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返京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贪得无厌。这话是绝对没错的,齐公新政以来,不敢说南边就没贪腐了,但几年下来案子是越来越小,而我们这里却是越来越大!”许平猛然发现自己又偏题了,他今天是来劝李自成和牛金星考虑议和的,而不是和丞相府争吵贪污问题,这只是自己要求议和的一个原因而已。许平对李自成说道,军队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存亡:“军力来自财力、当然财力强不一定军强,就如同明崇祯朝,贪官遍地,纵有百两税银,军得以用之的未必有一两之数;因此财力和吏治是决定军力强弱的两条,最后一条就是现有军队,如果手里没兵,那就是税收再高、吏治再清明也来不及了,但是第一,南明的军队并没有弱到我们可以一战而胜的地步;第二,南明的税收是我们的十倍;第三,南明一个官拿了两瓶酒都要罢免,我们这边……”
“谁说朝廷上有贪官了?”牛金星打断了许平。
“丞相!大丈夫无一事不可对人言。今天又是关上门说话,事关国家生死存亡,争这一口气、一点面子又有什么用?”
“确实没有,许将军你倒是说说看,到底谁是贪官?”许平的话对牛金星不但不是安慰,反倒刺激得对方更愤怒。
许平摇头叹口气,回头冲着李自成道:“就算一样好了,南明税收是我们十倍,就算我们的官吏都是一样的清廉,那他们训练的士兵、能维持的军队也是我朝的十倍。”
“残明那里哪里是税收,他们是穷兵黩武。”牛金星对许平的话依旧嗤之以鼻,最近南方提出废两改元的议案,牛金星就把这个给李自成解释为:南明已经搜刮尽了一切他们能从百姓手里搜刮到的,现在开始滥发货币开始强卖民财、或者说强抢民财,总而言之,这是南明最后的疯狂。
而在牛金星把这番对李自成说过的话后对许平重复一遍后,后者却不像李自成那般深信不疑,顿时就是一番摇头:“不对,南明官府允许百姓用纸币兑换白银,而且税收只收纸币,这并非强抢民财。”
许平正好也带回来一些南方的报纸,有几张还在上面全面转载了南明制宪会议关于这个提案的辩论:“丞相不看南方的报纸么?”
“哼,需要看那些信口雌黄的东西么?”
“兼听则明。”
“本官又不是蠢货,有脑子可以自己想。”告诉李自成的那些东西,牛金星本人也是深信不疑的,因为他身边的人都赞同牛金星的分析,而且也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至于南方的报纸因为和牛金星等人的认知差距太大所以已经完全无法接受了:“这明明就是强抢民财,一定会搞得南方天怒人怨,如此大乱不远矣,可想而知南方百姓定是日夜盼着王师早定江南,以解他们倒悬之苦。”
“可明明就不是这样……”许平指出南明志愿兵士气依旧高涨,而且建立了卿院的各省,比如江西百姓就非常支持明军,而在浙江建立了卿院后,浙江百姓也迅速对南明政权有了归属感,和以前那种事不关己冷眼旁观顺明争天下的态度大不相同。现在南方明军已经不认为浙江志愿兵的战斗意志在老五省之下,而许平也有类似的感觉。
不过许平的解释只能让牛金星觉得他是在为自己畏敌避战找借口,而且许平居然能消极到这个地步还是很出乎牛金星预料的,他实在想不到许平居然能够把割土求和这种自古就是大奸臣才可能有的想法说出口。
面对牛金星的责难,许平仍是面无愧色:“末将又不会私下议和,而且今日之言,出自末将之口,入陛下和丞相之耳,不会有第四个得知,末将只是觉得陛下和丞相确实应该想想这个问题了。”
第四十一至四十二章 伟人
很快许平就发现李自成还有牛金星与他对战局的认知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就像废两改元制度一般,南明的报纸上关于这个议案的讨论文章许平都认真看过,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行这个制度南明内阁和议会尽力用最简明的话来表述。在许平看来这会是对南方经济的进一步推动,而且南明内阁也不讳言政府可以从这个币制改革中获得相当的好处,因为就算允许自由兑换,也会有一批百姓为了省事而保留纸币,在一些人用纸币兑换白银的时候,另外一些人可能正在把白银兑换成纸币。官府只要设定一个安全的保证金比例就可以了,一两银子的库存可以发行远高于一两银子的纸币,这个被牛金星称为强抢民财的道理许平看到被南明内阁光明正大地说了出来。其实这就类似于以前铸币的钱息,南明报纸把钱币的价格解释为含银量加政府信用,随着政府信用的不断提高,政府可以获得的钱息就越来越可观。
