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王头槌!王头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得到匕首之后,荆轲也没有急着离开燕国,荆轲觉得自己一个人无法成功的杀死嬴政,故而等待一位朋友,他的那位朋友是住在齐国的一位侠客,曾徒手搏虎,在当地很有名望。他就停下来等候自己的这位朋友,迟迟都没有动身。燕国看着荆轲停留在王都,迟迟不去邯郸,心里既担心秦王会离开邯郸,又怀疑荆轲反悔了,就将他叫到王宫里,再次招待他。
“您在王都也有一段时间了,您还不打算动身吗?寡人非常担心秦王会离开邯郸,请允许寡人先派遣副使前往。”
荆轲听闻,非常的生气,他怒斥燕王,说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那是小人的行为!我只是拿着一把匕首要去杀死强大的秦王,我之所以停留下来,不是因为害怕,是在等待我的客人好跟他一起前往邯郸,如今您怀疑我有反悔的想法,那就请让我与您告别!”
燕王大惊,急忙说自己并非是怀疑,只是担心秦王离开邯郸之后,就不好行刺...荆轲不理会他,就准备要出发了,燕王和知情的大臣们穿着燕国的衣裳,戴着白色的帽来给他送行,离开王都,来到了易水边上,完成了祭祀,荆轲就要上路了。荆轲坐在马车上,身后是跟随他前往秦国的使者们。
就要出发,就看到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像是身边没有人那样无礼的坐在地面上,便开始敲筑,他披头散发,用力的敲打着筑,筑发出悲凉的声影,坐在马车上的荆轲忍不住的再次和着好友的节拍唱起了歌,群臣都是流着泪水,小声的哭着。荆轲大声的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
他的歌声非常的激愤,群臣瞪大了双眼,头发都向上竖起顶起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驾车离开了,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回头去看燕王,或者是自己的好友。
燕人并不知道荆轲是前往行刺的,知道这件事的人,只有燕王,以及部分的大臣,还有那些愿意跟随荆轲出使秦国的随从,这些人都是燕王丹的心腹,不会轻易的背弃他,燕王也很信任他们。送走了荆轲,燕王心里却非常的不安,这种不安并不是如今品控出现的。
自从燕丹从秦国回来之后,这种不安就一直缠绕着他,他非常的害怕,心里非常的绝望,只有真正见识到敌人的可怕,才能明白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燕丹知道秦国那些将军们,这些人随意拿出一个,就不是燕国所能阻拦的,他知道秦国的粮产,知道秦国的国力,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燕国能比得上的。
燕丹每一天都生活在这样的恐惧下,白天,他看着自己面前疲弱不堪的燕国,而在夜晚,他总是被梦中燕国灭亡的场景所惊醒,他哭着高呼着不要,可是他知道,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他根本无法改变...在这样巨大的恐惧下,燕王似乎变得越来越偏执,他开始用各种荒唐的想法来说服自己。
好像这样就能改变命运似的。
可怜的燕王,明知灾难即将到来,却又束手无策,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位卫国武士的身上,他只能希望秦王一死,秦国内部就会出现动乱,楚国和齐国都会来帮助他,趁着秦国的太子还年幼的时候,将秦国逼回函谷关之内...送走了荆轲后,他自言自语的说着自己的想法,不断的劝说着自己,自己是绝对不会失败的。
燕王发现,自己可以入眠了。
在睡梦之中,他看到秦王捂着伤口倒在地面上,他看到燕国平安无事。
至于荆轲,他从来都不甘心如此平凡的度过自己的人生,燕王丹愿意低身来求自己做事,荆轲也就愿意帮助他,哪怕是豁出性命来,这就是典型的游侠,也就是秦国最厌恶的游侠,像这样的游侠,肆无忌惮,轻视贵族,重视小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遵守承诺,他们有君子之风,也有小人的秉性。
这种游侠文化,是华夏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在唐后,就很难再见到这样的游侠了,直到元末明初时的某个名著,这本著作就是在思念一种故去的游侠风范。主角肆无忌惮,轻视各路神仙,却从不欺辱小人,在弄坏小人的鞋子后还愿意做出补偿,路见不平,举棍相助,他能文能武,甚至可以为自己的武器作诗,有着君子之风,也有小人顽劣的秉性。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得到匕首之后,荆轲也没有急着离开燕国,荆轲觉得自己一个人无法成功的杀死嬴政,故而等待一位朋友,他的那位朋友是住在齐国的一位侠客,曾徒手搏虎,在当地很有名望。他就停下来等候自己的这位朋友,迟迟都没有动身。燕国看着荆轲停留在王都,迟迟不去邯郸,心里既担心秦王会离开邯郸,又怀疑荆轲反悔了,就将他叫到王宫里,再次招待他。
“您在王都也有一段时间了,您还不打算动身吗?寡人非常担心秦王会离开邯郸,请允许寡人先派遣副使前往。”
荆轲听闻,非常的生气,他怒斥燕王,说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那是小人的行为!我只是拿着一把匕首要去杀死强大的秦王,我之所以停留下来,不是因为害怕,是在等待我的客人好跟他一起前往邯郸,如今您怀疑我有反悔的想法,那就请让我与您告别!”
