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野狐禅(4)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渐。自真宗朝始,祖宗之法成为治国理事的圭臬,不可逾越,其中就明确宗室的成员,不得与臣子私下交好。”
白衣雪道:“岳相公推举赵瑗,虽无私心,却也犯了大忌,言出祸从,自此渐失圣眷。”
施钟谟点头道:“正是。仁宗时期,狄青丹心赤忱,勇而善谋,军功可谓卓著,他虽处处谨小慎微,却备受时人猜忌,后遭贬黜。狄青找到宰相文彦博,问起自己外放的原因,文彦博回答,‘无他,朝廷疑尔。’狄青最后抑郁而终,死后赠中书令,赐谥‘武襄’,并陪葬皇陵,极尽哀荣。可见忠臣良将,一旦被皇帝赐疑,多是……难得善终。”
白衣雪心道:“宋金已有数十年未起战事,如今朝廷位重当权者,均是主和一派,一心只想着苟安于江南,以致忠良黜远,武备废弛。”黯然道:“狄青也是竭忠尽节之臣,垂誉至今,称颂不衰,可惜……都是身后的哀荣罢了。”
施钟谟道:“自古君臣不可疑,君疑臣则臣被诛,臣疑君则臣多反。岳相公带兵打仗,屡建功勋,以致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他所凭的,无非是一股舍我其谁的忠勇之气,但在官家看来,却也不免有妄自尊大、功高震主之嫌,再说了,岳家军,岳家军,人马再雄壮,终究姓岳而不姓赵,嘿嘿……”
白衣雪叹道:“尾大不掉,自古所戒。”
施钟谟看了他一眼,微微点了点头。凌照虚说道:“着啊!岳相公和狄青一样,都是大忠臣,自是不会造反,官家倘若起了疑心,他惟有尽忠报国了。莫须有,莫须有,不见得没有,嘿嘿,嘿嘿,当真让人无话可说。”
施钟谟道:“二帝自北狩以来,岳相公尝言要迎还二圣,你们想一想,二圣倘若真的归来,一是官家之父,一是官家之兄,官家的位子还能坐得安如磐石么?”白衣雪和凌照虚对视一眼,皆默然无语,均想:“是啊,二帝一旦南归,赵构的这张龙椅,恐是难以坐稳了。”
施钟谟道:“岳相公公忠体国,对官家和朝廷忠心耿耿,一心为了江山社稷,却落得如此下场。他临死前的供状之上只有八个绝笔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有此前车之鉴,满朝的文武大臣们,自此大都对立储之事噤若寒蝉,不敢再对官家有所提及。此外,依老夫看来,官家还有着隐秘心思,那就是这么多年,他一直香嗣无继,但内心深处,何尝不想有个自己的亲生骨血呢?”
凌照虚一拍大腿,说道:“我明白了,官家迟迟不立储,其实还是想着,说不定后宫的哪一位贵妃或是昭仪,怀上了龙种,江山就能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了,螟蛉子终是不如亲生的亲。可怜岳相公当年未曾想明白官家的心思,以致肇祸,被害了性命。”
施钟谟面色凝重,缓缓说道:“我朝太祖曾于太庙寝殿的夹室之中密镌一碑,勒石三戒,誓碑上说,其一,周世宗柴氏的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之罪,也只止于狱中赐尽,不得行戮于市曹,也不得连坐支属;其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其三,不加农田之赋。遗训中说,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此后凡有嗣君即位,无不入内跪读此誓碑,也无不遵而勿失,因此两百年来,我朝未尝轻杀过一臣,此乃盛德之事也。唉,岳相公批逆龙鳞,惹上杀身之祸,个中缘由,恐非仅仅这一层的缘故,要想知道究竟,除非当面去问官家……”
凌照虚吐舌道:“那不是不要命了么?”
施钟谟道:“是啊,谁有胆子去问官家呢?老夫也不过是私底下妄加猜测罢了,倘叫官家知道了,老夫就是有多少个脑袋,也都被砍了。唉,岳相公死了已有十八年了,眼下二位王爷春秋鼎盛,而后宫之中始终……未有动静,竟无一人能顺利承恩,怀上龙种。”
凌照虚道:“嗯,失嗣这么多年,估摸着官家自己也已经心灰意冷啦。如此说来,在普安、恩平二位王爷之间选择一人,势在必然。”
白衣雪道:“施先生方才说,东宫之位尚未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依先生看,官家更钟意于哪位皇养子?”
施钟谟呵呵笑道:“这个老夫可说不好,官家的心思,谁能晓得?不过前些日子,官家做了两件事,老夫倒觉得其中大有深意。”
白衣雪问道:“什么事情?”
