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战国系年传奇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章四三:春秋往事述赵氏孤儿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去拜见中军司马张老,将冠礼中的情况转告张老。那张老却是仁慈智者,听了赵武讲述朝堂之礼后说道:“你要听从栾伯,可使自己不断进步;听从范叔,可以恢弘自己的德行;韩子之诫,有助于你成就事业。条件都具备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至于三郤的那些让人丧气的话,没有什么价值。或许荀伯说得对,正是先人的恩泽在庇护、滋润着你啊。”

洞悉朝政格局,赵武为官后给自己定了一套框架:侍奉厉公、尊重栾书、师从士燮、亲昵韩厥、敬重二荀,不得罪三郤。至此之后在韩厥的支持下,再加上赵武自身的聪慧才智,渐渐显露出治世贤臣之像,逐步步入卿之列。

再说那魏犨虽在晋文公之下任大夫,但因其孔武有力,有勇但谋不足,故直到其孙子魏绛之时,方得到韩厥的提拔也得到君主晋悼公的重用。那魏绛虽也武力强横,但其却有治世之才,于行军打仗虽有战功,但甘为赵武之佐,深得赵武好感。

公元前569年,也就是晋悼公4年,魏绛提出并实施的和戎之策。所谓和戎既是与晋国相邻的北方少数民族和平相处发展双发关系。

由于晋国北方近邻北夷,时常与晋发生战争,为其边患。以前从无和戎之说,只是讨伐征战,故当魏绛提出和戎之策,满朝上下均难理解,晋悼公甚至直接说:“对待戎狄没有任何亲情可讲而且其贪婪无比,只有讨伐,打得他怕了,边境方才安稳。”

魏绛见众人不能理解,便恳切地陈述了和戎的“五利”。其利一,可以利用游牧民族轻视土地,重视财货的习俗,发展对戎狄的贸易;其利二,没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其利三,戎狄事晋,四邻振动,在诸侯争霸中有威摄作用;其利四,维持和平局面,军队得到休息,军备物资不须消耗,可以保存晋国的实力;其利五,借鉴历史的经验,只有采用以德服人的办法,才能保持长久的安宁和睦局面。

这番话一出,晋悼公仔细一品味,若真能达成这些目的,此法可行。遂让魏绛全权负责和戎。这和戎政策实施后大见成效,到晋悼公12年,仅短短的8年时间内,便取得了晋国与戎狄和睦相处的局面,国力因减少战争消耗而强盛。晋悼公非常高兴,将郑国赠送的乐师、乐器,女乐的一半赐给魏绛,说:“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

魏绛谢绝所赐之乐,对悼公说:“和戎狄,国之福也,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 ”辞谢再三,方才接受。

这魏绛有此才德,深得君主赏识,自此之后,魏氏开始崭露头角,及至其子魏舒,开创步战先河,大放异彩,统领中军将,自此魏氏在晋国六卿中站稳脚跟。

六卿轮转,公元前548年,晋平公为君,诸多老一辈朝臣都已去世,赵武位列正卿中军将,韩厥之子韩起为中军佐,荀偃之子也是荀罃的堂侄中行吴任上军将,魏舒任上军佐,士燮之孙士鞅为下军将,荀罃的孙子知盈为下军佐。

此后赵氏、韩氏、魏氏、荀氏等诸家轮番坐庄执掌中军将,更是长期把持六卿,早期先辈的友情也逐渐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相互倾轧,那国君之权势也逐渐被六卿取代,但尾大甩不掉,虽心有余而力不足。自晋悼公去世,晋国后世国君都难以再如意般驾驭强悍的六卿,非是六卿单方面之因,实则是晋公室无德行,即便是晋国依然保持强盛,却是因六卿之强。

再说赵武执掌中军,由于其家族曾遭灭顶之灾,故急需恢复元气与威信,这一担任首卿,自是加重了家族的分量,但毕竟与当年盛世相去甚远,故此赵武一直对国政兢兢业业,欲再现赵氏辉煌。

欲要发展必要时间休养生息,国家如此,卿亦如此,经过其一番筹划,决定召集诸侯大会,此次大会若可顺利召开,即可实现和平发展,也可再现赵氏雄风。恰值地处晋、吴、齐、楚交通要道之间的宋、郑两国,首鼠两端,吃尽了大国苦头,宋国的执政者向戌先到晋国找到赵武言明弭兵请求,并讲述了弭兵的诸多好处。那赵武本就有此想法,恰来个送枕头的,便与韩起、魏舒等人仔细商讨,次日国会,赵武便向晋平公提出自己的主张。那晋平公问向诸卿意见,那诸卿都在习惯性沉默,一言不发。这时,韩起率先站出来,力挺赵武:“战争,戕害百姓之凶手,消耗国力之蛀虫,诸侯之灾,百姓之难。此番赵上卿提出要停止战争,实乃为国为民着想,尽管难度不小,但我们一定要执行。否则长久征战下去,晋国霸权难保!”

魏舒自是发声深表赞同;知盈与赵、韩交厚,亦不反对。中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