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本无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先前所做的事情太鲁莽了,无异于蝼蚁撼树,如果上天不理睬他的请求,难道真的要血洗济南府?
存放书籍的地方没有桌椅,左登峰坐在门槛上翻找古籍,姜子牙的陵墓并不在藤崎正男的那张地图上,目前毫无线索可言,只能从姜子牙当年受封齐国这件事情上加以寻找。
根据史书记载,姜子牙“受封于齐,都营丘”,齐国当年大致的范围包括山东中部到河南北部的一些区域,当年的营丘就在目前的临淄境内,距离济南府有五百来里。
姜子牙当年被封到齐国并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打仗来了,说白了就是讨伐,古代用蛮夷来形容没有开化的人,这个蛮指的是南方的蛮荒区域,这个夷指的就是位于山东沿海区域的东夷,夷人的体形都很壮硕,擅长射箭捕鱼,民风也很凶悍,周朝建立以后,夷人还没有臣服,于是姜子牙就被封到齐国,负责剿灭和征服东夷各个小国。古莱国就是东夷诸多小国中的一个,它是东夷各国最后一个灭亡的。
众所周知诸侯王被封到什么地方,死后就要埋葬在什么地方,但是史书《礼记》和《史记》却记载了姜子牙死后被运回了周朝安葬,这是不符合礼仪的,但是史书的确是这样记载的,而且清楚的说明姜子牙在营丘的坟墓只是衣冠冢,也就是他生前穿的衣服埋在了里面。
看到这些情况,左登峰不由得皱眉了,周朝当年的地域很大,如果姜子牙被运回了周朝安葬,寻找的难度就会极大,无异于大海捞针,史书上并没有说明他被运回周朝之后埋葬在了什么地方,只是说他被运回去了。
姜子牙作为诸侯王,死后被运回周朝安葬,这件事情于礼不合,如果非要加以解释,那只能是姜子牙功劳很大,跟周王关系很好,所以他享受了特殊的待遇。但是《礼记》里还明确记载了,“太公受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姜子牙和他后世的五代子孙死后都被运回了周朝,这又是为什么?要知道子孙绵延五代之后,就已经在齐国开枝散叶了,死后也应该由后人祭祀,周王为什么还要将他们都弄回周朝安葬?
左登峰凡事都喜欢参照历史,但是他从不迷信历史,因为历史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以《史记》为例,其中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而后世的一些书籍有可能参照着前朝的史书继续书写,如果参照的书籍是错的,那后面只会越来越错,因此,几本不同朝代的史书,彼此之间并不能形成对应佐证的关系。
由朝廷编撰的史书往往不够详实,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还是县志,但是这里并没有临淄县志,左登峰随即背负了几本史书,带着十三赶赴临淄。
在南行的同时,左登峰的心情很是矛盾,一方面他希望姜子牙就埋在齐国境内,如若不然就得返回周朝境内再度寻找,这一找还指不定找到猴年马月。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姜子牙不要埋在齐国,因为山东现在已经彻底沦陷,日本人在这里部署了重兵,从这里挖掘姜子牙的陵墓无异于火中取栗……
第(3/3)页
先前所做的事情太鲁莽了,无异于蝼蚁撼树,如果上天不理睬他的请求,难道真的要血洗济南府?
存放书籍的地方没有桌椅,左登峰坐在门槛上翻找古籍,姜子牙的陵墓并不在藤崎正男的那张地图上,目前毫无线索可言,只能从姜子牙当年受封齐国这件事情上加以寻找。
根据史书记载,姜子牙“受封于齐,都营丘”,齐国当年大致的范围包括山东中部到河南北部的一些区域,当年的营丘就在目前的临淄境内,距离济南府有五百来里。
姜子牙当年被封到齐国并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打仗来了,说白了就是讨伐,古代用蛮夷来形容没有开化的人,这个蛮指的是南方的蛮荒区域,这个夷指的就是位于山东沿海区域的东夷,夷人的体形都很壮硕,擅长射箭捕鱼,民风也很凶悍,周朝建立以后,夷人还没有臣服,于是姜子牙就被封到齐国,负责剿灭和征服东夷各个小国。古莱国就是东夷诸多小国中的一个,它是东夷各国最后一个灭亡的。
众所周知诸侯王被封到什么地方,死后就要埋葬在什么地方,但是史书《礼记》和《史记》却记载了姜子牙死后被运回了周朝安葬,这是不符合礼仪的,但是史书的确是这样记载的,而且清楚的说明姜子牙在营丘的坟墓只是衣冠冢,也就是他生前穿的衣服埋在了里面。
看到这些情况,左登峰不由得皱眉了,周朝当年的地域很大,如果姜子牙被运回了周朝安葬,寻找的难度就会极大,无异于大海捞针,史书上并没有说明他被运回周朝之后埋葬在了什么地方,只是说他被运回去了。
姜子牙作为诸侯王,死后被运回周朝安葬,这件事情于礼不合,如果非要加以解释,那只能是姜子牙功劳很大,跟周王关系很好,所以他享受了特殊的待遇。但是《礼记》里还明确记载了,“太公受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姜子牙和他后世的五代子孙死后都被运回了周朝,这又是为什么?要知道子孙绵延五代之后,就已经在齐国开枝散叶了,死后也应该由后人祭祀,周王为什么还要将他们都弄回周朝安葬?
左登峰凡事都喜欢参照历史,但是他从不迷信历史,因为历史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以《史记》为例,其中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而后世的一些书籍有可能参照着前朝的史书继续书写,如果参照的书籍是错的,那后面只会越来越错,因此,几本不同朝代的史书,彼此之间并不能形成对应佐证的关系。
由朝廷编撰的史书往往不够详实,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还是县志,但是这里并没有临淄县志,左登峰随即背负了几本史书,带着十三赶赴临淄。
在南行的同时,左登峰的心情很是矛盾,一方面他希望姜子牙就埋在齐国境内,如若不然就得返回周朝境内再度寻找,这一找还指不定找到猴年马月。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姜子牙不要埋在齐国,因为山东现在已经彻底沦陷,日本人在这里部署了重兵,从这里挖掘姜子牙的陵墓无异于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