燕王大惊,急忙说自己并非是怀疑,只是担心秦王离开邯郸之后,就不好行刺...荆轲不理会他,就准备要出发了,燕王和知情的大臣们穿着燕国的衣裳,戴着白色的帽来给他送行,离开王都,来到了易水边上,完成了祭祀,荆轲就要上路了。荆轲坐在马车上,身后是跟随他前往秦国的使者们。
就要出发,就看到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像是身边没有人那样无礼的坐在地面上,便开始敲筑,他披头散发,用力的敲打着筑,筑发出悲凉的声影,坐在马车上的荆轲忍不住的再次和着好友的节拍唱起了歌,群臣都是流着泪水,小声的哭着。荆轲大声的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
他的歌声非常的激愤,群臣瞪大了双眼,头发都向上竖起顶起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驾车离开了,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回头去看燕王,或者是自己的好友。
燕人并不知道荆轲是前往行刺的,知道这件事的人,只有燕王,以及部分的大臣,还有那些愿意跟随荆轲出使秦国的随从,这些人都是燕王丹的心腹,不会轻易的背弃他,燕王也很信任他们。送走了荆轲,燕王心里却非常的不安,这种不安并不是如今品控出现的。
自从燕丹从秦国回来之后,这种不安就一直缠绕着他,他非常的害怕,心里非常的绝望,只有真正见识到敌人的可怕,才能明白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燕丹知道秦国那些将军们,这些人随意拿出一个,就不是燕国所能阻拦的,他知道秦国的粮产,知道秦国的国力,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燕国能比得上的。
燕丹每一天都生活在这样的恐惧下,白天,他看着自己面前疲弱不堪的燕国,而在夜晚,他总是被梦中燕国灭亡的场景所惊醒,他哭着高呼着不要,可是他知道,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他根本无法改变...在这样巨大的恐惧下,燕王似乎变得越来越偏执,他开始用各种荒唐的想法来说服自己。
好像这样就能改变命运似的。
可怜的燕王,明知灾难即将到来,却又束手无策,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位卫国武士的身上,他只能希望秦王一死,秦国内部就会出现动乱,楚国和齐国都会来帮助他,趁着秦国的太子还年幼的时候,将秦国逼回函谷关之内...送走了荆轲后,他自言自语的说着自己的想法,不断的劝说着自己,自己是绝对不会失败的。
燕王发现,自己可以入眠了。
在睡梦之中,他看到秦王捂着伤口倒在地面上,他看到燕国平安无事。
至于荆轲,他从来都不甘心如此平凡的度过自己的人生,燕王丹愿意低身来求自己做事,荆轲也就愿意帮助他,哪怕是豁出性命来,这就是典型的游侠,也就是秦国最厌恶的游侠,像这样的游侠,肆无忌惮,轻视贵族,重视小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遵守承诺,他们有君子之风,也有小人的秉性。
这种游侠文化,是华夏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在唐后,就很难再见到这样的游侠了,直到元末明初时的某个名著,这本著作就是在思念一种故去的游侠风范。主角肆无忌惮,轻视各路神仙,却从不欺辱小人,在弄坏小人的鞋子后还愿意做出补偿,路见不平,举棍相助,他能文能武,甚至可以为自己的武器作诗,有着君子之风,也有小人顽劣的秉性。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