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八九章 工业革命(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乡还是和蔼可亲的,许下了许多好处和美好愿景。当时还在通江口逗留了一段时间,又招了一些人才一起去的。

  那时候通江口人已经不少,但肯定和现在不一样。主街已经换成了青石砖铺出来的路,商铺林立,还有许多的大粮垛。

  车老板儿见搭车的感叹,便道:“这几年通江口可是发达了。夏天行船、冬天走冰。东西辽河的豆子,都在这堆着。据说是去年一年,建起来的大粮仓,就能容七八十万石的豆子。”

  “好些人家在这里囤货。秋天收了,冬天运过来,一些货要到夏天通航了才能全走完。”

  “这边再往下的辽河,能通大船。再往上,就通不了那么大的船了……”

  搭车的着实想象不到资本的力量,短短几年之内,愣生生把这通江口,弄成了一个每年大豆贮存量上百万石的大镇。

  等着过了沈阳,别了老乡,又搭了别人的爬犁到了营口后,更是觉得自己仿佛在金矿里过了几百年一样。

  如今还在冰封期,船还未通航。要等到过了年的三月中旬,才能开船。

  好在一点,这纸票,在这里也能花;自己说的话,这里的人也完全听得懂。

  手里有钱,便做什么都行。

  码头那边打听了打听,知道现在有定期从营口起航的客船。都是大船,专门拉客的,需得提前买票。

  当然也有那种小船,更便宜。

  但搭车的也算是在金矿里捡回来一条命的人,可是知道那种小船,鬼知道会不会半途杀人越货抢钱,把人往海里一扔,抓都抓不到。

  就像是当初在金矿里一样,死那些人,往深山里一扔,几天就没了,也不见朝廷去管。

  是以这年月,还是乘大船安全一些。

  定好的启程时间,是四月初。三月中的那艘客船,早就已经没票了。

  如今从营口,往来朝鲜的、天津的、松江的、威海的,船倒是多得很。

  他买的票,并不是直航松江的。而是先去威海,在威海停歇,转去朝鲜的仁川,再从仁川去松江。

  这是他能买到的最早的回江苏的船票,那些直航的,早就卖没了。

  这种中途转折的,需要的时间久一点,真正做稍微大一点生意的,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是不选择乘坐这种客船的。

  距离开船还有三个月时间,搭车的也只能先在营口住下,等着冰融雪化。

  剩余的时间,便在这里逛了逛,越发感觉仿佛自己在金矿住了几百年一样。

  比如那些烧煤的、耸立着烟囱的火磨面粉厂;比如一些以蒸汽为动力的锯木家具厂;还有些实在不方便从松江府运输过来售卖的火柴厂等等。

  其实这倒真不是这几年仿佛一下子变出来的一样。

  而是因着当初他逃亡到松江府的时候,穷的啥也没有。城市再大,也和他没关系。

  既没有钱,也没有时间,来看看这些年发展起来的城市。

  更早时候,他只是在淮南盐场利煮盐,生活半径也就三十里。

  没有缉私巡查的时候,就负责摊灰,淋卤,煮盐。

  或者是去草荡里割草、晾晒、捆绑、运输。

  要么就是刮盐。

  而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