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随便聊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之处。”
“公子可否说与贫僧听听,看看贫僧是否能为公子解惑?”僧人笑问道。
张麟轩回道:“那晚辈斗胆问上一句,到底何为真正的见性成佛,若按照佛家说法,岂不是人人可以成佛,既如此世间何以有这般多的为恶之人?还有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言,是不是太过容易了些?”
僧人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笑道:“见性成佛就在此处。佛陀认为每个人都有佛性,所谓不假他求。就是说,佛,不要向外去寻求。佛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你能明心见性,你自己就是佛。在贫僧眼中,自己与佛应是平起平坐的。除了没有多余银子之外,这也是本寺不供任何佛像的原因。自己是佛,那又何必自己拜自己呢?”
“儒家也讲究个人性本善,可儒家治世万年,依旧还有为恶之人,是儒家说错了,还是儒家做错了?贫僧认为都没错,只是一种好道理未必能够说的全面,需要后人对其进行不断地查缺补漏,而不是只会将先人之语奉为圭臬,在此之上再无寸进。被儒家视为异端的荀老夫子,在此事上便做的很好。人性本恶,但有向善之心。贫僧并不是认为老夫子此言是在否定什么,反而是在对以往道理的不断完善,使之能够在人间大地上扎根的更为牢固。
至于公子最后所问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实在是佛家劝人向善之举。不过公子可曾见过真的那位恶人,放下屠刀便直接高坐莲台,成了人人尊敬之佛?佛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不断修心之后才有可能达到的境界,贫僧理解书上经义近些年来已然愈发困难,成佛之事,以前不作奢望,以后不作他想,修行首先是修心,心不定,则万事休矣。”
僧人始终言语平和,缓缓将心中语说与少年听。
张麟轩不由得肃然起敬,以儒家之礼作揖而拜。然后郑重其事道:“晚辈斗胆还有两问,还请师父解惑。”
“公子但说无妨。”僧人始终微笑示人。
“敢问师父如何看待三教之争,如何看待如今世间的治世之法?”张麟轩深色认真。
僧人双手合十,先是默念了一声佛号,然后才开口道:“真正的儒生,心中应存的是浩然正气,行的是坦荡之事,无需与他人争辩。真正的道人,是超然物外之人,心如镜湖之水,不因外物而起波澜。真正的僧人,应是以身行佛法之人,而不是满嘴诳语之辈,悲悯众人,但却不是不分是非之人。此三者,无需争。儒道释,实是律己修心之法,己心若定,何须争辩?儒道释三者非治世之良方,纵观如今中州之晋,无不是法,兵,纵横三家之功。世间之人,模样不同,经历不同,心中执念亦不同,各人所寻之修心之法,应该也有侧重,或儒,或道,或释。
一国一地若想长治久安仅凭个人修心是绝对不够的,需要的是能将偌大之国凝而为一。如此法之准绳便绝不可因人而异,应需一视同仁。
攘除外敌,必以兵戈,此必依靠兵家之力。
而纵横伐交之力,先秦之时已然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必多言。”
“师父是认为需要几者合而为一?”张麟轩问道。
“儒道释是人的思想,教导世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之处。”
“公子可否说与贫僧听听,看看贫僧是否能为公子解惑?”僧人笑问道。
张麟轩回道:“那晚辈斗胆问上一句,到底何为真正的见性成佛,若按照佛家说法,岂不是人人可以成佛,既如此世间何以有这般多的为恶之人?还有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言,是不是太过容易了些?”
僧人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笑道:“见性成佛就在此处。佛陀认为每个人都有佛性,所谓不假他求。就是说,佛,不要向外去寻求。佛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你能明心见性,你自己就是佛。在贫僧眼中,自己与佛应是平起平坐的。除了没有多余银子之外,这也是本寺不供任何佛像的原因。自己是佛,那又何必自己拜自己呢?”
“儒家也讲究个人性本善,可儒家治世万年,依旧还有为恶之人,是儒家说错了,还是儒家做错了?贫僧认为都没错,只是一种好道理未必能够说的全面,需要后人对其进行不断地查缺补漏,而不是只会将先人之语奉为圭臬,在此之上再无寸进。被儒家视为异端的荀老夫子,在此事上便做的很好。人性本恶,但有向善之心。贫僧并不是认为老夫子此言是在否定什么,反而是在对以往道理的不断完善,使之能够在人间大地上扎根的更为牢固。
至于公子最后所问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实在是佛家劝人向善之举。不过公子可曾见过真的那位恶人,放下屠刀便直接高坐莲台,成了人人尊敬之佛?佛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不断修心之后才有可能达到的境界,贫僧理解书上经义近些年来已然愈发困难,成佛之事,以前不作奢望,以后不作他想,修行首先是修心,心不定,则万事休矣。”
僧人始终言语平和,缓缓将心中语说与少年听。
张麟轩不由得肃然起敬,以儒家之礼作揖而拜。然后郑重其事道:“晚辈斗胆还有两问,还请师父解惑。”
“公子但说无妨。”僧人始终微笑示人。
“敢问师父如何看待三教之争,如何看待如今世间的治世之法?”张麟轩深色认真。
僧人双手合十,先是默念了一声佛号,然后才开口道:“真正的儒生,心中应存的是浩然正气,行的是坦荡之事,无需与他人争辩。真正的道人,是超然物外之人,心如镜湖之水,不因外物而起波澜。真正的僧人,应是以身行佛法之人,而不是满嘴诳语之辈,悲悯众人,但却不是不分是非之人。此三者,无需争。儒道释,实是律己修心之法,己心若定,何须争辩?儒道释三者非治世之良方,纵观如今中州之晋,无不是法,兵,纵横三家之功。世间之人,模样不同,经历不同,心中执念亦不同,各人所寻之修心之法,应该也有侧重,或儒,或道,或释。
一国一地若想长治久安仅凭个人修心是绝对不够的,需要的是能将偌大之国凝而为一。如此法之准绳便绝不可因人而异,应需一视同仁。
攘除外敌,必以兵戈,此必依靠兵家之力。
而纵横伐交之力,先秦之时已然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必多言。”
“师父是认为需要几者合而为一?”张麟轩问道。
“儒道释是人的思想,教导世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