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美国农场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0节 简单报表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最显而易见的东西袢住手脚。

  水。

  农场是最多的东西,真没想到它会不够用。

  至于萨马米什湖,属于公共湖泊。

  仅限用于农场灌溉,张一无权将它用于工业生产。

  如果偷偷使用,会被罚的很惨。

  可能是十亿、甚至百亿。

  环境保护这一块,还是挺狠的。

  “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层度利用水资源?”离开发麦车间,张一请教问尼可。

  “后山建水坝是很好的节水计划。”尼可赞美。

  张一:“...”

  完全是误打误撞。

  “新采买的三十一条设备规划,你有什么想法吗?”

  尼可停下步子,看着张一的眼睛。

  “如果仅仅从水资源的角度去分析,如果我会把啤酒、威士忌生产线集中放在克洛斯农场。

  把公主新酒、葡萄酒、伏特加放到天朝。”

  想法有点反人类,“农场本就缺水,为什么把最浪费水的生产线留下来?

  “天朝水费贵、克洛斯农场水免费啊。”

  张一:“...”

  果然是亲的媳妇儿。

  完全为张一考虑。

  尼可没有考虑所得税的事情。

  两者之间税费相差极大。

  十元一瓶酒。

  米国收税2.5元,天朝收税0.5元。

  相差巨大。

  相比天朝6.5元(自来水加污水处理)一立方方米的水费,反而不算什么。

  不过,尼可建意有值得参考处。

  安琪采购十三条啤酒生产线。

  八条红酒生产线。

  五条伏特加生产线。

  五条威士忌生产线。

  张一原计划留三条啤酒和三条红酒生产线在克洛斯农场。

  其它全部安置到魔都在建新工厂。

  现在得重新修改。

  从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理念出发。

  威士忌消耗水资源最多,五条生产线全部留在克洛斯农场。

  啤酒生产线留三条。

  两栋在建新车间,只能安置这八条生产线,再多无能为力。

  其它全部安置到魔都在建工厂。

  张一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尼可听。

  尼可沉思片刻。

  提醒道:“啤酒和威士忌的第一道流程都是发麦,这需要一大块空间。”

  “增盖一栋车间,发麦统一生产。”张一补充,“把老车间现有发麦设备拆除、把一百万升红酒、一万百升威士忌生产线拆掉。

  换两条五百万升公主新酒生产线。”

  尼可若有所思,“会不会太麻烦呢?”

  “不会。”张一肯定回答。

  为城市建设美丽,拆迁是必须经历的阵痛。

  农场建设同样如此。

  “水呢?五条威士忌、四条啤酒、两条公主新酒、一条伏特加,十二条五百万升生产线,加上发麦车间,流动湖的水量肯定不够。”

  “我来想办法!”张一爽快应下。

  告别尼可来到锅盖山东侧山坡下,流动湖的出水口在这里。

  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办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正在这里工作。

  要把水面抬高十米,需要筑造一堵长三十米、高二十米的水坝,把两侧山体相连。

  找到哈罗德时,他正在和同事们在深深坝坑地基里布置钢筋。

  周围声音很吵。

  张一连唤几声他都没能听到。

  直到傍人提醒,哈罗德直起身体,抬头才看到张一。

  接着从攀满钢筋的坑基里爬上来。

  “顺利吗?有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张一关心问。

  “没有。”哈罗德指向水坝地基,“我们用的最安全、也是最慢的办法,先修一半、再建另一半,不会把流动湖堵成堰塞湖。”

  安全、坚固是张一的追求。

  “建成后会有多少发电量?”

  “计划安装三台水电机组。

  水坝中间水压最大、安装一台200kw,两侧水压较低、安装两台100kw。”

  千瓦时。

  比较直白的概念,三台发电机组一小时发电四百度。

  和正常水电站,几千、几万,甚至上亿的发电量相比,看似很少。

  确是足够农场未来使用,还会有一些富余。

  “如果水量增加、流速增大,水坝有没有被冲垮的可能?”

  哈罗德以为张一担心雨季水量暴增,水坝有被冲垮可能。

  解释道:“水坝底层地基设计宽六米、顶部宽三米,对于仅仅高十五米、长三十米的水坝来说,它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