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宋时风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八十六章 党争泥沼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有多想,连忙去准备。

  苏轼上了马车,在敢入宫里的时候,又得到另一个消息:政事堂文相公下令,命刑部与御史台联合调查昨夜‘辱骂大相公府‘一事,限时三天查清。

  这道命令,不咸不淡,仿佛没什么,很是寻常。

  但苏轼神色却沉了一分。

  御史台御史中丞是黄履,刑部尚书是来之邵,他们都是章惇的人。

  文彦博下这样的命令,是意味着,他也妥协了吗,成了‘新党朝廷‘的附庸了吗?

  苏轼入了宫,没有去请罪,而是来到了政事堂,文彦博的班房。

  文彦博还在看着身前的公文,看了这么多,终于看到一个他高兴的了。

  这是国子监的奏本,阐述明年的计划,最主要的,就是推进朝廷的‘教化‘,预计明年新增两百个州府学,可免费容纳两到三千人的教育。

  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苏轼进来,文彦博入京后,第一次对外人露出微笑,看着苏轼道:“子瞻,来,坐。”

  子瞻,苏轼的字。

  当今朝廷,面对九十多岁的文彦博,全是后辈,没有例外!

  苏轼肃容抬手,道:“相公,下官请教一件事。”

  文彦博十分客气,微笑着道:“无需客套了,坐下说。”

  苏轼没有坐,有些倔强的道:“不知,相公对‘绍圣变法纲要‘,是什么态度?”

  ‘绍圣变法纲要‘,不是正式的朝廷决议,是一种政事堂你定的计划书,变相的就是朝廷行事的指导大纲。

  这份‘纲要‘六七成出自章惇为首的‘新党‘之手,其他的,是赵煦的态度。

  文彦博好似一点都不意外,枯瘦的脸上有了一丝冷漠色,道:“我刚刚看过,对其中许多内容,有不一样的看法。”

  苏轼抬着手,道:“文相公已入京,宫里估计会在三天内召开紫宸殿大议,相公是否在朝会上,说出反对想法?”



  这次朝会,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任命文彦博,其二就是对明年变法的诸多事宜的一个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