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七八章 决胜千里之外(五)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而在收盐的长芦地区,整个盐改计划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收购的食盐在长芦盐区几个榷场进行了打包,打包之后,由新成立的航运公司运走。

  航运公司的船,在济州岛卸货,将大量的打包好的盐卸到了济州岛。

  这里有大顺这边的港口基地,也作为朝、日、鲸海这个小三角贸易的重要巡查缉私港口,又是威胁监视日本的重要基地,是以和威海一样,以驻军和海军的军饷为目标的商业畸形地繁荣起来。

  这些长芦盐之所以堆在这里,也算是刘钰做的两手准备。

  如果盐商要玩,那就陪他们玩到底,这里运到长江口很方便,大顺这边的船长已经可以闭着眼睛跑了。

  如果盐商怂了不敢玩,这些盐也不能白白浪费,还得想办法卖出去,准备往日本走私。

  虽然日本四面环海,但日本的制盐水平确实是低,敞开贸易的话,大顺的盐是很容易在日本卖出去的。

  一来因为日本的气候多雨,并不适合晒盐法。二来也是因为日本真的不会晒盐法,仍旧还是煮盐法。

  煮盐法就煮出来了问题。

  按说,伴随着日本开港,大顺这边的煤业发展,很容易传播到日本那边。

谷</span>  九州岛北部就有煤矿,那里也是非常适合煮盐的地方,按照经济学规律发展下去,就应该是日本以煮盐为契机,掀起了煤炭开采业的黎明。

  日本小冰期气候才结束不久,实际上日本的木料在小冰期气候期已经被砍的很多山都光头了。

  按说有这么个先决条件——就像是英国玻璃制造业和煮盐业的发展,人口增加和造船保树等导致木料缺乏,刺激了煤炭产业的发展一样,引发了采煤业大发展和蒸汽抽水的需求——但,日本遇到了日本特色的“谷物法”问题。

  即,日本的封建主,是有山的。山是归封建主的,山上的木料开采是专营的。

  都用煤去煮盐了,谁他妈烧木头煮盐?

  不烧木头,专营木料的包买商怎么给钱?

  没钱,怎么维系封建贵族的生活?

  两国的诸多不同,导致了一个促进了采煤业大发展并最终出现了蒸汽机,另一个采煤业刚露头就直接被各家封建主给联手摁死了。当然这只是个表面的不同,实质上的东西,英国谷物法的出台,证明天下封建地主都一个吊样。

  一边是小冰期气候刚过去不久,大量的山被砍光;另一边则是禁止煤炭煮盐,垄断煮盐木料,这盐的价格也就可想而知。

  虽然因为离海近,有各种办法,但相对来说还是比大顺这边的盐价要贵,尤其是和那些晒盐法出的盐想必更是贵得多。

  在这边囤盐,刘钰也只是做两手准备,日后这里还要囤积粮食大米,为将来操控日本米会所的期货价做后援仓库,先借机在济州岛上建一些仓储库。

  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确保国内的盐政改革,不会出百姓无盐可用的问题,从而把一连串的盐改、淮河、运河问题都牵扯进来而已。

  除了盐之外,济州岛上还囤积了虾夷的玉米、鲸海的黑麦等一些价格比较低廉的粮食。

  大量的刚修完要塞的雇工,在忙着修筑仓储,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