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借来08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气,书记说。

其实,用不到看,能够遇上政府拆迁的地就是风水宝地。张和尚说。

哈哈,你给我看看,那里会拆迁。书记老婆的眼眶里藏着两匹来自北方的狼。

问我,还不如问书记。再说,当拆迁户和中彩票差不多。和尚说。

其实,政府的钱也是卖地赚的。农村的地只能卖给政府,政府买他不买你,你奈何不了的。还是和尚说得对,和中彩票一样,书记说。

你们村委会前面的那片地好像是卖给政府了嘛,是卖给一个企业吧。和尚说。

那是出租的。不过把20年的租金一次性收了。书记说。

可以在上面盖厂房吗。这可是良田啊。我得提醒你。和尚压低嗓门说。

上面知道,我也是奉命行事的。钱又不是我拿的。没有人告发,什么事情没有。村子上有人到县里告状,不断上访,挺麻烦呢。我就想不通,城市里的地可以卖给开发商,农村的地为什么不能够卖给企业。书记说。

那是法律规定的。农村的地只能够种地,不能够盖厂房。和尚说。

你还懂的很多嘛。再添饭。书记说。

够了,吃饱了,你们慢慢吃。这里的末班车是几点钟。和尚说。

这个点已经没有公交车了。今晚不要回去了,住在这里就是了,家里好住的。再说村口有一个私人旅馆,书记说。

不,回去。看好了就回去。想想办法吧。和尚说。

看好了再说。书记说。

那,我们看去。

好。

月亮湾,历史悠久,在明代,这个村子大户人家不少,雕梁画栋。沧海桑田,进村子的路改了又改,差不多南辕北辙,铺的青石板添了又添,直到水泥等建筑材料问世才不用石板,安居乐业和流离失所的日子轮番上阵,村民习以为常了。在明末清初,一场大火,把村子烧了个精光,屋漏偏逢连夜雨,山洪把它冲得七零八落。在清代,没有什么起色,基本上是吃老本,但是周边环境保持得很好,在清中期,人口一度猛增。不够吃,怎么办。转身,发现了湖塘,抬头,看见了后山,村民一致同意把山填到河里。然后在上面播种。由于工程量巨大,当时生产力有限,力不从心,村民选择放弃。在抗战期间,村子毁于战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仅留下来的一点点貌似古代的玩意也在清除四旧中销声匿迹。在造反派的手里即使不毁也撑不到今天。在老教授当权派手里,即使不毁也难逃搬迁厄运。改革开放之后,大家盖房子,开发商大拆大建,为了卖房子。开发区六通一平,为了招商引资。个人盖房子,为了造房子而造房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切都得为钱让道。现在,大家拆了又重新盖。因为政策只允许拆一建一。往后,谁知道。谁知道会怎么折腾呢。

他们看完之后,往回走。

书记,你现有的房子都空着,还盖这么多房子干什么。和尚说。

不盖房子,盖什么。书记说

是不是钱多,你可以干别的事情。和尚说。

你有项目。书记说。

我那有啊。不过,我们的香客中也有像你这样的。和尚说。

烧香有什么好处。书记说

延年益寿。你来我们寺走走,慢慢就懂了。和尚说。

你们寺的包子不错。书记说。

还可以吧。你看到了。和尚说。

我不仅仅看到了,而且还吃了。在王大鹏家尝的。书记说。

怎么样,还行吧,不过还要改,包子皮还要薄一点。和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