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悲路岐(3)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也不知过了多久,白衣雪迷迷瞪瞪醒转过来,鼻中闻到一股浓郁的小米粥香味,不由食指大动。他早已饥肠辘辘,米粥香气四溢,肚子忍不住咕咕叫了起来。
耳旁有人笑道:“你醒了?正好,这锅米粥也熬得差不多了,起来一起吃。”说话之人正是百里尽染。
白衣雪挣扎着坐起身来,环顾屋内,问道:“百里前辈,一劫大师呢?”
百里尽染取来两副碗筷,在木桌上摆放好,说道:“他寺中尚有紧急寺务要处理,急急忙忙赶回去了。”
白衣雪“哦”的一声,心中怅然若失,闻言半晌不语。百里尽染也不作理会,径自出门而去,一会儿端来两小碟咸菜,一碟是醋姜,一碟是辣萝卜丝,望之令人食欲大开。白衣雪早已饿了,在桌边坐了下来,就着醋姜和辣萝卜丝,一口气喝了三大碗香甜可口的小米粥。
百里尽染只喝了一碗小米粥,便停箸不食。白衣雪吃完后,将碗筷一一洗刷干净,重又坐回木桌旁,说道:“百里前辈,多谢你肯收留晚辈。”
百里尽染沉吟道:“一劫禅师临行之前,将你郑重托付与我,此其一;我与你四大山庄算来也有不小的渊源,此其二。老夫自当尽力而为,化解你体内的毒素……”
白衣雪听他再次提及与四大山庄的渊源,忍不住欲开口相询,转念一想,他似乎对自己的恩师囿于成见,张开了嘴,终是强自忍住,又将话落回了肚中。
百里尽染似是全无察觉,自顾续道:“化血神刀,施者以掌力含蕴阴寒之气,运气如刀,既可以凌厉的气劲击人要害、取人性命,亦可以阴寒之气伤人五脏六腑。初始伤者某一脏受到寒邪侵袭,正邪交争,郁遏阳分,阳气虚损而致恶寒,伤者恶风寒战,虽加衣近火而不得解,等到寒邪之气久积脏腑,损伤胸阳之时,则五脏皆损、五邪俱生,阴盛而内寒,七十二个时辰后,伤者身上瘀斑始现,随着瘀斑渐多,及至布满了周身,就是神仙来了也难救活,伤者终因血液运行迟缓涩滞而亡。好在之前莲池以纯阳真气助你遏抑寒邪,不致五脏皆损、五邪俱生……”
白衣雪听他提及莲池禅师,不禁黯然神伤,泫然欲泣。百里尽染顿了顿,又道:“话虽如此,但寒邪终是侵体已久,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一时之间也急切不得,须慢慢调理。”
白衣雪听他话意,自己所受化血神刀当是还有救治的希望,心中欢喜不已,说道:“是,但凭百里前辈主张,晚辈无有不遵。”
百里尽染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生所赖,唯斯血气而已。人有阴阳,气属阳,故气全则神旺;血属阴,故血盛则形强。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反过来血又能养气、载气,气血不和、神气不存,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之濡养,焉能不病?《内经·灵枢》上记载,‘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白衣雪应道:“是。”暗想:“看来百里前辈对医道,亦有很深的造诣,不知比之施钟谟和沈重的师父百草老人来,却又如何?奇怪,百草老人声名藉甚,恩师常有提及,百里前辈却默默无闻。”转念又寻思:“百草老人以济世救人为宿志,一生行走江湖,不知诊治了多少疑难杂症,救人无数,胜在一个‘博’字,这位百里先生在江湖之中无甚声名,想必工于一个‘专’字。”
百里尽染续道:“血脉布人周身,贯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你血府不畅,血气凝结,患有血瘀之证,实为气滞所致,气不行血则血流不畅。当务之急,须当及时补气,只要气海充盈,气先行而血便通,等到明堂、洞房、泥丸、气府、鹊桥、重楼、鸠尾、绛宫、黄庭九窍全通,便能慢慢消散你体内的离经之血,然后气血两补,令其调达,而致身体和平。”
白衣雪心下大感佩服,道:“是,是。前辈所言,晚辈谨记在心。”暗想:“可惜沈重的那本《橘杏钩玄》没有带在身边,否则拿出来瞧一瞧,说不定其中也有调理气血的方子。”
百里尽染说道:“从今晚起,我先教你心法口诀,待得熟悉之后,你再行调息吐纳,伏气炼意,如此反复行功,及至周天循环不已,脉路畅通,气足而神清,则大功告成矣。”
白衣雪又惊又喜,恭声道:“是。”
百里尽染道:“万人万法,不离心法,这个道理你懂么?”
