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成了一条锦鲤季铭谭子阳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365章 杨如意大暴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要的是今天,拥有33%排片的《遇仙降》毫无疑问将把单日记录推高到1亿4000万以上,目前机构对《遇仙降》的票房预估,已经达到15亿,这将是艺术片的史诗级成绩。

  那我们可能就要问一问?

  为什么同片不同命?

  ……”

  稿子的后半部就是老生常谈了,一个是营销,诈骗犯、标题党式的营销只能是捞一笔就走,一个是内容质量,不管你找谁来演,影帝也好,流量也好,质量不行,那就不会有人买账。

  最后:“……电影市场早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小时代》之流越差越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电影观众的审美,社交媒体迅速的口碑反馈,都要求电影作品拥有足够的硬实力,靠营销,靠明星,甚至靠资本,统统都不再靠得住了。也许,电影从业者应该从这个‘三国杀’的现象级电影市场案例里,吸取到足够的经验和教训,真正明白,观众需要什么样的电影,什么样电影才可以在市场中存活。如果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那中国电影市场可能就真正成熟了,观众也将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值得尊重的国产好电影。

  那也将是投资方之福,是从业者之福,是观众之福,更是文化之福、国家之福。”

  相关稿子是不止时光网,基本上所有关注电影的专业媒体,综合媒体,都参与报道了,只是前后几天的区别。

  有单纯关注《夜晚》这种一锤子买卖营销方式的。

  有对流量演员探讨的——也不是单纯否定,也不是单纯肯定,因为季铭的存在,让这个简单的报导都没有了空间。最后基本都是说,流量如果拥有表演实力,还是能够锦上添花的。

  反而是一下子触及到了流量演员的本质。

  扛票房是扛不了的。

  决定票房是决定不了的。

  但如果片子质量可以,表演水准可以,那么流量演员将能够让电影有更多曝光机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嘛,有流量在,就可以减少成为遗珠的可能性——媒体普遍谈到了两个例子,一个就是《百鸟朝凤》,当初制片人一跪,引发滔天物议,成功将票房提高了很多。如果说有一个顶流在的话,可能不需要如此。另一个就是《白日焰火》,这个由廖帆主演,擒下柏林金熊最佳影片的华语佳作,最后也不过是刚刚破亿的成绩,同样在三大上大放光彩的《遇仙降》,最早的票房预期也是高于1亿的,这就是季铭作为顶流带来的曝光度和排片考虑。

  锦上添花可以,雪中送炭很难——这就是流量于电影的意义。

  所以说为了请流量,牺牲掉制作电影的经费,那是本末倒置,取死之道。

  这种现象级的讨论热度,其实也是帮助《遇仙降》票房大爆的因素:

  “今天去看电影吧?”

  “有什么电影可看的?”

  “看报道都说《遇仙降》还不错,要不去看看?”

  “艺术片儿啊?”

  “嗨呀,加强加强艺术修养嘛,去不去?”

  “行吧,去呗。”

  这样的讨论,在很多很多地方存在着,看电影不是刚需,大盘大小不定,能够把游移不定的人引到电影院来,那才是大爆的基础。

  ……

  “季铭,这一次你是第一功臣,”王娟当先提出这个话题:“红包的事儿,你放心,我来催他们俩,要是手笔小了,看我不骂他们。”

  季铭微笑。

  “用你在这装好人。”刘副总也是兴奋啊。

  宣发有两种,一种是拿一个分账比例,另一种就是固定的发行费。当初是基于和季铭的良好关系,而且后面还有《流浪地球》更大的合作,另外就是发行工作也不重,所以京城文化对一个文艺片也没说一定要你拿出多少钱来,才给你发行,而是定了个2.5%的比例。

  通常来说,一部片子,票房中制片发行能有36%左右,发行分账在1.8%到5.4%之间,2.5%这个数字是比较客气的。

  刘副总的兴奋中,其实还有一点点心疼。

  但相对于巨大的回报来说,已经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情,这是白捡的钱啊。

  “绝对让季铭满意。”喜田张总也是大口包揽:“季铭好歹也是我们喜田自己人,这个不用王总你来帮他。倒是你们,如果小气了,你们别忘了,季铭可是跟我们一家的。”

  季铭继续微笑。

  不搭腔。

  今天来之前,他跟杨如意有一个对话,他也是第一次对杨如意产生了敬佩的情绪。

  出门之前,杨如意让人出来,就他们俩在办公室里。

  “今天如果谈到什么红包啊之类的,你都不要接话。”

  “……什么意思?”

  杨如意舔了舔嘴唇,有点紧张:“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哪怕说五个亿的票房,喜田大概能分到16,17个点,那就是8000万左右,去掉1000万的成本,净利润7000万,比公司去年一年赚的还多,都不说了,算是他们命好,咱们那个红包走人也行。可是现在,15个亿的预测,甚至可能更高,你知道么,光喜田,就能拿到3倍,2.4个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