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章 吃人的笔——这是作者今日唯一可以说的话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啪”
莫相逢手中的扇子一下合上,顺带往桌子上一敲。惊醒了听故事正认真的几人。
莫相逢开讲时方是正午,日头正好,这世间的一切看起来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讲了不多时,还未反应过来,已是日沉西山,最后一点光辉也隐没了。今夜天气阴得很,月亮不见踪影,星星也不见半颗。
舞思青抹黑去拿了一支蜡烛,小小一点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照亮了四张面孔。
鸿雁去这时也回过神来,对莫相逢说,“你这故事倒是真详细,这样久远的事都是从哪里听来的?”
“确实是从一本书中看来的。”莫相逢实话实说。
“书?这书哪里来的,靠谱吗?”鸿雁去见莫相逢的故事居然真是从一本书上看来的,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为何鸿雁会去怀疑书?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九州大陆上有一类人,常人叫书生叫秀才叫先生。天下之书,十本九本半都是出自这些人笔下。
但这些人还有另一个名头——阴阳笔。这是术师们对这些人的称呼。
释名先生手中一支笔,洒墨镇纸定阴阳。
文人历来极重风骨,笔可折,腰不可弯。
但是你要知道,但凡一个群体,不论是按种族、职业、国家,亦或是年龄、性别来划分,只要有了一定的规模那必会有不同的人出现。有人似清风明月,就必然就会有人似穷山恶水。
这阴阳笔中渐渐划成了三派,分别是阴笔、阳笔、阴阳笔。其中阴笔专写遗臭万年的坏事,阳笔专写传唱千古的好事,而阴阳笔则是阴阳并收,专讲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按说这也没什么,专精之下,反而可能写得更好。但是坏就坏在,这些人忘了他们拿起笔的初衷,从曾经的定阴阳,变成了乱阴阳。
也不知是从哪一代开始,新御守上任后,便要叫这些阴阳笔来著一本书,来述自己生平事。
成王败寇,你要掩饰太平也就掩饰罢,天下文人那么多,还怕找不出几个软骨头来为你歌功颂德吗?
但是绝就绝在,凡是不愿在御守书中添笔的,都会被官方封笔。当时给的解释说,连传唱最多的故事都写不了,还怎么能写好别的?
当年这些被封笔的作者反抗没有,怎么反抗的,后人无从得知,只知道后来历代的御守都默认了这一规定。
也就是从那时起,天下文人便分了阴笔与阳笔。这阴笔是著传时写那些被御守打压下的穷凶恶极之徒的条条罪状。那阳笔便是为御守大人的光辉事迹增光添彩的歌功颂德之人。
这人心一旦扭曲,这底线一旦跨出去了,人就再也没有回头的路了。
这些有些学识却又不修灵力之人,平时云游四方,有人专为青楼姑娘写唱词,有人专为梨园戏子作戏本,也有人就爱往那茶园一坐,听那说书先生抑扬顿挫地讲自己的书。
你说他们会将听来的故事照实写吗?
那世人也不会犹疑所听所看之书,术师也便不必怕这些人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啪”
莫相逢手中的扇子一下合上,顺带往桌子上一敲。惊醒了听故事正认真的几人。
莫相逢开讲时方是正午,日头正好,这世间的一切看起来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讲了不多时,还未反应过来,已是日沉西山,最后一点光辉也隐没了。今夜天气阴得很,月亮不见踪影,星星也不见半颗。
舞思青抹黑去拿了一支蜡烛,小小一点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照亮了四张面孔。
鸿雁去这时也回过神来,对莫相逢说,“你这故事倒是真详细,这样久远的事都是从哪里听来的?”
“确实是从一本书中看来的。”莫相逢实话实说。
“书?这书哪里来的,靠谱吗?”鸿雁去见莫相逢的故事居然真是从一本书上看来的,不由地皱起了眉头。
为何鸿雁会去怀疑书?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九州大陆上有一类人,常人叫书生叫秀才叫先生。天下之书,十本九本半都是出自这些人笔下。
但这些人还有另一个名头——阴阳笔。这是术师们对这些人的称呼。
释名先生手中一支笔,洒墨镇纸定阴阳。
文人历来极重风骨,笔可折,腰不可弯。
但是你要知道,但凡一个群体,不论是按种族、职业、国家,亦或是年龄、性别来划分,只要有了一定的规模那必会有不同的人出现。有人似清风明月,就必然就会有人似穷山恶水。
这阴阳笔中渐渐划成了三派,分别是阴笔、阳笔、阴阳笔。其中阴笔专写遗臭万年的坏事,阳笔专写传唱千古的好事,而阴阳笔则是阴阳并收,专讲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按说这也没什么,专精之下,反而可能写得更好。但是坏就坏在,这些人忘了他们拿起笔的初衷,从曾经的定阴阳,变成了乱阴阳。
也不知是从哪一代开始,新御守上任后,便要叫这些阴阳笔来著一本书,来述自己生平事。
成王败寇,你要掩饰太平也就掩饰罢,天下文人那么多,还怕找不出几个软骨头来为你歌功颂德吗?
但是绝就绝在,凡是不愿在御守书中添笔的,都会被官方封笔。当时给的解释说,连传唱最多的故事都写不了,还怎么能写好别的?
当年这些被封笔的作者反抗没有,怎么反抗的,后人无从得知,只知道后来历代的御守都默认了这一规定。
也就是从那时起,天下文人便分了阴笔与阳笔。这阴笔是著传时写那些被御守打压下的穷凶恶极之徒的条条罪状。那阳笔便是为御守大人的光辉事迹增光添彩的歌功颂德之人。
这人心一旦扭曲,这底线一旦跨出去了,人就再也没有回头的路了。
这些有些学识却又不修灵力之人,平时云游四方,有人专为青楼姑娘写唱词,有人专为梨园戏子作戏本,也有人就爱往那茶园一坐,听那说书先生抑扬顿挫地讲自己的书。
你说他们会将听来的故事照实写吗?
那世人也不会犹疑所听所看之书,术师也便不必怕这些人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