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九四章 工业革命(十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睡了一夜后醒来第一看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路上的行人很多,神色匆匆,却根本没有停下脚步的,甚至在装满尸体旁的骡车旁经过的时候,连露出摇头的神色都没有。

  只这短暂的一幕,就让权哲身生出来一种感觉。

  这天朝上国,似乎已经从夏变夷了,这最繁华地区的人,道德败坏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连一丝一毫的恻隐之心都不曾有了?

  虽然老师说他在汉城周边的农村看到的景象,是经常饿死几十人、上百人,可终究老师还是有恻隐之心的。

  还会作诗感叹伤怀。

  然而看看这里的人,连同那些抬尸首的,都已经麻木至此。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未来的吗?

  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情绪,他靠近了那辆拉尸体的平板车,看了一眼车上的人,好像是夜里冻死的。

  虽然已是四月,但夜里多半也不暖和。

  倒毙的人身上只穿一条破成布条的裤子,身上挂着一个破口袋,里面似乎装着一点点吃的。

  见此情形,权哲身忍不住叹了口气,几句诗脱口而出。

  “不知汝姓不知名,何处青山子故乡?”

谷</span>  “蝇侵腐肉喧嚣日,乌唤孤魂吊残阳。”

  “一寸短褐身后物,几粒残米乞时粮……”

  吟诵一半,冷不防后面有人附道:“这正是高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权哲身猛回头,见他身后站着个二十七八岁的儒生,穿戴儒巾青衫。

  他急忙拱手作礼,对面也拱手道:“适才闻兄台做恻隐之诗,我已经数年不曾听闻这等情怀,人人皆以为常。想来兄台是第一次来?”

  一看对面的打扮是儒生,权哲身顿时一阵轻松。那些码头上的工人说的都是土话、开店的老板也不是什么文化人,天下儒生是一家,亦算是论语一背,不论是在玉门关还是在江户城,总能找到自己的朋友。

  “正是第一次来。”

  “哦,怨不得。在下孟松麓,听兄台口音,似是登州府人士?”

  权哲身不敢造次,只得先以自己假冒的身份回答,只说自己姓赵,亦不曾有功名。

  “却不知赵兄来此所为何事?是为求学?亦或经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若赵兄不嫌,旁边就有一家茶店。”

  权哲身对孟松麓的印象很好,又见他一身儒生打扮更不相疑,便道了声叨扰,一并去了附近的一处茶店。

  虽很早,里面早已人声鼎沸。

  刚进去,就看到几个捧着报纸的孩童穿梭在桌椅之间,叫卖道:“天朝海军在苏禄国又剿灭了一股海盗,绞死一千四百余人。英圭黎国东印度公司向海盗提供武器的证据确凿,南洋都护要求英人明古鲁都督严加约束。”

  “从阜宁到南通的运河,进展顺利,预计端午之前就可以通航。所有船只免收通行税。”

  “今年第一批辽东豆期货已经交付……”

  “自今年起,鄂州以西,俱用川盐。淮南最后一片盐区废盐垦荒……”

  桌上的人都在讨论一些关于贸易的事,权哲身也听不太懂,只好跟着孟松麓去了一处雅间。

  坐下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