而在许平看来,南明的百姓对宪政政府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而且货币发行同样要经过在议会的争吵,所以他估计牛金星指望的南明信用崩溃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低,在南明内阁胡作非为以致民不聊生前他们就会被反对派所阻止了。
但许平的担忧得不到顺王和丞相的响应,而且还导致他愈发失去了大顺朝廷的信任,不仅仅是这些常年呆在后方的人,就连曾经与许平一起在前线共事的李来亨和刘宗敏,在回到北京后也渐渐受到周围舆论的影响,开始怀疑许平战略的正确性。这时南方的报纸就变得可信,上面登出的浙江与江苏的税收状况成为政敌攻击许平的武器,他们指出放弃江南导致南明变得更强,李来亨和刘宗敏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怀疑军事形势是不是艰苦到一定需要放弃江南的地步。
在北京连续争吵数日后,许平一无所获,而且李自成在彻底厌烦了他的失败主义言论后,下旨告诉许平他不必上朝也不必返回前线,顺廷将派遣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将领接替他的职务。出于稳定军心的考虑,大顺朝廷并没有公开责备许平,也没有对他进行任何谴责,只是宣布由于身体健康原因,许平需要在北京养病一段时间。
李定国和许平的言论相近,顺廷同样认为既然他同样持有这种悲观心态,那就不再是适合在前线指挥的将领,顺廷要李定国返回山西修养部队。接替许平和李定国的人选将是刘芳亮和田见秀,他们都是顺王的老底子,对胜利充满信心,从来不曾发布过任何动摇军心的言论并始终对这种腔调嗤之以鼻。
早在丞相府进行这种暗示的时候,田见秀就非常激动,他和刘芳亮都是早早从龙的商洛十八骑,但风头却一直被许平、孙可望还有李定国这些旁系武将所压制。在河南的时候也就算了,但是大顺开国后他们这些原从集团同样没有得到和他们资历相当的赏赐,无论是官职还是封爵都在许平系和西营系之下。
这几年来在北京当着没有油水的闲人,得知朝廷的这个意向后田见秀立刻去借贷了一大笔钱,不但挨家按户地登门拜访过去的老友,便是他曾经瞧不起的前明降官也屈尊去结识一番,除了这些见面礼外,田见秀还拍胸脯保证若是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他是不会忘了朋友今日的相助的。
当朝廷正式开始讨论接替人选时,中央官员对田见秀也是好评如涌,很快丞相府就正式提议由他接替李定国的职务,全权负责河南军务,并进一步收复湖广,顺王李自成在广泛地听取了各级官员的意见后认可了这个命令,还把田见秀招去皇宫,两人促膝长谈了一番。李自成勉励田见秀要好好干,不要像西营李定国那样暮气沉沉,更要多打几个漂亮仗给朝廷赢得脸面,激动的田见秀也赌咒发誓一定不会像许平、李定国那样纵容官兵违反军纪,会以身作则和官兵们同甘共苦,让大顺的旗帜再次插遍大江南北。接下来就是正式的任命,接受了圣旨和兵符后,田见秀意气风发地陛辞离京,奔赴河南上任。
“每岁军饷、军费一百二十万两,李晋王他未免也太贪了吧,都这么多了还非要吃独食。”田见秀觉得许平和李定国是很好的前车之鉴,他让一个心腹留在北京,户部一旦批下军费只运七成到前线便可,剩下的都用来打点丞相府和六部官员。而且田见秀还打算建立几个空营,这些只存在于纸面上的野战营的军饷也会有十几万两之多,这些钱将被用来打点兵部的勘核官员——他们对这些空营的用处也是心知肚明,自然不会没事找事给自己的部门和田见秀找麻烦。
至于许平和李定国一贯坚持的按军衔分级军饷制度,田见秀觉得他们给新兵的钱也太多了,这些没有战斗力的新兵给先口饭吃就可以了——目前是国家用钱之际,老兵的钱都因为形势紧迫而不会给足更不用说新兵了。
