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三零章 觉醒(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而大部分农业雇工的家庭年收入,其实在30英镑左右,大约100两白银。

  不过,即便这样,英国的农业雇工的收入,比大顺的中等农民年收入要高。

  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英国的农业雇工需要自己用工资买饭,英国的面包价格大约是1.5便士一斤,相当于3两银子买160斤面包;而在大顺,3两银子能买360斤大米。

  因为美洲白银的开发,使得欧洲经历了价格革命,整体物价大约是大顺的2倍到3倍之间——一中世纪夸特小麦,8蒲式耳,大约400斤,售价是50先令,8两白银;而大顺的小麦价格,以白银计算,恰好是英国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很快英国的粮价就会暴涨,暴涨到一中世纪夸特小麦最高到120先令,也就是18两银子的程度。这也就是英国后来谷物法定在一夸特4英镑不准进口、防止降价的根源,利益相关,因为工商业的势力顶不过贵族地主。这个夸特是中世纪的400斤大夸特,不是后世那种25斤的小夸特。

  只是,不能说【英国的100两,不如大顺的20两】。

  平均家庭年收入100两白银的、真正的、不是被刘钰春秋笔法挑选出来的农业雇工的生活水平,或许真未必如年收入20两白银的中等农民家庭。

  《红楼梦》里有一段,刘姥姥说【五分一斤,十斤五钱……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的了】

  也就基本上这样的庄户人了,毕竟农业雇工没有土地,吃喝用度都得自己买。

  但虽然生活水平,100两的英国雇工和大顺中农差不多,可实际上对工商业来说差距就大了。

  雇工要买吃的、买衣服、买鞋、买这买那。

  大顺的中等农民,吃的自己种,穿的自己纺。

  况且,如刘姥姥那样的、亲家父辈当过京官的“庄稼人”,是多少呢?

  故而,对大顺的工商业而言,英国最底层的农业雇工,依旧是“活人”。

  而大顺中等农户以下的百姓,只能算是工商业眼中的“牲口都不如”,连被统计成数字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们最多过年买条红头绳。

  牲口最起码还能剪毛卖钱呢,如今一斤上好的西班牙长绒羊毛,还要6钱银子呢。

  一头失踪多年被抓到的羊,剃下来了54斤的毛,30两银子呢,够在灾年买三五个大闺女了,真就人不如畜。

  英国的600万人口的消费能力,如果大顺的那些中层农户、贫农、佃农也算是“人”的话,及得上大顺6000万人。

  就像两淮地区一样,年收入达到英国底层农业雇工水平的,一个千把人的村子能有三户不?

  在这种情况下,不说别的什么工业品,就说茶叶。

  大顺的二三亿人,市场已经饱和了。

  想要内部市场扩大,只有土改一条路,让百姓有钱消费。

  而不是把六成的租子给地主,因为地主也只有一张嘴,他能收一千人的租子,但却不可能一年喝一千斤茶叶、穿一千匹布。

  土改的目的,是纯粹的理性。

  土地收益降低,才能使资本流向工商业。

  百姓有了土地,才有消费能力,才有内部市场的扩大,反过来促进工商业发展。

  不走这条路,不说别的,大顺连10%利息的国债,都在国内借不到。

  而这条路,又是默认不可能走的。当年李自成走了一半,就走到九宫山了,大顺李家自己不想死的话,自然不敢动。

  既然默认这条路不能走。

  那么,自然也就只剩下对外扩张这一条路了。

  所以刘钰用一个特殊的英国农业雇工的例子,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