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70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本子,打开,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纸片是一封信,从信的内容看,像一封情书,内容大致是表达爱慕之意。落款是学生家长。心跳加快,头一回遇上,家长留言,不是反映学生情况,而是一封情书。都什么年代了,都什么岁数了,还玩这个,这小儿科在班上玩玩还差不多,这种老掉牙的做法在学生之间玩玩还差不多,即使学生,也不玩这了,谁还玩这。都在网上玩,qq聊天,微博,网上聊天工具,等等。谁还这么老套。此外还有,这样玩风险挺大,随时随地都可能泄露,一般而言,情书是比较私密的,谁愿意无缘无故公开情书。本子是老师家长之间沟通的渠道,虽然老套,但是无可厚非,经过一系列的环节,通过学生这个媒介,从家长到老师的眼前。或者反之。事实上,媒介不止学生本人一个,还有组长,课代表等媒介呢,说不定组长课代表都看过了,说不定正在班上背诵那封情书呢。假装不知,未必真滴不知。传播扩散,未必都是真滴,以讹传讹未必没有。合上,塞进抽屉,抽钥匙。她离开办公室。

本子是学生的,纸片是谁的呢,学生完全可以假装不知情,老师拿学生也没有办法,再说,这个事情不宜声张,只能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据查,学生家长不在本地,印象不深,字迹更不熟悉。难道学生的家长回徽州了吗,是探亲回家,还是返乡创业。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消息,说学生家长离婚了。可能是学生家长写的,也可能有人冒名顶替搞恶作剧。能够接触到本子的人,除了学生之外,还有班上的同学。一个个问吗,不说问不过来,就说问了,肯承认吗。不长的走廊,今天却特别长,因为没有查证手段,老虎遇上刺猬,不知道从哪里下嘴。在走廊转了一圈,又回到办公室。像一个无头苍蝇。拉抽屉,看一眼,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关上抽屉,深呼吸,不露声色,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继续看本子,看着看着,眼前有个影子,一直在晃,仿佛有一双眼睛在自己的背后。丢下本子,拉抽屉,看起来。不管是谁写的,写得挺好的,都是自己爱看的。

自张和尚离开徽州之后,没有人对自己说这些话了,见到这信,颇有久旱逢甘霖的味道。此时此刻读此信,品出了浓浓爱意。张和尚不傻,会拣好听的说,说女人爱听的话,说妻子爱听的话,尽管不那么会说,但是,总要挖空心思找词来说。张和尚走了,杳无音信。这么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学生家长却来了,送来这么一个见面礼,一封情书。都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何况这个比和尚还要和尚的学生家长,一点头绪都没有。会不会是张和尚干的。张和尚在金陵忙得脚底板朝天,那有这功夫,再说,这字迹不是他的。和张和尚生活这么多年,虽然写字不多,都用电脑,但是,他的字迹还辨别得出。她摇摇头。谁吃饱了撑的,写情书玩。是不是学生闹着玩,未置可否。她想。

又来情书了,依然夹在本子里,她彻底明白了,知道谁干的了。情书中的一句话落出破绽,她断定,这个嫌疑犯就在身边,从情书内容看,提到了围巾,连颜色都说对了。脖子上的围巾是昨天才围的,而情书是今天写的。以此类推,不难看出。这是一出闹剧,策划者不是别人,而是宝贝儿子,宝贝儿子串通那个学生,一起演了这么一出。告破也不复杂,不是别人出卖儿子,而是信的内容出卖了儿子。丢下纸片,合上本子,离开办公室,去教室。走廊不再那么长,因为告破了。虽然告破了,但是还没有搞清楚谁是主谋。到教室门口,欲进未进,转身,离开教室。有必要吗,即使搞清楚了谁是主谋也毫无意义,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悔让宝宝和他见面,为了学生,为了分享故事,不仅仅把儿子搭了进去,而且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