白衣雪道:“晚辈愚拙,还请百里前辈赐教。”
百里尽染道:“一念萌动于内,则六识流转于外。儒、释、道三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于这静心之法,都是极为重视的。儒家讲静坐,求的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家讲不净观和数息观,是离欲的二甘露门,也是同一个道理。禅宗称之为‘思维修’,以静心为要、以无我为基,禅坐之时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讲究销落诸念,而返观自心。”
白衣雪道:“佛家的禅那,晚辈也曾听恩师讲解过,说的是虚灵宁静,泯心泯境,净裸裸,赤洒洒。”
百里尽染微微一笑,道:“只是道理说出来易懂,做到却不易,是以个人的最终修为,有深有浅,有高有低,至于臻至圆满的,又有几人能够?孩子,这门息妄功夫,行功能否有成,全在于你自身,谁也替代不了,你当好自为之。
白衣雪点头道:“晚辈谨记。”
当下百里尽染便将心法口诀传授与他,白衣雪涤虑凝神,仔细聆听:
“道自虚无本一炁,阴阳开阖生万物;太虚无形炁本体,返观内照息归根;蠲垢止念神驭气,收视反听气留形;空洞无涯为元窍,一念不起真功夫……盘坐宁心神入窍,调息绵绵似有无;体虚无物身自闭,固蒂深根口无言……龙性缠绵神无影,神不可见寄之心;虎性狰狞气无形,气不可得求诸息……旧念未消新念起,任尔天南海北游;耳听于息心相随,不停不息念往矣;定气存神锁心猿,莫教意马任西东;眼不观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口不言而神在心,鼻不嗅而魄在肺,四肢不动意在脾;心如泰山天地归,把断四门云不摇……无视无听抱神静,心无所知形自正……凝思冥冥闭其兑,胎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也不知过了多久,白衣雪迷迷瞪瞪醒转过来,鼻中闻到一股浓郁的小米粥香味,不由食指大动。他早已饥肠辘辘,米粥香气四溢,肚子忍不住咕咕叫了起来。
耳旁有人笑道:“你醒了?正好,这锅米粥也熬得差不多了,起来一起吃。”说话之人正是百里尽染。
白衣雪挣扎着坐起身来,环顾屋内,问道:“百里前辈,一劫大师呢?”
百里尽染取来两副碗筷,在木桌上摆放好,说道:“他寺中尚有紧急寺务要处理,急急忙忙赶回去了。”
白衣雪“哦”的一声,心中怅然若失,闻言半晌不语。百里尽染也不作理会,径自出门而去,一会儿端来两小碟咸菜,一碟是醋姜,一碟是辣萝卜丝,望之令人食欲大开。白衣雪早已饿了,在桌边坐了下来,就着醋姜和辣萝卜丝,一口气喝了三大碗香甜可口的小米粥。
百里尽染只喝了一碗小米粥,便停箸不食。白衣雪吃完后,将碗筷一一洗刷干净,重又坐回木桌旁,说道:“百里前辈,多谢你肯收留晚辈。”
百里尽染沉吟道:“一劫禅师临行之前,将你郑重托付与我,此其一;我与你四大山庄算来也有不小的渊源,此其二。老夫自当尽力而为,化解你体内的毒素……”
白衣雪听他再次提及与四大山庄的渊源,忍不住欲开口相询,转念一想,他似乎对自己的恩师囿于成见,张开了嘴,终是强自忍住,又将话落回了肚中。
百里尽染似是全无察觉,自顾续道:“化血神刀,施者以掌力含蕴阴寒之气,运气如刀,既可以凌厉的气劲击人要害、取人性命,亦可以阴寒之气伤人五脏六腑。初始伤者某一脏受到寒邪侵袭,正邪交争,郁遏阳分,阳气虚损而致恶寒,伤者恶风寒战,虽加衣近火而不得解,等到寒邪之气久积脏腑,损伤胸阳之时,则五脏皆损、五邪俱生,阴盛而内寒,七十二个时辰后,伤者身上瘀斑始现,随着瘀斑渐多,及至布满了周身,就是神仙来了也难救活,伤者终因血液运行迟缓涩滞而亡。好在之前莲池以纯阳真气助你遏抑寒邪,不致五脏皆损、五邪俱生……”
白衣雪听他提及莲池禅师,不禁黯然神伤,泫然欲泣。百里尽染顿了顿,又道:“话虽如此,但寒邪终是侵体已久,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一时之间也急切不得,须慢慢调理。”
