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李嗣业阵亡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一败再败,是等着晚上向贼人献城吗?”
李处崟大呼冤枉,怎奈崔光远恰是有过诈降经验的人,反而时刻提防别人欺诈自己,哪里肯听?当即传令就在城楼上将李处崟枭首示众,可怜一员忠勇的战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在这个昏聩的官僚手中。
城下燕军看了,简直都笑破了肚皮,史思明更是一边笑,一边骂道:“这个蠢物也配做一镇节度使吗?若是多有几个,怕是这仗也不用打了!”旋即催动大军开始攻城。
魏州城中的唐军将士见自己的主帅竟然是这么个糊涂玩意儿,单凭贼军放的一点谣言就斩杀了一员大将,全都从脚后跟凉到了脑瓜顶,哪里还有半点斗志,当即军心溃散,纷纷逃散。崔光远这才知道上了贼人的恶当,却硬是不肯承认,见魏州城守不住了,便带着一彪心腹党羽开了城门逃命去了,这下子可害惨了魏州的老百姓,史思明大军进城后又是一场烧杀掳掠,三万多无辜百姓惨遭毒手。
史思明得了魏州后仍不急于救援邺城,每日派出数路斥候探查唐军虚实。
唐军众将见他战又不战,走又不走,都不知道这支老狐狸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史思明这点心思却唯独不能躲过他的“天敌”李光弼的眼睛。
李光弼当即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方略:“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之败,必不敢轻出。得旷日引久,则邺城必拔矣。庆绪已死,彼则无辞以用其众也。”
这套充分利用优势兵力分头击破邺郡和魏州的方略可谓万无一失,此时的邺城被大水围困了数月,城中已经断粮,故此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而史思明的十三万大军则是刚刚参战的有生力量,其中还有幽州铁骑和曳落河的精兵,攻克了魏州后士气正旺,故此,只能由郭、李二将亲自率朔方、河东的唐军主力抵敌。
然而,这套方略挑动了鱼朝恩敏感的神经,这位宛如天子李亨肚子里蛔虫的宦官监军,自然知道自己的主子最担心什么,更知道他为什么将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郭、李二将各自手握重兵,对朝廷来说,他们分则安,合则险。目前,唐军还没攻下邺城,他们就要调头去攻魏州,显然是想脱离自己的监督,而如果他跟二将一同前去,不仅会与攻克邺城的大功失之交臂,还有可能被二将架空,甚至……
想到这里,鱼朝恩的身上冒出了一身冷汗,在这位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宦官的内心里只有他主子李亨的好恶和政治上的平衡才是“正事”,至于如何获得战争的胜利,如何减少将士们的牺牲,就跟他毫无关系了。
他镇定了一下心神,清了清嗓子,说道:“依咱家看,副元帅的方略自是有他的道理,但却太把史思明放在眼里了。据咱家所知,他所谓十三万兵马,不过是范阳、大同、平卢各镇的兵马总数,自然不可能全部带来,至少要留半数看守他的老巢,再加上必要的辎重部队,我看他在魏州充其量也就五万多人马。当年此贼十五万大军都在太原被副元帅的一万多人打的丢盔卸甲,如今才这点人马,虚张声势,怎值得两位元帅同去剿灭?”
说到这里,他又换上一副诚挚的样子,说道:“本来,在两位元帅面前,这些话是轮不到咱家说的,只是咱家担心,万一有人非议说‘两位元帅现在功高权重,反而惧怕了那厮’,不仅两位脸上不好看,圣人那里也不好交代啊!”
这番软中带硬的话一说,竟让郭李二将挑不出半点毛病,纵然李光弼智计百出,竟也一时无言以对;郭子仪完全赞同李光弼的判断,但早就看破这个宦官根本就是表达了天子的忧虑,故此也只得低头不语。
一个不谙军事的宦官,在用兵方略上将当世两大名将质问得哑口无言,也是当朝的一大奇事!
如此,这场军事会议最终不欢而散。
唐军二十万大军仍死守在邺城之外,毫无作为,士气也逐渐低迷……。
当忠勇刚直的李嗣业闻听此事之后,不由得义愤填膺!他气愤地拍着帅案对部将们言道:“当年有个边令诚,如今又来了个鱼朝恩!这些没卵子的猪狗,什么时候能死绝了才好!”他大骂了一通还不解恨,立即点起麾下三万安西兵直扑邺城之下,他知道,如果不尽快攻下邺城,唐军士气必然更加委顿,届时师老兵疲,一旦有变,局势将变得难以收拾。如今,副元帅的良策被监军否决,只有尽快攻下邺城,才能将全军从这个死套中解放出来。
邺城西门地势较高,此时积水已经不多,但城外已经变成了一片湿地沼泽,连原本的护城河都已经被淤泥填平,三万安西兵只得踩着没及膝盖的淤泥集中在这一面攻城,这让邺城的燕军得以集中力量防守,双方就此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苦战。
在正月料峭的寒风中,“神通大将”李嗣业对着安西军的将士们激昂说道:“弟兄们,你们抛下在安西的家,抛下家中的妻子儿女,跟我李嗣业千里迢迢地来到中原,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我知道,你们中许多人跟我一样,都想家了;我也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一败再败,是等着晚上向贼人献城吗?”