施钟谟道:“今年的春上,官家将自己所临的两本《兰亭序》,分别赐给普安、恩平二位王爷,命其各抄写五百本以进。过了一些时日,普安郡王不仅完成了五百本《兰亭序》的手抄,还另添写了二百本,共计七百本进献,而恩平郡王以事务繁忙为由,竟是一个字没有写。”
凌照虚笑道:“一个字没写?那可是官家布置的功课,官家心里定然老大不高兴了。还有一件事呢,又是什么?”
施钟谟道:“也就是上个月,官家给二位王爷各赐了十名如花似玉的宫女,说是奉侍二王。过了三日,官家又着人将这些宫女召了回去,结果宫里的女御医一检查,奉侍普安王的十名宫女,依然都是处子之身,而赐给恩平王的十名宫女皆非全璧,竟无一人幸免。”
凌照虚“咕嘟”一声,咽了一大口口水,笑骂道:“他臭妹子的,三天里就稀里哗啦地将十名宫女悉数破了身,这位恩平王爷倒是有个好身板。”
施钟谟道:“后来官家见到普安郡王,就问起他这件事情,普安郡王回答道,这些宫女皆为父皇所赐,该当以庶母之礼仪待之。官家听了很是高兴。”
白衣雪点头道:“看来这位普安郡王是一位恭俭忠孝、不迩声色的贤王。”
施钟谟道:“可不是么?要不然当年岳相公一心举荐普安郡王,岂非走了眼?经此两件事之后,宫中便有消息走漏出来,说是官家有晋封普安郡王为亲王之意。消息若属确凿,那多年的皇储之争,可就算是水落石出啦。”
宋朝的爵制共分十二等,分别是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以及开国男。封为亲王的,都是皇帝的兄弟或是皇子。赵瑗和赵璩分别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绍兴十五年(1145年),被封为普安郡王和恩平郡王,属于宗室近亲继承亲王之位,特旨封为郡王。因而普安郡王一旦被晋封为建王,就意味着赵瑗的身份已不再是皇养子,而是皇子,赵构将其视作己出,其东宫之位自是彰明较著,呼之欲出了。
白衣雪道:“若真是普安郡王在储位之争中占得了先机,原先那些攀附于恩平郡王的势利小人,他们心底打的如意算盘,岂不有失算之虞?”
施钟谟瞧了他一眼,笑道:“白世兄,你不在官场,自是不晓其间的玄妙。这官场好似赌场,赌注须提前下,赌对了,等着你的是日后的飞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渐。自真宗朝始,祖宗之法成为治国理事的圭臬,不可逾越,其中就明确宗室的成员,不得与臣子私下交好。”
白衣雪道:“岳相公推举赵瑗,虽无私心,却也犯了大忌,言出祸从,自此渐失圣眷。”
施钟谟点头道:“正是。仁宗时期,狄青丹心赤忱,勇而善谋,军功可谓卓著,他虽处处谨小慎微,却备受时人猜忌,后遭贬黜。狄青找到宰相文彦博,问起自己外放的原因,文彦博回答,‘无他,朝廷疑尔。’狄青最后抑郁而终,死后赠中书令,赐谥‘武襄’,并陪葬皇陵,极尽哀荣。可见忠臣良将,一旦被皇帝赐疑,多是……难得善终。”
白衣雪心道:“宋金已有数十年未起战事,如今朝廷位重当权者,均是主和一派,一心只想着苟安于江南,以致忠良黜远,武备废弛。”黯然道:“狄青也是竭忠尽节之臣,垂誉至今,称颂不衰,可惜……都是身后的哀荣罢了。”
施钟谟道:“自古君臣不可疑,君疑臣则臣被诛,臣疑君则臣多反。岳相公带兵打仗,屡建功勋,以致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他所凭的,无非是一股舍我其谁的忠勇之气,但在官家看来,却也不免有妄自尊大、功高震主之嫌,再说了,岳家军,岳家军,人马再雄壮,终究姓岳而不姓赵,嘿嘿……”
白衣雪叹道:“尾大不掉,自古所戒。”
施钟谟看了他一眼,微微点了点头。凌照虚说道:“着啊!岳相公和狄青一样,都是大忠臣,自是不会造反,官家倘若起了疑心,他惟有尽忠报国了。莫须有,莫须有,不见得没有,嘿嘿,嘿嘿,当真让人无话可说。”
施钟谟道:“二帝自北狩以来,岳相公尝言要迎还二圣,你们想一想,二圣倘若真的归来,一是官家之父,一是官家之兄,官家的位子还能坐得安如磐石么?”白衣雪和凌照虚对视一眼,皆默然无语,均想:“是啊,二帝一旦南归,赵构的这张龙椅,恐是难以坐稳了。”
施钟谟道:“岳相公公忠体国,对官家和朝廷忠心耿耿,一心为了江山社稷,却落得如此下场。他临死前的供状之上只有八个绝笔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有此前车之鉴,满朝的文武大臣们,自此大都对立储之事噤若寒蝉,不敢再对官家有所提及。此外,依老夫看来,官家还有着隐秘心思,那就是这么多年,他一直香嗣无继,但内心深处,何尝不想有个自己的亲生骨血呢?”