短短几个月,牛金星就高兴地得知田见秀大大扩充了河南的兵力,与李定国时期相比顺军的总兵力增加了好几倍(单纯从人数说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确实也是极大地增加了。),而且去检查的官员回来后都交口称赞,说以前军中的各种不正之风被扫荡得干干净净,田将军雷厉风行、亲历亲为,深受将士爱戴,收复湖广指日可待。
一开始李自成还有些担心,但是各种可喜的报告纷至沓来,让顺王也心怀大畅:“到底还是老兄弟可靠啊。”
至于山东和江淮方向,刘芳亮上任后也一扫之前的颓废气象,顺军对滨海地区的明军堡垒发起了多次扫荡工作,几次出动大军给猖狂的明寇以沉重的打击。对外取得骄人战绩的同时,对内也整肃军纪,那些心存悲观的将领都受到严厉的责备,新任浙直鲁军务总督和丞相府通力配合,弹劾罢免了一大批只知享乐不思进取的军官,以贪墨怯战闻名的周洞天虽然因为看在许平的面子上没有被严惩,但是也被解除兵权送回济南禁足勒令反省,那些让李自成深恶痛疾的军妓也统统被解散回家。
……
南京,国防部,
明天会是新年前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缪首辅会在会议上对内阁成员介绍军事局势,今天他首先要听取三军部的报告。
“自从李定国返回山西、余深河投奔我们后,河南的顺军就每况愈下。”陆军军官有很多证据来证明他的观点,但是他选择了一个最有力的:“吃空饷。”
田见秀不希望克扣军饷导致士气出现大滑坡,更不希望吃空饷的行为蔓延到全军,但这不是他所能控制的。
在李定国对抗中央的时候,军饷就算有所短缺至少士兵还能理解一二,现在指挥官和官僚集团明显已经是一家人,各级军官也学着指挥官的模样为自己的腰包考虑,那么士兵的怨恨就开始指向长官。顺军中的不满持续地积累着,军官和士兵正在离心离德,而军官既然做不到赏罚公平、保证士兵拿到他们应得的饷银,那就只有靠武力来镇压。这进一步导致士兵不满,军官也需要收买一些特别可靠的部下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虽然还不至于出现家丁,但是士兵的分化已经开始出现。
而吃空饷也很快就不是秘密,就在不久前这支军队还在为李晋王作战或是服从余深河的指挥,为了掌握这支军队赢得军官们的爱戴和忠诚,也为了避免自己吃饱喝足却不给手下一些残羹剩饭导致他们心怀怨恨,田见秀必须要满足他们的一些愿望。反正吃空饷是慷国家之慨,而且还能取得军官的支持拥护并封上他们的嘴,田见秀就对类似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作为一种奖励给予那些积极向自己考虑的军官。而尝到甜头的高级军官也有同样的顾虑,他们需要让手下利益均沾,所以吃空饷很快就在河南顺军中蔚然成风——许平、李定国和余深河等人从河南开始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用尽一切心力、并不惜让自己切身利益受损才维持至今的军容,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变得面目全非,仿佛以前的黄石新军在一夜之间就回到了河南。
“耿直之士在军中无处容身,就像当年齐公的新军一样,直言、不同流合污就意味着丢官,他们正纷纷找借口离开军队,去山西寻找李晋王。”陆军的军官报告道:“留下的都被拖下水了,这不再是长生军了,只是一支新的新军罢了。”
“没有去淮扬山东吗?”国防部长问道。
“很少,几乎没有,因为许将军也被停职了,长生军的官兵宁可去山西找李晋王。”陆军分部得知的好消息还不止这个,为了用更少的军饷获得更多的兵员,顺军大大降低了新兵招募标准,而且为了章省开支,顺军第一刀就向新兵训练经费上砍去。
根据明军的预计,这些变动还会带来其他的后续影响,比如和之前的新军一样被越来越多的兵油子和地痞混入,因为军饷不足所以军纪也随着涣散,许平制定下的安民政策开始无法维持,军官越来越多地依靠核心部队,把军队当作盈利的工具使用……在这方面南明自认为比北顺有着更好的预见能力,他们拥有昔日新军演变的第一手资料。
“那么淮扬的顺军呢?”河南的顺军听起来已经不足畏惧,内阁的关心对象马上转到了安徽,这里驻扎着北顺最精锐、训练最好、人数最多、装备最精良的部队,而且像一把尖刀威胁着南京和长江航运,挡在通向北京最平坦和方便进军的路线上。一天不把顺军从安徽驱赶出去,南明内阁就感到寝食难安,就不得不在这个方向上保留最强大的军队来保卫首都:“这里形势如何?”