白衣雪听他话意,自己所受化血神刀当是还有救治的希望,心中欢喜不已,说道:“是,但凭百里前辈主张,晚辈无有不遵。”
百里尽染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生所赖,唯斯血气而已。人有阴阳,气属阳,故气全则神旺;血属阴,故血盛则形强。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反过来血又能养气、载气,气血不和、神气不存,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之濡养,焉能不病?《内经·灵枢》上记载,‘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白衣雪应道:“是。”暗想:“看来百里前辈对医道,亦有很深的造诣,不知比之施钟谟和沈重的师父百草老人来,却又如何?奇怪,百草老人声名藉甚,恩师常有提及,百里前辈却默默无闻。”转念又寻思:“百草老人以济世救人为宿志,一生行走江湖,不知诊治了多少疑难杂症,救人无数,胜在一个‘博’字,这位百里先生在江湖之中无甚声名,想必工于一个‘专’字。”
百里尽染续道:“血脉布人周身,贯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你血府不畅,血气凝结,患有血瘀之证,实为气滞所致,气不行血则血流不畅。当务之急,须当及时补气,只要气海充盈,气先行而血便通,等到明堂、洞房、泥丸、气府、鹊桥、重楼、鸠尾、绛宫、黄庭九窍全通,便能慢慢消散你体内的离经之血,然后气血两补,令其调达,而致身体和平。”
白衣雪心下大感佩服,道:“是,是。前辈所言,晚辈谨记在心。”暗想:“可惜沈重的那本《橘杏钩玄》没有带在身边,否则拿出来瞧一瞧,说不定其中也有调理气血的方子。”
百里尽染说道:“从今晚起,我先教你心法口诀,待得熟悉之后,你再行调息吐纳,伏气炼意,如此反复行功,及至周天循环不已,脉路畅通,气足而神清,则大功告成矣。”
白衣雪又惊又喜,恭声道:“是。”
百里尽染道:“万人万法,不离心法,这个道理你懂么?”
白衣雪道:“晚辈愚拙,还请百里前辈赐教。”
百里尽染道:“一念萌动于内,则六识流转于外。儒、释、道三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于这静心之法,都是极为重视的。儒家讲静坐,求的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家讲不净观和数息观,是离欲的二甘露门,也是同一个道理。禅宗称之为‘思维修’,以静心为要、以无我为基,禅坐之时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讲究销落诸念,而返观自心。”
白衣雪道:“佛家的禅那,晚辈也曾听恩师讲解过,说的是虚灵宁静,泯心泯境,净裸裸,赤洒洒。”
百里尽染微微一笑,道:“只是道理说出来易懂,做到却不易,是以个人的最终修为,有深有浅,有高有低,至于臻至圆满的,又有几人能够?孩子,这门息妄功夫,行功能否有成,全在于你自身,谁也替代不了,你当好自为之。
白衣雪点头道:“晚辈谨记。”
当下百里尽染便将心法口诀传授与他,白衣雪涤虑凝神,仔细聆听:
“道自虚无本一炁,阴阳开阖生万物;太虚无形炁本体,返观内照息归根;蠲垢止念神驭气,收视反听气留形;空洞无涯为元窍,一念不起真功夫……盘坐宁心神入窍,调息绵绵似有无;体虚无物身自闭,固蒂深根口无言……龙性缠绵神无影,神不可见寄之心;虎性狰狞气无形,气不可得求诸息……旧念未消新念起,任尔天南海北游;耳听于息心相随,不停不息念往矣;定气存神锁心猿,莫教意马任西东;眼不观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口不言而神在心,鼻不嗅而魄在肺,四肢不动意在脾;心如泰山天地归,把断四门云不摇……无视无听抱神静,心无所知形自正……凝思冥冥闭其兑,胎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