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七三章 争功(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难道真的会用到这些人?”

  林敏嗯了一声,认为幕僚说的却是没错。

  刘钰就算将来把改革,过了长江,从淮南推进到徐州府,那么改革过程中对这些生员怕也不会真的任用多少。

  而且,也确实,真有抱负的、真有为百姓着想的,恐怕也和刘钰的理念根本不和。

  理念不和,又怎么要用?

  在林敏看来,刘钰单单在江苏,就埋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隐患,只怕日后争斗不会少的。

  比如苏南改革,尤其是税制改革的过程,其实不必多提。

  生员闹事、反对,肯定有。

  但对刘钰是基本无效的。

  一来他有皇帝支持。

  二来皇帝手里真有一支科举之外的力量,而刘钰这边还有一支科举之外、皇权之外的第三方的、不是正经读书人的新学学生。

  苏南改革之后,是有类似的“公务员”考试的。

  但是考的那些玩意儿,总归正经的读书人生员,多半是考不中的。

谷</span>  只不过,这些“公务员”既不是官,也不是吏,而是身份尴尬的编外人员,吃地方财政饭的,属于是雇佣人员。

  苏南经济发达,而且又把控着垄断的对外贸易,不只是西洋,还有日本,是以真的是富得流油。

  故而这些编外人员养得起。

  一些秀才自觉无望,不得不尝试去学新学。而闹事之后,还有些生员士绅,也参与到工商业、海外贸易之中。

  通过分化瓦解,使得闹事一批、打压一批,总算凭借着苏南发达的经济和财政,稳住了。

  但稳住了是稳住了,矛盾依旧在。

  读圣贤书的,考不了“公务员”,因为考试内容都是些农学、算学之类的,大量的新学学生视为好出路。

  这些“公务员”又逐渐取代了生员在基层的统治力量,尤其是城市地区,更是彻底把生员挤压的机户没有太大的基层政治上的生存空间了。

  而且财政上给的薪水,也真的不低。

  至少比一些真正底层的生员要强。

  看上去,这是好事:如果你觉得你自己没能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中举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