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的光影年代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七章 座谈会(4/5)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同商业片模式推广小体量的文艺片,以后再有类似的作品,最多只能批300万的推广、宣传费!”

  “其次,前期评估一定要做好。”

  所谓前期评估,就是调查影片的受众,以及这批受众能带来的票房…

  《钢的琴》1000万票房,观影人次大概四十万,这算是最稳定的一批文艺片爱好者。

  以后制定项目,成本不能超过300万,否则,很难收回成本!

  目前国内艺术电影的发行渠道还是不完善,无法准确地定位到观众,全国发行等于就是拿钱丢大海,大量的广告打在了不会去进电影院看艺术片的人群身上。

  “还有,目前我们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商业制作上,艺术片太高端,还是等我们有钱了,再烧着玩,除非有什么好剧本!”

  “可是,我们才说了…”

  “我们说的是有好的项目会投资,而不是盲目的砸钱!”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尤其是那帮不尊重市场,只想着做自己电影的导演!”

  张进笑了笑:“您是说王晓帅?”

  “…我没说名字,你们自己领会!”

  ……

  广义上来说,所有的电影都是商业片——它们的创作,都是为了最终发行,进入院线。

  但艺术电影不是“大众电影”,不以迎合观众的主流口味为主。

  拍艺术电影就要做好没有钱的准备,这种电影没有票房的!

  说句极端点的话:就算市场里只有某些文艺片,其他的类型片都没了,没得选择之下,也不会有人去看!

  这几年文艺电影圈闹个不休,要求国家强制“院线电影播放类型多元化”,要求财政补助建立和维持“文艺片院线”,要求直接拨款给“优秀电影人”…

  但是呢,不许过问题材、内容。

  理由都是“不能让中国好电影死绝了啊”…

  脸真大!

  拍文艺片的部分导演、演员、观众,又要在审美上鄙视商业片观众,又要在影片质量上碾压商业片、还想票房并驾齐驱…

  怎么什么好事都被你占了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