“形势很好,而且每一天都在变得更好。”说起淮扬和山东战场,海军军官都找到了插话的机会:“顺军正在猛攻我们的滨海堡垒地区,每一处堡垒都要耗去他们大量的兵力和储备,除非绝对重要的堡垒,否则我们会在杀伤他们大量兵力后就乘船撤退,等他们走了再回去。这是一种战略,既然顺军需要夺还这些堡垒来当作功绩,那么我们就给他们这些功绩,以鼓励他们继续攻击更多的堡垒。”
说着、说着海军军官都忍不住笑起来,根据国防部事先的计划,海军还会在顺军离开后重新登陆,再次尝试建立要塞,有的时候这种行为会极大地激怒顺军将领,诱使他们发起新一轮的猛烈进攻。不过就算没有这次挑逗,现在顺军山东指挥官也变得对攻打明军要塞变得越来越热情,因为那些因为此类行动立功的将士给新任浙直鲁军务总督带来了荣誉,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大批正在苦苦寻找进身之阶的年轻军官急于在新任总督前证明自己的能力,发起了对明军坚固战线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而对面的明军也总会在遭受猛攻的几天后选择撤退。
“许将军在这一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军,江淮和山东的顺军实力让我们非常惊讶,大大出乎我们之前的预料,”陆军部的官员坦率地承认道,尽管他们并不打算低估许平的能力,但是最近这段顺军表现出来的实力: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他们的预计要强大得多:“许将军省吃俭用,还积攒了不少火药和炮弹,但是现在顺军四面出击,虽然夺回了不少滨海地区,但是也把许将军储备的弹药花去了大半,准确的说,山东顺军的物资储备下降到许将军离职前的四成,因为山东战场的需要他们还持续从淮扬地区抽调兵力和物质,现在淮扬地区顺军的库存也只有许将军离职前的四成五左右。”
“你怎么会说得如此确定?”缪首辅问道,他记得之前明军对淮扬和山东的顺军实力很模糊。
“报告首辅大人,这是因为我们陆军情报局取得重大成功,这三个月来我们得到的情报是过去一年总和的十倍之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加。”陆军部军官说着把一份文件交给缪首辅过目,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首辅大人请看,这份报告是我们从北顺山东章度使的手下中获得的。”
“陈哲陈将军的手下?”
