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十字路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工作也不找!介绍女朋友给你,你也不跟人家聊!电话也不给人家打一个!整天就是吃饭、睡觉、玩游戏。指望老子来养活你啊?你多大了?你不是说要写小说吗?一年多了,小说呢?连个毛也没看见……”一个男人的声音,听上去估计已经年过半百,似乎在责骂着自己的孩子。
“他写魂啊?他就是混日子,玩游戏。”这显然是被责骂者母亲的声音。
“当教师有什么不好?福利也好,节假日又多,一天就上那么几节课,没有那个职业比教师更轻松了……”
这时儿子突然插了句话:“好个屁!”父亲听了更加的大发雷霆,大声喝道:“你还顶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都撑起一个家了!你呢?你有什么本事?大作家?你要写书,你写的书呢?拿出来给我看看啊?你那么有志气,你怎么还要靠父母啊?你怎么连口饭都弄不到嘴啊?我现在都不好意思出门你知不知道?我一出门,人家问我,你儿子哪高就呢?我这老脸都没地方搁。我都恨不得挖个地道钻进去……”
本来坐着的儿子,突出从椅子上窜起来,夺门而出。他的父母跟着追出来大喊道:“你去哪里啊?你给我回来……”
这时母亲说:“你由他去!是我儿不死,是我财不散!你看他没钱了,乖乖的就回来了。他要是真有出息、有志气,也不会整天窝在家里,靠娘老子养活。”(这个就要注一下了:“是我儿不死,是我财不散”是我小时候挨打前,我妈常说的一句话,算是鼓励俺爹照死里打,反正“我儿”是打不死的,我能活到今天也算是个奇迹吧。现在想想我妈的人生哲学,还真是难理解!正是这种奇怪的人生哲学造就了现在的我。我不知道我这些年无病无灾,是不是托的这句话的福。)
望着噔噔下楼的儿子,父亲还恨恨的跺脚喊道:“这个没出息的东西,有本事永远别回来……”
母亲很不高兴的说:“好了,喊那么大声干嘛?怕人家听不见啊?”
父亲不服气的说:“你当人家不知道?在这一片,你儿子比我们两个老不死的出名多了!哎,老子也是……给他取这个好名字,宋怜之,也不知道送到哪里才会有人可怜他。”
“你好了吧!我儿子干嘛要别人来可怜?”
郁郁不乐的老夫妻俩满肚子的委屈,只能憋着,无处可诉,进屋关上了门,便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动静。这份沉默其实很难承担,它与鲁迅先生所说的沉默并不相同。在中国,正有千千万万个父母都在承担着这样的沉默。而他们的子女,有的在外衣着光纤、挥霍无度,有的前途不明朗,总是疲于奔命。父母坚守的那份沉默,便是子女的后盾,当他们在外谋生受挫时,工作劳累过度时,又或者不知节俭,金钱不济时,总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在远方等待着他们回去,给他们提供一个避风港口。无论子女在外女风光与否,他们的父母总是坚守着这份沉默,不求世人知晓。
十一月份的阳光已不十分强烈,尤其是透过云朵的缝隙照下来,显的格外的柔和,柔和的像情人的手,轻轻的抚摸着你。但是刚刚和父母发生冲突,夺门而出的宋怜之非常失落,即便是如此温和的暖阳,也未能改变他的心情,他现在处在一种恍惚的状态,完全不知道身边存在着什么。
马路边一个人正在大声的打电话:“喂,请问是张总吗?您好您好!我是完美家具的小吴。我们这边新进了一批黄花梨的实木家具,想邀请您过来参观一下……啊?哦……不需要是嘛?没有关系,您过来参观一下,我们还有精美的……”
电话还未放下,打电话者就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打电话的人大骂道:“我靠!谁这么不长眼?”抬头一看撞到自己的人,惊讶的说道:“哎,你你……宋怜之?怎么是你啊?”正处于精神恍惚状态的宋怜之,也被这突然的一撞惊醒过来。定眼一看:“吴旭?你怎么在这?你找我啊?”
吴旭被问的莫名其妙:“我找你干嘛?我问你,你这低着头走路,也不看路,跟丟了魂似的,是嫌自己命太长啊还是怎么的?干吗呢这么冒冒失失的?”
