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变化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香玉在门外皱皱眉,不知道她们在说哪些农家日子。要是被爱哭的聂氏问到当初自己在老香家的悲惨日子的话,那她还不得被聂氏的眼泪给淹了呀。
“说啥呢,说得这么开心?”想到这里香玉再忍不住,推门入内,笑道。
她得阻止这种情况发生,怪不得人家说女人家的眼泪就是男人们的软肋呢。连她也不想面对爱哭的母亲的眼泪呀,那泪花能让你的心都碎了。
聂氏笑着点了点眼角的泪花,招手道:“玉儿呀,快来,快来。”
“母亲。”香玉看她是笑的,这才松了一口气。先是给三嬷嬷行了一礼,又看向了洛蔓儿。
“三嬷嬷,蔓儿,你们这些日子可还好?”
洛蔓儿的身子有些重了,挺着个大肚子来到香玉身边,脸上圆润了许多,“香玉,你可是回来了,我们大家都想你呢。”
“我也想你们!”这是香玉的心里话,在京城时她天天盼着回来呢。
一群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吃着零嘴,拉着家常,气氛别提有多好了。
内院的每间主人房里都烧着炕,灶台在耳房那里,不耽误烧水喝茶。火闲下来的时候还能热点小吃食,烘个瓜子更是没问题。
大圆桌是用竹子做成的,没有上任何漆,十分的清新自然。
一桌子人围坐在一起,大家不论身份,只拉家常。让人极为放松,心情也自然而然地好了起来。
赵芷晴和许清雅很向往三嬷嬷说的农家日子,一个两个都想去看看那原本荷花遍地的南山内的荷塘。
“这,这不大好吧?”三嬷嬷是知道她们身份的,而且都是怀着身子的人,这要是有个啥闪失她可担待不起。只好看着香玉,希望她能帮着解围。
香玉道:“眼下天冷得很,那里没啥好看的。今年不是说旱吗?估计荷塘里没多少水了。哦,对了,三嬷嬷,那些鱼都卖了?”
三嬷嬷笑道:“哪能都卖呢,总得为来年留下鱼苗吧?那些小的没卖。就是天旱,这些鱼们也难受。看得你承宗哥呀不时去别处给担点水,好在那里是南山,就是再旱也是有水流进去的。”
洛蔓儿接话道:“可咱还是担心呀。要是这天还不下雨的话,怕是村里的人也要求咱们放水了。”
“有这么严重吗?”香玉不乐意了,“这鱼塘可是咱们一手挖出来的。”
聂氏她们生来就是千金小姐,不懂农事,便说道:“多打几口井吧。”
香玉一听也是,“怎么不打井呢?”
三嬷嬷道:“村里总共没几口井,今年那井里也没多少水,都见底了。大家伙谁还废那个劲打井呀。”
香玉否定道:“那不一定。咱们村里的井都很浅的,不如打深一点。十米不行就打二十米,你看南河里都有水,说明咱这村里的地下是有水的。”
在这个时候或许还没有地下河这一说的概念,但香玉知道,在现代的时候二十来米的水井也是常有的。
“这,这能行?”三嬷嬷不相信地说,“那,那得花多少银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香玉在门外皱皱眉,不知道她们在说哪些农家日子。要是被爱哭的聂氏问到当初自己在老香家的悲惨日子的话,那她还不得被聂氏的眼泪给淹了呀。
“说啥呢,说得这么开心?”想到这里香玉再忍不住,推门入内,笑道。
她得阻止这种情况发生,怪不得人家说女人家的眼泪就是男人们的软肋呢。连她也不想面对爱哭的母亲的眼泪呀,那泪花能让你的心都碎了。
聂氏笑着点了点眼角的泪花,招手道:“玉儿呀,快来,快来。”
“母亲。”香玉看她是笑的,这才松了一口气。先是给三嬷嬷行了一礼,又看向了洛蔓儿。
“三嬷嬷,蔓儿,你们这些日子可还好?”
洛蔓儿的身子有些重了,挺着个大肚子来到香玉身边,脸上圆润了许多,“香玉,你可是回来了,我们大家都想你呢。”
“我也想你们!”这是香玉的心里话,在京城时她天天盼着回来呢。
一群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吃着零嘴,拉着家常,气氛别提有多好了。
内院的每间主人房里都烧着炕,灶台在耳房那里,不耽误烧水喝茶。火闲下来的时候还能热点小吃食,烘个瓜子更是没问题。
大圆桌是用竹子做成的,没有上任何漆,十分的清新自然。
一桌子人围坐在一起,大家不论身份,只拉家常。让人极为放松,心情也自然而然地好了起来。
赵芷晴和许清雅很向往三嬷嬷说的农家日子,一个两个都想去看看那原本荷花遍地的南山内的荷塘。
“这,这不大好吧?”三嬷嬷是知道她们身份的,而且都是怀着身子的人,这要是有个啥闪失她可担待不起。只好看着香玉,希望她能帮着解围。
香玉道:“眼下天冷得很,那里没啥好看的。今年不是说旱吗?估计荷塘里没多少水了。哦,对了,三嬷嬷,那些鱼都卖了?”
三嬷嬷笑道:“哪能都卖呢,总得为来年留下鱼苗吧?那些小的没卖。就是天旱,这些鱼们也难受。看得你承宗哥呀不时去别处给担点水,好在那里是南山,就是再旱也是有水流进去的。”
洛蔓儿接话道:“可咱还是担心呀。要是这天还不下雨的话,怕是村里的人也要求咱们放水了。”
“有这么严重吗?”香玉不乐意了,“这鱼塘可是咱们一手挖出来的。”
聂氏她们生来就是千金小姐,不懂农事,便说道:“多打几口井吧。”
香玉一听也是,“怎么不打井呢?”
三嬷嬷道:“村里总共没几口井,今年那井里也没多少水,都见底了。大家伙谁还废那个劲打井呀。”
香玉否定道:“那不一定。咱们村里的井都很浅的,不如打深一点。十米不行就打二十米,你看南河里都有水,说明咱这村里的地下是有水的。”
在这个时候或许还没有地下河这一说的概念,但香玉知道,在现代的时候二十来米的水井也是常有的。
“这,这能行?”三嬷嬷不相信地说,“那,那得花多少银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