“是的,这是陆军情报局成立以来我们得到的最高等级情报。”
虽然失去江南后一直有商人恳求许平允许走私,还保证会为许平运来禁运品,但是许平一直对此持否定态度,担忧这会成为南方进行渗透的主通道:随着南方商人态度的变化,许平觉得继续以前那种宽泛的走私活动弊端很大,所以坚持要商人与自己直接做生意,把自己需要的物品走私到他的大营——许平的主要的需要品除了军火还有蒸汽机和其他工具。
等得知天津的走私情况后,许平更是打定主意严禁一切对军事无益的走私活动,他认为进口一批奢侈品对顺军取得胜利毫无帮助,而且会给南方的细作闯入造成更多的机会。期间有人建议许平对走私商队收税,认为这样可以增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贪得无厌。这话是绝对没错的,齐公新政以来,不敢说南边就没贪腐了,但几年下来案子是越来越小,而我们这里却是越来越大!”许平猛然发现自己又偏题了,他今天是来劝李自成和牛金星考虑议和的,而不是和丞相府争吵贪污问题,这只是自己要求议和的一个原因而已。许平对李自成说道,军队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存亡:“军力来自财力、当然财力强不一定军强,就如同明崇祯朝,贪官遍地,纵有百两税银,军得以用之的未必有一两之数;因此财力和吏治是决定军力强弱的两条,最后一条就是现有军队,如果手里没兵,那就是税收再高、吏治再清明也来不及了,但是第一,南明的军队并没有弱到我们可以一战而胜的地步;第二,南明的税收是我们的十倍;第三,南明一个官拿了两瓶酒都要罢免,我们这边……”
“谁说朝廷上有贪官了?”牛金星打断了许平。
“丞相!大丈夫无一事不可对人言。今天又是关上门说话,事关国家生死存亡,争这一口气、一点面子又有什么用?”
“确实没有,许将军你倒是说说看,到底谁是贪官?”许平的话对牛金星不但不是安慰,反倒刺激得对方更愤怒。
许平摇头叹口气,回头冲着李自成道:“就算一样好了,南明税收是我们十倍,就算我们的官吏都是一样的清廉,那他们训练的士兵、能维持的军队也是我朝的十倍。”
“残明那里哪里是税收,他们是穷兵黩武。”牛金星对许平的话依旧嗤之以鼻,最近南方提出废两改元的议案,牛金星就把这个给李自成解释为:南明已经搜刮尽了一切他们能从百姓手里搜刮到的,现在开始滥发货币开始强卖民财、或者说强抢民财,总而言之,这是南明最后的疯狂。
而在牛金星把这番对李自成说过的话后对许平重复一遍后,后者却不像李自成那般深信不疑,顿时就是一番摇头:“不对,南明官府允许百姓用纸币兑换白银,而且税收只收纸币,这并非强抢民财。”
许平正好也带回来一些南方的报纸,有几张还在上面全面转载了南明制宪会议关于这个提案的辩论:“丞相不看南方的报纸么?”
“哼,需要看那些信口雌黄的东西么?”
“兼听则明。”
“本官又不是蠢货,有脑子可以自己想。”告诉李自成的那些东西,牛金星本人也是深信不疑的,因为他身边的人都赞同牛金星的分析,而且也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至于南方的报纸因为和牛金星等人的认知差距太大所以已经完全无法接受了:“这明明就是强抢民财,一定会搞得南方天怒人怨,如此大乱不远矣,可想而知南方百姓定是日夜盼着王师早定江南,以解他们倒悬之苦。”
“可明明就不是这样……”许平指出南明志愿兵士气依旧高涨,而且建立了卿院的各省,比如江西百姓就非常支持明军,而在浙江建立了卿院后,浙江百姓也迅速对南明政权有了归属感,和以前那种事不关己冷眼旁观顺明争天下的态度大不相同。现在南方明军已经不认为浙江志愿兵的战斗意志在老五省之下,而许平也有类似的感觉。
不过许平的解释只能让牛金星觉得他是在为自己畏敌避战找借口,而且许平居然能消极到这个地步还是很出乎牛金星预料的,他实在想不到许平居然能够把割土求和这种自古就是大奸臣才可能有的想法说出口。
面对牛金星的责难,许平仍是面无愧色:“末将又不会私下议和,而且今日之言,出自末将之口,入陛下和丞相之耳,不会有第四个得知,末将只是觉得陛下和丞相确实应该想想这个问题了。”
第四十一至四十二章 伟人
