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宋时风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你得想清楚,你做的事情,利弊几何。我说的是于国于民。”

  苏轼抬起手,道:“阻止祸乱,就是为国为民,何谈多少!”

  文彦博轻轻摇头,道:“今日,你没来过。”

  苏轼心头叹气,他原本认为,文彦博纵然有所屈服,但必然会剧烈反抗,却没想到是这般平静。

  难不成,文彦博也如那些人一般,为了官位,为了钱途,不要身前身后名,朝颜夕改吗?

  “下官告退。”

  苏轼脸上写着失望,转身离去。

  文彦博没有看他,继续看着桌上的公文。

  苏轼出了文彦博的班房,环顾四周。

  政事堂里,只有王存,文彦博的班房,章惇,蔡卞的在青瓦房。

  静悄悄的,连一点脚步声都没有。

  苏轼立刻回想到了以前的政事堂,充斥着各种声音,大大小小,来来往往的官吏,几乎没什么顾忌,为了国政,你争我吵,互不相容。

  苏轼迈步,没有去熟悉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都被改变了。

  他来到了通政司,将写好的奏本,递给了沈琦。

  沈琦在元祐及以前位置不高,这也是他能留在京城的原因,因此与苏轼并不熟。

  他接过奏本,按例准备备案,然后呈送政事堂。

  但他只是匆匆扫了眼,就脸色立变。

  这道‘上皇帝陛下书’,看似是谏言,有理有据的分析,实则内容充斥着‘反对’二字。

  这可是,当今官家亲政以来,尤其是改制朝廷后,第一个六部尚书,朝廷大员,公然尚书反对新法!

  沈琦神色慢慢恢复,拿着奏本,看着苏轼道:“苏尚书,我与令弟有旧,你现在收回去,我就当没看到过。”

  第一个六部尚书公然反对新法,可以清晰的预见,苏轼即将面临着什么。

  在神宗朝,你或许可以全身而退,但在当今,吃够苦头,压抑了无尽愤怒的‘新党’,会将冒头的苏轼给撕碎!

  苏轼淡淡道:“我不会收回。”

  说完,苏轼就面无表情的走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可能会遭到的报复。

  章惇,蔡卞等人的品性没有什么问题,但即便没有私人恩怨,不涉及权力争斗,在朝廷大政的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