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美国农场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4节 姐姐来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张一打算举办派对的计划泡汤。

  因为印度富豪阿尼尔。

  带着他的侄子巴辛.安巴尼。

  和他的手下萨尔曼.汗,还有卡皮尔。

  一行四人,来到克洛斯农场。

  目的很简单,为农场啤酒而来。

  在香江。

  张一把他的儿子坦奇.阿巴尼,打成半身不遂。

  之后张一被困在香江无法离境。

  接着打诉讼。

  两富豪打官司,注定没有结果。

  最后,经历海上拳场对赌,崔丽帮助张一赢得自由。

  眼看农场生产两轮啤酒。

  却没有一瓶,发往印度。

  阿尼尔又气又急。

  很少有人知道,他本人每餐必开一瓶农场啤酒。

  特别是晚餐,如果不喝一瓶。

  一夜会失眠。

  此刻他正愤怒地、大声地控述张一。

  质问张一为什么不给发货。

  回想第一次给他发货。

  没有通知对方,低声下气免费五万箱发过去。

  当时有两个想法。

  其中之一是打开市场。

  让阿尼尔本人喜欢上农场啤酒。

  那时候正被W酒店封杀、弄的焦头烂额。

  农场啤酒就是万花众中的一片绿叶。

  根本没有要。

  今天,终于轮到对方求回来。

  张一心里痛快一阵。

  却也没有骄傲过头。

  毕竟印度市场还是很香的。

  虽然大都很穷,却整整有十四亿人口呢,

  这么大人口基数。

  那怕只有万分之一可以消费的起,也是海量财富。

  回想一条新闻上看到。

  印度酒鬼可不少,买不到酒的人,甚至喝油漆。

  未来农场伏特加还会降价。

  待某天农场酿酒牌照解封。

  车间地库里堆积如山。

  喝多少都不上头的伏特加,会横扫市度市场。

  也不用担心背上倾销的名声。

  印度版玛爸爸阿尼尔,会扫平一切障碍。

  且张一也需要有地方花钱。

  长期挣印度卢比,总不能一直兑换成米元。

  这是很亏的。

  一般的苦力、佣人、司机只有每月平均在6—8千卢比左右(约合530-720RMB)。

  一般的文职人员月收入2万至3万卢比(约合1800到2700RMB)。

  也就是说一万印度卢比,可以在印度雇佣1.3个司机工作一个月。

  而一万印度卢比换成米元侧只有138元。

  这点钱仅够普通米国家庭交一个月水电费。

  可不够雇佣一个司机。

  购买力大不相同。

  所以最好是在当地花钱。

  而且印度市场有很多值得投值的东西。

  未来可期,张一早晚会冲进去。

  看着气急败坏的阿尼尔。

  张一找足爽感之后,没有打算真把他点炸。

  “阿尼尔先生,”张一佯装无辜,“我本来打算下一轮就给你发货呢,只是价格...”

  阿尼尔想咬死张一。

  却也知道,张一做生意有底线。

  “给我每箱多少?”阿尼尔问。

  “其他几家是500米元每箱,今年给你同样价格。”张一语出惊人。

  阿尼尔眼睛大睁几分。

  去年自己拿货比别家贵30%。

  阿尼尔明白,张一担心自己反手把他举报给IRS。

  他已经在心里接受,贵30%的准备。

  没想到张一好心地突然送出大礼包。

  这反而让阿尼尔不知所措。

  一直以来,大家都是相互防备、提防。

  心里阴暗。

  你这突然敞开心菲、掏心掏肺,让人突然很难接受啊。

  其黑暗的心,仿佛第一次被照进阳光。

  实际上张一怎么可能会做亏本生意呢?

  香江酿酒车间土地是张一的名字。

  可企业注册却是何淑珍的名字。

  张一只要交9%所得税即可,无需避税。

  这可比在米国交25~30%便宜太多。

  总体来说,米国对于酿酒企业、酒民来说,是一个不友好国家。

  不仅税费贵,且限制多。

  比如:

  在公园喝酒、甚至在没有人的野外野餐。

  喝酒都属于违法行为。

  遇到较真的警察,免不了一顿麻烦事。

  反到是对吸食违禁品的人很宽容。

  有的州甚至合法。

  这真的特喵的操蛋~

  “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啊。”

  话锋一转,张一看着阿尼尔眼睛要求道:“每个月帮我销售十万箱伏特加。”

  接着张一把伏特加的数据介绍一遍。

  每箱六瓶、每瓶500ml、每箱21米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想想往印度倾销更多伏特加,要提前慢慢把客户培养起来。

  阿尼尔面露为难表情。

  心里却明白,自己恐怕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