李处崟大呼冤枉,怎奈崔光远恰是有过诈降经验的人,反而时刻提防别人欺诈自己,哪里肯听?当即传令就在城楼上将李处崟枭首示众,可怜一员忠勇的战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在这个昏聩的官僚手中。
城下燕军看了,简直都笑破了肚皮,史思明更是一边笑,一边骂道:“这个蠢物也配做一镇节度使吗?若是多有几个,怕是这仗也不用打了!”旋即催动大军开始攻城。
魏州城中的唐军将士见自己的主帅竟然是这么个糊涂玩意儿,单凭贼军放的一点谣言就斩杀了一员大将,全都从脚后跟凉到了脑瓜顶,哪里还有半点斗志,当即军心溃散,纷纷逃散。崔光远这才知道上了贼人的恶当,却硬是不肯承认,见魏州城守不住了,便带着一彪心腹党羽开了城门逃命去了,这下子可害惨了魏州的老百姓,史思明大军进城后又是一场烧杀掳掠,三万多无辜百姓惨遭毒手。
史思明得了魏州后仍不急于救援邺城,每日派出数路斥候探查唐军虚实。
唐军众将见他战又不战,走又不走,都不知道这支老狐狸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史思明这点心思却唯独不能躲过他的“天敌”李光弼的眼睛。
李光弼当即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方略:“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之败,必不敢轻出。得旷日引久,则邺城必拔矣。庆绪已死,彼则无辞以用其众也。”
这套充分利用优势兵力分头击破邺郡和魏州的方略可谓万无一失,此时的邺城被大水围困了数月,城中已经断粮,故此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而史思明的十三万大军则是刚刚参战的有生力量,其中还有幽州铁骑和曳落河的精兵,攻克了魏州后士气正旺,故此,只能由郭、李二将亲自率朔方、河东的唐军主力抵敌。
然而,这套方略挑动了鱼朝恩敏感的神经,这位宛如天子李亨肚子里蛔虫的宦官监军,自然知道自己的主子最担心什么,更知道他为什么将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郭、李二将各自手握重兵,对朝廷来说,他们分则安,合则险。目前,唐军还没攻下邺城,他们就要调头去攻魏州,显然是想脱离自己的监督,而如果他跟二将一同前去,不仅会与攻克邺城的大功失之交臂,还有可能被二将架空,甚至……
想到这里,鱼朝恩的身上冒出了一身冷汗,在这位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宦官的内心里只有他主子李亨的好恶和政治上的平衡才是“正事”,至于如何获得战争的胜利,如何减少将士们的牺牲,就跟他毫无关系了。
他镇定了一下心神,清了清嗓子,说道:“依咱家看,副元帅的方略自是有他的道理,但却太把史思明放在眼里了。据咱家所知,他所谓十三万兵马,不过是范阳、大同、平卢各镇的兵马总数,自然不可能全部带来,至少要留半数看守他的老巢,再加上必要的辎重部队,我看他在魏州充其量也就五万多人马。当年此贼十五万大军都在太原被副元帅的一万多人打的丢盔卸甲,如今才这点人马,虚张声势,怎值得两位元帅同去剿灭?”
说到这里,他又换上一副诚挚的样子,说道:“本来,在两位元帅面前,这些话是轮不到咱家说的,只是咱家担心,万一有人非议说‘两位元帅现在功高权重,反而惧怕了那厮’,不仅两位脸上不好看,圣人那里也不好交代啊!”
这番软中带硬的话一说,竟让郭李二将挑不出半点毛病,纵然李光弼智计百出,竟也一时无言以对;郭子仪完全赞同李光弼的判断,但早就看破这个宦官根本就是表达了天子的忧虑,故此也只得低头不语。
一个不谙军事的宦官,在用兵方略上将当世两大名将质问得哑口无言,也是当朝的一大奇事!
如此,这场军事会议最终不欢而散。
唐军二十万大军仍死守在邺城之外,毫无作为,士气也逐渐低迷……。
当忠勇刚直的李嗣业闻听此事之后,不由得义愤填膺!他气愤地拍着帅案对部将们言道:“当年有个边令诚,如今又来了个鱼朝恩!这些没卵子的猪狗,什么时候能死绝了才好!”他大骂了一通还不解恨,立即点起麾下三万安西兵直扑邺城之下,他知道,如果不尽快攻下邺城,唐军士气必然更加委顿,届时师老兵疲,一旦有变,局势将变得难以收拾。如今,副元帅的良策被监军否决,只有尽快攻下邺城,才能将全军从这个死套中解放出来。
邺城西门地势较高,此时积水已经不多,但城外已经变成了一片湿地沼泽,连原本的护城河都已经被淤泥填平,三万安西兵只得踩着没及膝盖的淤泥集中在这一面攻城,这让邺城的燕军得以集中力量防守,双方就此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苦战。
在正月料峭的寒风中,“神通大将”李嗣业对着安西军的将士们激昂说道:“弟兄们,你们抛下在安西的家,抛下家中的妻子儿女,跟我李嗣业千里迢迢地来到中原,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我知道,你们中许多人跟我一样,都想家了;我也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