很快许平就发现李自成还有牛金星与他对战局的认知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就像废两改元制度一般,南明的报纸上关于这个议案的讨论文章许平都认真看过,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行这个制度南明内阁和议会尽力用最简明的话来表述。在许平看来这会是对南方经济的进一步推动,而且南明内阁也不讳言政府可以从这个币制改革中获得相当的好处,因为就算允许自由兑换,也会有一批百姓为了省事而保留纸币,在一些人用纸币兑换白银的时候,另外一些人可能正在把白银兑换成纸币。官府只要设定一个安全的保证金比例就可以了,一两银子的库存可以发行远高于一两银子的纸币,这个被牛金星称为强抢民财的道理许平看到被南明内阁光明正大地说了出来。其实这就类似于以前铸币的钱息,南明报纸把钱币的价格解释为含银量加政府信用,随着政府信用的不断提高,政府可以获得的钱息就越来越可观。
而在许平看来,南明的百姓对宪政政府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而且货币发行同样要经过在议会的争吵,所以他估计牛金星指望的南明信用崩溃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低,在南明内阁胡作非为以致民不聊生前他们就会被反对派所阻止了。
但许平的担忧得不到顺王和丞相的响应,而且还导致他愈发失去了大顺朝廷的信任,不仅仅是这些常年呆在后方的人,就连曾经与许平一起在前线共事的李来亨和刘宗敏,在回到北京后也渐渐受到周围舆论的影响,开始怀疑许平战略的正确性。这时南方的报纸就变得可信,上面登出的浙江与江苏的税收状况成为政敌攻击许平的武器,他们指出放弃江南导致南明变得更强,李来亨和刘宗敏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怀疑军事形势是不是艰苦到一定需要放弃江南的地步。
在北京连续争吵数日后,许平一无所获,而且李自成在彻底厌烦了他的失败主义言论后,下旨告诉许平他不必上朝也不必返回前线,顺廷将派遣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将领接替他的职务。出于稳定军心的考虑,大顺朝廷并没有公开责备许平,也没有对他进行任何谴责,只是宣布由于身体健康原因,许平需要在北京养病一段时间。
李定国和许平的言论相近,顺廷同样认为既然他同样持有这种悲观心态,那就不再是适合在前线指挥的将领,顺廷要李定国返回山西修养部队。接替许平和李定国的人选将是刘芳亮和田见秀,他们都是顺王的老底子,对胜利充满信心,从来不曾发布过任何动摇军心的言论并始终对这种腔调嗤之以鼻。
早在丞相府进行这种暗示的时候,田见秀就非常激动,他和刘芳亮都是早早从龙的商洛十八骑,但风头却一直被许平、孙可望还有李定国这些旁系武将所压制。在河南的时候也就算了,但是大顺开国后他们这些原从集团同样没有得到和他们资历相当的赏赐,无论是官职还是封爵都在许平系和西营系之下。
这几年来在北京当着没有油水的闲人,得知朝廷的这个意向后田见秀立刻去借贷了一大笔钱,不但挨家按户地登门拜访过去的老友,便是他曾经瞧不起的前明降官也屈尊去结识一番,除了这些见面礼外,田见秀还拍胸脯保证若是有飞黄腾达的一天他是不会忘了朋友今日的相助的。
当朝廷正式开始讨论接替人选时,中央官员对田见秀也是好评如涌,很快丞相府就正式提议由他接替李定国的职务,全权负责河南军务,并进一步收复湖广,顺王李自成在广泛地听取了各级官员的意见后认可了这个命令,还把田见秀招去皇宫,两人促膝长谈了一番。李自成勉励田见秀要好好干,不要像西营李定国那样暮气沉沉,更要多打几个漂亮仗给朝廷赢得脸面,激动的田见秀也赌咒发誓一定不会像许平、李定国那样纵容官兵违反军纪,会以身作则和官兵们同甘共苦,让大顺的旗帜再次插遍大江南北。接下来就是正式的任命,接受了圣旨和兵符后,田见秀意气风发地陛辞离京,奔赴河南上任。
“每岁军饷、军费一百二十万两,李晋王他未免也太贪了吧,都这么多了还非要吃独食。”田见秀觉得许平和李定国是很好的前车之鉴,他让一个心腹留在北京,户部一旦批下军费只运七成到前线便可,剩下的都用来打点丞相府和六部官员。而且田见秀还打算建立几个空营,这些只存在于纸面上的野战营的军饷也会有十几万两之多,这些钱将被用来打点兵部的勘核官员——他们对这些空营的用处也是心知肚明,自然不会没事找事给自己的部门和田见秀找麻烦。
至于许平和李定国一贯坚持的按军衔分级军饷制度,田见秀觉得他们给新兵的钱也太多了,这些没有战斗力的新兵给先口饭吃就可以了——目前是国家用钱之际,老兵的钱都因为形势紧迫而不会给足更不用说新兵了。