宋怜之摇头道:“哎,别提了,烦的要死!这也太巧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工作也不找!介绍女朋友给你,你也不跟人家聊!电话也不给人家打一个!整天就是吃饭、睡觉、玩游戏。指望老子来养活你啊?你多大了?你不是说要写小说吗?一年多了,小说呢?连个毛也没看见……”一个男人的声音,听上去估计已经年过半百,似乎在责骂着自己的孩子。
“他写魂啊?他就是混日子,玩游戏。”这显然是被责骂者母亲的声音。
“当教师有什么不好?福利也好,节假日又多,一天就上那么几节课,没有那个职业比教师更轻松了……”
这时儿子突然插了句话:“好个屁!”父亲听了更加的大发雷霆,大声喝道:“你还顶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都撑起一个家了!你呢?你有什么本事?大作家?你要写书,你写的书呢?拿出来给我看看啊?你那么有志气,你怎么还要靠父母啊?你怎么连口饭都弄不到嘴啊?我现在都不好意思出门你知不知道?我一出门,人家问我,你儿子哪高就呢?我这老脸都没地方搁。我都恨不得挖个地道钻进去……”
本来坐着的儿子,突出从椅子上窜起来,夺门而出。他的父母跟着追出来大喊道:“你去哪里啊?你给我回来……”
这时母亲说:“你由他去!是我儿不死,是我财不散!你看他没钱了,乖乖的就回来了。他要是真有出息、有志气,也不会整天窝在家里,靠娘老子养活。”(这个就要注一下了:“是我儿不死,是我财不散”是我小时候挨打前,我妈常说的一句话,算是鼓励俺爹照死里打,反正“我儿”是打不死的,我能活到今天也算是个奇迹吧。现在想想我妈的人生哲学,还真是难理解!正是这种奇怪的人生哲学造就了现在的我。我不知道我这些年无病无灾,是不是托的这句话的福。)
望着噔噔下楼的儿子,父亲还恨恨的跺脚喊道:“这个没出息的东西,有本事永远别回来……”
母亲很不高兴的说:“好了,喊那么大声干嘛?怕人家听不见啊?”
父亲不服气的说:“你当人家不知道?在这一片,你儿子比我们两个老不死的出名多了!哎,老子也是……给他取这个好名字,宋怜之,也不知道送到哪里才会有人可怜他。”
“你好了吧!我儿子干嘛要别人来可怜?”
郁郁不乐的老夫妻俩满肚子的委屈,只能憋着,无处可诉,进屋关上了门,便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动静。这份沉默其实很难承担,它与鲁迅先生所说的沉默并不相同。在中国,正有千千万万个父母都在承担着这样的沉默。而他们的子女,有的在外衣着光纤、挥霍无度,有的前途不明朗,总是疲于奔命。父母坚守的那份沉默,便是子女的后盾,当他们在外谋生受挫时,工作劳累过度时,又或者不知节俭,金钱不济时,总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在远方等待着他们回去,给他们提供一个避风港口。无论子女在外女风光与否,他们的父母总是坚守着这份沉默,不求世人知晓。
十一月份的阳光已不十分强烈,尤其是透过云朵的缝隙照下来,显的格外的柔和,柔和的像情人的手,轻轻的抚摸着你。但是刚刚和父母发生冲突,夺门而出的宋怜之非常失落,即便是如此温和的暖阳,也未能改变他的心情,他现在处在一种恍惚的状态,完全不知道身边存在着什么。
马路边一个人正在大声的打电话:“喂,请问是张总吗?您好您好!我是完美家具的小吴。我们这边新进了一批黄花梨的实木家具,想邀请您过来参观一下……啊?哦……不需要是嘛?没有关系,您过来参观一下,我们还有精美的……”
电话还未放下,打电话者就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打电话的人大骂道:“我靠!谁这么不长眼?”抬头一看撞到自己的人,惊讶的说道:“哎,你你……宋怜之?怎么是你啊?”正处于精神恍惚状态的宋怜之,也被这突然的一撞惊醒过来。定眼一看:“吴旭?你怎么在这?你找我啊?”
吴旭被问的莫名其妙:“我找你干嘛?我问你,你这低着头走路,也不看路,跟丟了魂似的,是嫌自己命太长啊还是怎么的?干吗呢这么冒冒失失的?”
宋怜之摇头道:“哎,别提了,烦的要死!这也太巧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