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重逢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我们在第二天中午到达目的地。
面前有两座沙丘,坡度小且起伏不大,大概十米高,横亘在眼前。
奎尼?艾沙停下来,告诉我们越过右边的那座,就可以看到依提孜力克,而翻过正前方这座,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了。
因为他也没来过,在和我们反复比对过地图,又用电子系统定位后,终于确定这座沙丘后方,就是我们要找的苏莱曼绿洲,至于那里有没有我们想要的,他不敢保证,甚至说,经过常年的风蚀日晒,也许只是一片普通的黄沙。
出于好心,他又领着驼队带我们登上沙丘顶。
当我们登上顶端,苏莱曼绿洲的残骸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偌大的苏莱曼早已失去生机和原本代表生命的绿意,水源干涸后,在风沙的侵袭下,土壤渐渐沙化,最终风干成一片灰黑色的戈壁,垂死侵占着大块土地。
放眼眺望,在死去的绿洲中央,终于发现我们日夜追寻的身影--罗力木遗迹。
四方形的建筑区残骸,如风烛残年的老人,面黄肌瘦,在莽荒的天地间垂死挣扎。
这个国家,只有一座城大小,城中的房屋建筑大部分已倒塌,显得破败不堪,每一间都只剩一两面剥落的残墙。
在城外围,大大小小无规则地矗立着几十根参天的黄石柱。
这些石柱高五六米左右,粗细不一,大的直径一米,小的也就一抱大小。每一根从头到尾爬满环形的凹印,粗糙不平。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柱子脚下,用拳头大的石块和石头碎片围成一个个均匀且规则的圆圈,看上去像人为的痕迹。
莫不是几百年前的古人用来祭祀的法阵?
又或是摆出一些特殊的符号在向外人预示着什么?
正在我瞎想时,孟琬指着那些石圈,给出了答案。
“那些石柱下的圆形,是石柱常年风化,由于热胀冷缩,碎片脱落形成的,并不是人为留下的。”
众人频频点头,连陈教授也忍不住夸赞她见识多,功课足。
从顶部俯瞰,残破的格局依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我们在第二天中午到达目的地。
面前有两座沙丘,坡度小且起伏不大,大概十米高,横亘在眼前。
奎尼?艾沙停下来,告诉我们越过右边的那座,就可以看到依提孜力克,而翻过正前方这座,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了。
因为他也没来过,在和我们反复比对过地图,又用电子系统定位后,终于确定这座沙丘后方,就是我们要找的苏莱曼绿洲,至于那里有没有我们想要的,他不敢保证,甚至说,经过常年的风蚀日晒,也许只是一片普通的黄沙。
出于好心,他又领着驼队带我们登上沙丘顶。
当我们登上顶端,苏莱曼绿洲的残骸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偌大的苏莱曼早已失去生机和原本代表生命的绿意,水源干涸后,在风沙的侵袭下,土壤渐渐沙化,最终风干成一片灰黑色的戈壁,垂死侵占着大块土地。
放眼眺望,在死去的绿洲中央,终于发现我们日夜追寻的身影--罗力木遗迹。
四方形的建筑区残骸,如风烛残年的老人,面黄肌瘦,在莽荒的天地间垂死挣扎。
这个国家,只有一座城大小,城中的房屋建筑大部分已倒塌,显得破败不堪,每一间都只剩一两面剥落的残墙。
在城外围,大大小小无规则地矗立着几十根参天的黄石柱。
这些石柱高五六米左右,粗细不一,大的直径一米,小的也就一抱大小。每一根从头到尾爬满环形的凹印,粗糙不平。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柱子脚下,用拳头大的石块和石头碎片围成一个个均匀且规则的圆圈,看上去像人为的痕迹。
莫不是几百年前的古人用来祭祀的法阵?
又或是摆出一些特殊的符号在向外人预示着什么?
正在我瞎想时,孟琬指着那些石圈,给出了答案。
“那些石柱下的圆形,是石柱常年风化,由于热胀冷缩,碎片脱落形成的,并不是人为留下的。”
众人频频点头,连陈教授也忍不住夸赞她见识多,功课足。
从顶部俯瞰,残破的格局依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