法外不外乎人情’。但是为了律法的威严,下官不曾有一次徇私。今日太子若是一意孤行,还请先烧掉下官的帽子。”

  说完,戴胄摘下帽子,放到了李承乾的脚边。

  看着戴胄这熟练无比的动作,李承乾差点气死。

  出现了,没理就耍赖技能!

  戴胄虽然也是有理有据,可是他却还是搬出了这个手段。

  自知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对抗朝廷大部分官员的他,除了讲出自己的理由外,也只有拿“辞官走人”当作一种威胁了。

  讲道理,两世为人,李承乾还是最讨厌这种人。

  官帽就在脚边,李承乾知道,自己只要抬起脚,狠狠的踩上去,戴胄就要辞职回家,律条也能不再有一丝阻碍的修改。

  可是抬头遇到戴胄那坚定无比的眼神,这样残酷的事情,他终究还是做不出来。

  虽然死板,但是不得不承认,大理寺有戴胄这样的人坐镇,可以说是大唐的幸运。

  封建社会的法律,很多时候都是拿捏在皇帝手里,对外有强烈的约束力,但是皇帝想要怎么践踏,就能怎么践踏。再加上大理寺本来也有处理官员贵族案件的职责,涉及到谋反之类的案子,有戴胄在,能少死很多人。

  不能踩啊!

  偏头看向还坐在原地的魏征,李承乾差点直接喊出来。

  你这个老混蛋莫非是在睡觉或者修炼?怎么还不站出来啊!

  难道你指望孤这个八岁的孩子,对抗跟你同一级别的戴胄?

  似乎是感受到了太子的视线,魏征睁开了眼睛,转向这边,露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