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新顺1730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五九章 妄想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合商量事情,也没法避开刘钰。但既然说在商言商,这些人只谈利益,也确实没什么需要避开刘钰的。

  南洋土地肥沃、尤其是爪哇土地肥沃的消息,又不是宣传了一天两天了。

  而且这些年台湾也逐渐开发,不少人去那边募民垦荒,新开垦的土地加上气候,使得产量确确实实就是高。

  这些商人也不傻,也向来知道朝廷的抑兼并态度。可出了海,到了南洋,朝廷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要说让他们出钱垦荒西域,他们肯定是不会出一文钱的。他们没有“收藏土地”的爱好,土地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盈利的工具。

  之前开发虾夷,他们也是入了钱的,收益率也不错。

  靠着日本市场,这几年着实肥了一些人,股份收益也还行,不低。

  俵物鱼虾、粮食大豆、配合日本原有的那些专门跑东北航线的海商,很是赚了一些。

  但终究虾夷开发是股份制的。

  这南洋漕米,却有些类似于这些人最不愿意触碰的“皇商”——之前也不是没有过类似的事,比如在刘钰去日本之前、比如在云南的铜矿开发之前,朝廷是缺铜的。缺铜,就没法铸钱,于是也用这种买办的方式,出钱让人去日本买铜——但结局都不怎么好。

  一方面,是新井白石收紧了政策。

  另一方面,新井白石稍微使了些手段,便让宁波帮、漳州帮、福州帮的人,先内卷了起来,把定价权扔给日本商人了。

  可以说,这种局势一直到刘钰“雪中送炭”,在江户拿到了大部分的贸易许可证之后,这才扭转过来,重新夺回了定价权。

  在此之前,一开始,朝廷给的买办费,肯定是赚的。不赚钱,谁接活啊?

  但后来,越来越不赚。

  这时候咋办?

  这事儿,本就不是正常的生意,是和朝廷挂上钩的买办,你说不干就不干?

  你不干了,那朝廷负责这个事的官员怎么向朝廷交代?你不干了,牵扯的人可多。

  这也不是股份制公司,觉得行情不好,提前就把股票都卖了兑换现金。

  到时候,要么使钱行贿,请求朝廷放了他们吧,找别人吧;要么就是把自己之前赚的那点家底都赔进去。

  在场的这些商人,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碰这种事。

  而且,但凡是朝廷特许的买办,一旦朝廷用钱,是有捐助义务的。

  这一点,里面有一个大家默认的道理:就像是盐商,朝廷给你垄断的机会,让你赚钱。但朝廷缺钱的时候,也得从你们身上抠。

  故而松江府的这些商人,真不是很喜欢碰这种事。这些年松江府的商业氛围,也让他们更喜欢股份制的合作模式。

  如今漕米这事,虽说和当年买铜还不一样,可终究让他们有些不安。

  一旦沾上,日后就容易有麻烦。

  毕竟这玩意和铜还有一点一样。

  铜,最多少铸点钱,凑合着用,实在不行发宝钞。

  漕米,关系到京城,关系到朝廷稳定,真要是漕米出了岔子,可就不是跟买办铜料似的赔点钱的事了。

  然而这里面的利润,也着实让他们眼馋。

  均价一两二一石的大米,怎么看都能赚上一笔。

  而且,还能在南洋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