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从知否开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72章 朝议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原本该庄严肃穆的太和殿,此刻恍若化为了喧闹的菜市口,两帮人马皆是据理力争,一个个都面红耳赤的。

  支持的一方例举出来的例子就多了,元祐帝在位四十一年,执政三十三年,为国为民所建立的功勋,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便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可反对的一方呢?对于元祐帝的功绩他们自然也表示肯定,可就是抓着兖王叛乱的痛脚就不放了,咬死都不肯松口,死活就是不同意把元祐帝的庙号定为‘仁’字!

  这些个朝臣们一个个都是饱读诗书的,引经据典不过是信手拈来罢了。

  起初永安帝和曹太后以为不过是如往常的奏对一样,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并不怎么稀奇。

  可拖着拖着,这事儿不但没有半点解决的意思,那些个言官朝臣们反而愈发放肆了,满朝文武,连同韩大相公在内,都被指责了一遍,说他们未能及时规劝先帝,才导致了逆王之乱的发生,没有尽到为人臣子的本分云云。

  这一下子永安帝和曹太后坐不住了,若是这事儿再演变下去,岂非就要牵连到他们头上去了。

  于是乎原本在朝事上有些许分歧的曹太后和永安帝再一次携手合作,正式表明自己的态度,朝中那些反对的声音也逐渐消失。

  这才将元祐帝的庙号定了下来,为‘周仁宗’!

  庙号之后便是谥号,这一次永安帝和曹太后学精了,把两个大相公和六部尚书召了过去,在御书房里头就把事情给定了下来。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长长的一大串,又是官家和太后还有两位大相公以及六部尚书共同商议出来的,而且谥号不同于庙号,再加上上次庙号的事情,这一次群臣们没有再反对,而是同意了这个谥号。

  先帝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然后就轮到当今官家的亲爹了,也就是那位已经故去了的舒王,赵宗全的生身父亲。

  关于这个问题的商讨,也注定了永安帝赵宗全和曹太后的分道扬镳。

  有朝臣上奏,追封先舒王,可怎么追封,这里头可有讲究了。

  首先在礼法上,赵宗全已然过继到了先帝和曹太后的名下,成了他们的继子,然后才被册立成了储君,才能名正言顺的在元祐帝过世之后,接掌帝位。

  不论是在寻常百姓家中,还在那些个世家大族里头,凡是过继之后的子嗣,原先的父母都不再是父母,继父和继母才是正头的父母,平日里就算是遇上了,也要依着继父和继母的关系来称呼原先的父母。

  意思就是除了身体里的所流的鲜血是原先父母所给的,过继之后的子嗣所有的东西,都和原先的父母没有半个铜板的关系。

  便是原先父母以后的生老病死,过继的子嗣也可以不用理会,没有人会说他半句不是,原先的父母也没有资格再要求过继的子嗣做这做那的。

  这便是礼法。

  如今的永安帝,昔日的禹州团练赵宗全,如今他的父亲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