凌照虚一拍大腿,说道:“我明白了,官家迟迟不立储,其实还是想着,说不定后宫的哪一位贵妃或是昭仪,怀上了龙种,江山就能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了,螟蛉子终是不如亲生的亲。可怜岳相公当年未曾想明白官家的心思,以致肇祸,被害了性命。”
施钟谟面色凝重,缓缓说道:“我朝太祖曾于太庙寝殿的夹室之中密镌一碑,勒石三戒,誓碑上说,其一,周世宗柴氏的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之罪,也只止于狱中赐尽,不得行戮于市曹,也不得连坐支属;其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其三,不加农田之赋。遗训中说,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此后凡有嗣君即位,无不入内跪读此誓碑,也无不遵而勿失,因此两百年来,我朝未尝轻杀过一臣,此乃盛德之事也。唉,岳相公批逆龙鳞,惹上杀身之祸,个中缘由,恐非仅仅这一层的缘故,要想知道究竟,除非当面去问官家……”
凌照虚吐舌道:“那不是不要命了么?”
施钟谟道:“是啊,谁有胆子去问官家呢?老夫也不过是私底下妄加猜测罢了,倘叫官家知道了,老夫就是有多少个脑袋,也都被砍了。唉,岳相公死了已有十八年了,眼下二位王爷春秋鼎盛,而后宫之中始终……未有动静,竟无一人能顺利承恩,怀上龙种。”
凌照虚道:“嗯,失嗣这么多年,估摸着官家自己也已经心灰意冷啦。如此说来,在普安、恩平二位王爷之间选择一人,势在必然。”
白衣雪道:“施先生方才说,东宫之位尚未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依先生看,官家更钟意于哪位皇养子?”
施钟谟呵呵笑道:“这个老夫可说不好,官家的心思,谁能晓得?不过前些日子,官家做了两件事,老夫倒觉得其中大有深意。”
白衣雪问道:“什么事情?”
施钟谟道:“今年的春上,官家将自己所临的两本《兰亭序》,分别赐给普安、恩平二位王爷,命其各抄写五百本以进。过了一些时日,普安郡王不仅完成了五百本《兰亭序》的手抄,还另添写了二百本,共计七百本进献,而恩平郡王以事务繁忙为由,竟是一个字没有写。”
凌照虚笑道:“一个字没写?那可是官家布置的功课,官家心里定然老大不高兴了。还有一件事呢,又是什么?”
施钟谟道:“也就是上个月,官家给二位王爷各赐了十名如花似玉的宫女,说是奉侍二王。过了三日,官家又着人将这些宫女召了回去,结果宫里的女御医一检查,奉侍普安王的十名宫女,依然都是处子之身,而赐给恩平王的十名宫女皆非全璧,竟无一人幸免。”
凌照虚“咕嘟”一声,咽了一大口口水,笑骂道:“他臭妹子的,三天里就稀里哗啦地将十名宫女悉数破了身,这位恩平王爷倒是有个好身板。”
施钟谟道:“后来官家见到普安郡王,就问起他这件事情,普安郡王回答道,这些宫女皆为父皇所赐,该当以庶母之礼仪待之。官家听了很是高兴。”
白衣雪点头道:“看来这位普安郡王是一位恭俭忠孝、不迩声色的贤王。”
施钟谟道:“可不是么?要不然当年岳相公一心举荐普安郡王,岂非走了眼?经此两件事之后,宫中便有消息走漏出来,说是官家有晋封普安郡王为亲王之意。消息若属确凿,那多年的皇储之争,可就算是水落石出啦。”
宋朝的爵制共分十二等,分别是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以及开国男。封为亲王的,都是皇帝的兄弟或是皇子。赵瑗和赵璩分别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绍兴十五年(1145年),被封为普安郡王和恩平郡王,属于宗室近亲继承亲王之位,特旨封为郡王。因而普安郡王一旦被晋封为建王,就意味着赵瑗的身份已不再是皇养子,而是皇子,赵构将其视作己出,其东宫之位自是彰明较著,呼之欲出了。
白衣雪道:“若真是普安郡王在储位之争中占得了先机,原先那些攀附于恩平郡王的势利小人,他们心底打的如意算盘,岂不有失算之虞?”
施钟谟瞧了他一眼,笑道:“白世兄,你不在官场,自是不晓其间的玄妙。这官场好似赌场,赌注须提前下,赌对了,等着你的是日后的飞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