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墨家新钜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赵括已经明白,这些家伙根本就不是找自己理论的,先前,赵括用自己的标点符号来重新注释先贤的著作,他按着自己的想法来解释那些言论,例如墨子曾提出的力,速度,光沿直线传播等等,他都按着自己的想法给与新的概念,加上后世的引力,重力来更加清楚的诠释墨家的思想。
实际上,这还真不是赵括胡编乱造,赵括所诠释的这些,都是在墨经上可以找出依据来的,墨子虽然没有发现吸引力,可是他辨别出重力和重量,他虽然没有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是他进行了小孔成像的试验,他虽然没有说出时间与空间的准确概念,可是他提出了类似相对论的时空观。
赵括所做的,只是将墨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用简单的言语来概括出来。越是读墨经,赵括就越是惊讶,看着上头那些千奇百怪的试验,看着墨子所提出的那些朴素又先进的诸多观念,看着墨子的那些哲学思想,赵括可以说是心服口服...兼爱可以是人人平等的基础,尚同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依据,天志是对统一规章制度的肯定。
明鬼是为了让贵族们忌惮,非天命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当赵括用后人数千年的经验来总结这些内容,顿时,墨经就变得面目全非,就连墨家子弟都有些看不懂了...赵括在最后的总结时,对墨子的评价非常的高,认为他是诸夏第一奇才。当赵括注释的墨经传播出去之后,迅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秦墨自然是即刻吸纳了这个新版本的墨经,他们开始学习墨经,并且从其中收获了很多,包括墨子的那些机械论,赵括在诠释了一遍之后,也变得简单了很多,墨子唯一的缺点,大概是他将自己的后人都想的太聪明了,或者说是高估了。那么多精彩的论点,他却是一笔带过,甚至都没有太多的解释。
墨家的后人看着这些东西,往往都是一头雾水,只能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
而楚墨和齐墨就不像秦墨这么的乖巧,他们非常的生气,认为赵括的做法是诋毁墨子,歪曲墨家的思想。楚墨没有办法来秦国找赵括的麻烦,就希望齐墨能来跟赵括辩论一番。只是,楚墨并不知道,齐墨在看到这些内容之后,那是欣喜若狂,因为他们这些年里都没有成就,在常年的辩论早已不是儒家的对手。
齐国的儒者常常指着他们骂,他们几乎不能取胜,若是说服了对方,那些臭不要脸的就会去找荀子,然后就是荀子指着他们大骂,他们只能低着头忍受...儒家的发展实在太快,各种学术,各自先进的理论喷薄而出,在荀子的影响下,子夏之儒已经完全的继承了大一统理论,甚至在各地游说地方的百姓贵族,宣传大一统的重要性。
秦国当然很开心,重用了好几个子夏之儒,在咸阳学宫内,就有儒生担任官职。
而这大一统派的儒生头子唤作陈嚣,他是荀子的弟子,也是李斯的师兄。
比起不断改变自己的儒家,齐墨自然就不够看了,当赵括注释版的墨经传到齐国的时候,齐墨用批判的目光来审视了一下这个作品,随即,他们发现,赵括说的好有道理啊!因为尚同的缘故,墨家甚至代替儒家的子夏学说,成为第一个提倡大一统的学说,齐墨有些坐不住了,他们急急忙忙的赶往了咸阳。
不过,他们不是来闹事的,他们是来找赵括学习新墨经的。
这看起来有些可悲,正统的墨家传人,却要找一个外人来学习自己的学说。赵括倒是没有要藏私的想法,接下来的时日里,他拿出了自己所注释的墨经,认真的给这些人讲学,赵括这些年里,从没有停止读书和学习,只要是有闲暇的时日,他都是在努力的读书,众人都非常敬佩他的刻苦。
赵括如今已经能说七国的言语,除却楚国文字之外的其余文字他也已经掌握...而百家的经典,都快要被他读完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赵括已经明白,这些家伙根本就不是找自己理论的,先前,赵括用自己的标点符号来重新注释先贤的著作,他按着自己的想法来解释那些言论,例如墨子曾提出的力,速度,光沿直线传播等等,他都按着自己的想法给与新的概念,加上后世的引力,重力来更加清楚的诠释墨家的思想。
实际上,这还真不是赵括胡编乱造,赵括所诠释的这些,都是在墨经上可以找出依据来的,墨子虽然没有发现吸引力,可是他辨别出重力和重量,他虽然没有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是他进行了小孔成像的试验,他虽然没有说出时间与空间的准确概念,可是他提出了类似相对论的时空观。
赵括所做的,只是将墨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用简单的言语来概括出来。越是读墨经,赵括就越是惊讶,看着上头那些千奇百怪的试验,看着墨子所提出的那些朴素又先进的诸多观念,看着墨子的那些哲学思想,赵括可以说是心服口服...兼爱可以是人人平等的基础,尚同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依据,天志是对统一规章制度的肯定。
明鬼是为了让贵族们忌惮,非天命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当赵括用后人数千年的经验来总结这些内容,顿时,墨经就变得面目全非,就连墨家子弟都有些看不懂了...赵括在最后的总结时,对墨子的评价非常的高,认为他是诸夏第一奇才。当赵括注释的墨经传播出去之后,迅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秦墨自然是即刻吸纳了这个新版本的墨经,他们开始学习墨经,并且从其中收获了很多,包括墨子的那些机械论,赵括在诠释了一遍之后,也变得简单了很多,墨子唯一的缺点,大概是他将自己的后人都想的太聪明了,或者说是高估了。那么多精彩的论点,他却是一笔带过,甚至都没有太多的解释。
墨家的后人看着这些东西,往往都是一头雾水,只能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
而楚墨和齐墨就不像秦墨这么的乖巧,他们非常的生气,认为赵括的做法是诋毁墨子,歪曲墨家的思想。楚墨没有办法来秦国找赵括的麻烦,就希望齐墨能来跟赵括辩论一番。只是,楚墨并不知道,齐墨在看到这些内容之后,那是欣喜若狂,因为他们这些年里都没有成就,在常年的辩论早已不是儒家的对手。
齐国的儒者常常指着他们骂,他们几乎不能取胜,若是说服了对方,那些臭不要脸的就会去找荀子,然后就是荀子指着他们大骂,他们只能低着头忍受...儒家的发展实在太快,各种学术,各自先进的理论喷薄而出,在荀子的影响下,子夏之儒已经完全的继承了大一统理论,甚至在各地游说地方的百姓贵族,宣传大一统的重要性。
秦国当然很开心,重用了好几个子夏之儒,在咸阳学宫内,就有儒生担任官职。
而这大一统派的儒生头子唤作陈嚣,他是荀子的弟子,也是李斯的师兄。
比起不断改变自己的儒家,齐墨自然就不够看了,当赵括注释版的墨经传到齐国的时候,齐墨用批判的目光来审视了一下这个作品,随即,他们发现,赵括说的好有道理啊!因为尚同的缘故,墨家甚至代替儒家的子夏学说,成为第一个提倡大一统的学说,齐墨有些坐不住了,他们急急忙忙的赶往了咸阳。
不过,他们不是来闹事的,他们是来找赵括学习新墨经的。
这看起来有些可悲,正统的墨家传人,却要找一个外人来学习自己的学说。赵括倒是没有要藏私的想法,接下来的时日里,他拿出了自己所注释的墨经,认真的给这些人讲学,赵括这些年里,从没有停止读书和学习,只要是有闲暇的时日,他都是在努力的读书,众人都非常敬佩他的刻苦。
赵括如今已经能说七国的言语,除却楚国文字之外的其余文字他也已经掌握...而百家的经典,都快要被他读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