短短几个月,牛金星就高兴地得知田见秀大大扩充了河南的兵力,与李定国时期相比顺军的总兵力增加了好几倍(单纯从人数说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确实也是极大地增加了。),而且去检查的官员回来后都交口称赞,说以前军中的各种不正之风被扫荡得干干净净,田将军雷厉风行、亲历亲为,深受将士爱戴,收复湖广指日可待。
一开始李自成还有些担心,但是各种可喜的报告纷至沓来,让顺王也心怀大畅:“到底还是老兄弟可靠啊。”
至于山东和江淮方向,刘芳亮上任后也一扫之前的颓废气象,顺军对滨海地区的明军堡垒发起了多次扫荡工作,几次出动大军给猖狂的明寇以沉重的打击。对外取得骄人战绩的同时,对内也整肃军纪,那些心存悲观的将领都受到严厉的责备,新任浙直鲁军务总督和丞相府通力配合,弹劾罢免了一大批只知享乐不思进取的军官,以贪墨怯战闻名的周洞天虽然因为看在许平的面子上没有被严惩,但是也被解除兵权送回济南禁足勒令反省,那些让李自成深恶痛疾的军妓也统统被解散回家。
……
南京,国防部,
明天会是新年前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缪首辅会在会议上对内阁成员介绍军事局势,今天他首先要听取三军部的报告。
“自从李定国返回山西、余深河投奔我们后,河南的顺军就每况愈下。”陆军军官有很多证据来证明他的观点,但是他选择了一个最有力的:“吃空饷。”
田见秀不希望克扣军饷导致士气出现大滑坡,更不希望吃空饷的行为蔓延到全军,但这不是他所能控制的。
在李定国对抗中央的时候,军饷就算有所短缺至少士兵还能理解一二,现在指挥官和官僚集团明显已经是一家人,各级军官也学着指挥官的模样为自己的腰包考虑,那么士兵的怨恨就开始指向长官。顺军中的不满持续地积累着,军官和士兵正在离心离德,而军官既然做不到赏罚公平、保证士兵拿到他们应得的饷银,那就只有靠武力来镇压。这进一步导致士兵不满,军官也需要收买一些特别可靠的部下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虽然还不至于出现家丁,但是士兵的分化已经开始出现。
而吃空饷也很快就不是秘密,就在不久前这支军队还在为李晋王作战或是服从余深河的指挥,为了掌握这支军队赢得军官们的爱戴和忠诚,也为了避免自己吃饱喝足却不给手下一些残羹剩饭导致他们心怀怨恨,田见秀必须要满足他们的一些愿望。反正吃空饷是慷国家之慨,而且还能取得军官的支持拥护并封上他们的嘴,田见秀就对类似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作为一种奖励给予那些积极向自己考虑的军官。而尝到甜头的高级军官也有同样的顾虑,他们需要让手下利益均沾,所以吃空饷很快就在河南顺军中蔚然成风——许平、李定国和余深河等人从河南开始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用尽一切心力、并不惜让自己切身利益受损才维持至今的军容,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变得面目全非,仿佛以前的黄石新军在一夜之间就回到了河南。
“耿直之士在军中无处容身,就像当年齐公的新军一样,直言、不同流合污就意味着丢官,他们正纷纷找借口离开军队,去山西寻找李晋王。”陆军的军官报告道:“留下的都被拖下水了,这不再是长生军了,只是一支新的新军罢了。”
“没有去淮扬山东吗?”国防部长问道。
“很少,几乎没有,因为许将军也被停职了,长生军的官兵宁可去山西找李晋王。”陆军分部得知的好消息还不止这个,为了用更少的军饷获得更多的兵员,顺军大大降低了新兵招募标准,而且为了章省开支,顺军第一刀就向新兵训练经费上砍去。
根据明军的预计,这些变动还会带来其他的后续影响,比如和之前的新军一样被越来越多的兵油子和地痞混入,因为军饷不足所以军纪也随着涣散,许平制定下的安民政策开始无法维持,军官越来越多地依靠核心部队,把军队当作盈利的工具使用……在这方面南明自认为比北顺有着更好的预见能力,他们拥有昔日新军演变的第一手资料。
“那么淮扬的顺军呢?”河南的顺军听起来已经不足畏惧,内阁的关心对象马上转到了安徽,这里驻扎着北顺最精锐、训练最好、人数最多、装备最精良的部队,而且像一把尖刀威胁着南京和长江航运,挡在通向北京最平坦和方便进军的路线上。一天不把顺军从安徽驱赶出去,南明内阁就感到寝食难安,就不得不在这个方向上保留最强大的军队来保卫首都:“这里形势如何?”
“形势很好,而且每一天都在变得更好。”说起淮扬和山东战场,海军军官都找到了插话的机会:“顺军正在猛攻我们的滨海堡垒地区,每一处堡垒都要耗去他们大量的兵力和储备,除非绝对重要的堡垒,否则我们会在杀伤他们大量兵力后就乘船撤退,等他们走了再回去。这是一种战略,既然顺军需要夺还这些堡垒来当作功绩,那么我们就给他们这些功绩,以鼓励他们继续攻击更多的堡垒。”
说着、说着海军军官都忍不住笑起来,根据国防部事先的计划,海军还会在顺军离开后重新登陆,再次尝试建立要塞,有的时候这种行为会极大地激怒顺军将领,诱使他们发起新一轮的猛烈进攻。不过就算没有这次挑逗,现在顺军山东指挥官也变得对攻打明军要塞变得越来越热情,因为那些因为此类行动立功的将士给新任浙直鲁军务总督带来了荣誉,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大批正在苦苦寻找进身之阶的年轻军官急于在新任总督前证明自己的能力,发起了对明军坚固战线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而对面的明军也总会在遭受猛攻的几天后选择撤退。
“许将军在这一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军,江淮和山东的顺军实力让我们非常惊讶,大大出乎我们之前的预料,”陆军部的官员坦率地承认道,尽管他们并不打算低估许平的能力,但是最近这段顺军表现出来的实力: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他们的预计要强大得多:“许将军省吃俭用,还积攒了不少火药和炮弹,但是现在顺军四面出击,虽然夺回了不少滨海地区,但是也把许将军储备的弹药花去了大半,准确的说,山东顺军的物资储备下降到许将军离职前的四成,因为山东战场的需要他们还持续从淮扬地区抽调兵力和物质,现在淮扬地区顺军的库存也只有许将军离职前的四成五左右。”
“你怎么会说得如此确定?”缪首辅问道,他记得之前明军对淮扬和山东的顺军实力很模糊。
“报告首辅大人,这是因为我们陆军情报局取得重大成功,这三个月来我们得到的情报是过去一年总和的十倍之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加。”陆军部军官说着把一份文件交给缪首辅过目,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首辅大人请看,这份报告是我们从北顺山东章度使的手下中获得的。”
“陈哲陈将军的手下?”
“是的,这是陆军情报局成立以来我们得到的最高等级情报。”
虽然失去江南后一直有商人恳求许平允许走私,还保证会为许平运来禁运品,但是许平一直对此持否定态度,担忧这会成为南方进行渗透的主通道:随着南方商人态度的变化,许平觉得继续以前那种宽泛的走私活动弊端很大,所以坚持要商人与自己直接做生意,把自己需要的物品走私到他的大营——许平的主要的需要品除了军火还有蒸汽机和其他工具。
等得知天津的走私情况后,许平更是打定主意严禁一切对军事无益的走私活动,他认为进口一批奢侈品对顺军取得胜利毫无帮助,而且会给南方的细作闯入造成更多的机会。期间有人建议许平对走私商队收税,认为这样可以增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