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桃花流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出来,这一点朱先生基本就可以解决。最近李卫也经常早出晚归,天气回暖,李卫把生意的边界继续往北扩展,和沈家的交锋也会越来越多,不排除李卫本就有借沈家给沈追施压的意思,尽管按他对沈追的了解,这样作用不大,但他不往前走,沈家未必就会放过进攻的机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虽然忙碌,李沅还是很开心的,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办一所大学,虽然不能与后世相媲美,但有了开头,慢慢添砖加瓦,总会有一天这个学校能为这个世界的人带来更大的幸福,自己做的事是对着世界有价值这一点对李沅很重要。
朱先生原本还因为霍起的事情对李沅心中有愧,结果被压榨狠了,对李沅也没有什么好脸色,当然,主要不是因为压榨他,而是压榨霍起。李沅按照计划需要向各州分派招生小队,本着要历练霍起的意思,想要让他也带一队出发,霍起本人没什么意见,毕竟自己自作主张跟着上京城,李沅轻拿轻放已经是格外宽容,甚至还有意助推了一把,不然他怎么可能入住朱先生的房间呢。投桃报李,做起事情来自然格外卖力。
朱先生也不是不明事理,甚至他其实非常清楚,李沅让霍起做这些都是栽培,为以后霍起的立足扎好根基,但是感情上的心疼又是另外一回事,并不会因为理智而减轻半分。但以朱先生这么老狐狸的人,要表达不满也不会明着,只是会借着人手不足啊什么的,把休沐在家的丁思存拉走,毕竟约会什么的肯定不如办正事重要了。
重考定在四月下旬,考虑到有些考生因为银钱不足,未必能支撑到考试,顾衍熙还特意让人准备了免费的客栈给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也为他拉了不少好感。平心而论,顾衍熙的能力也是不差的,甚至因为举止率性风流,在一众文人墨客那里博得不错的名声。多少千金闺秀以他为梦里人,不为权势名利,单为他的才华容颜,也疯魔不少少女。
李沅也明白这两兄弟之间的竞争,不知是她错觉还是怎样,虽然能感受到顾衍熙时有不甘,但他对那个位置其实并没有执念,反而是因着一些别的理由在被推着往前走。想到这里李沅不由得自嘲,什么时候自己的还能揣测这些皇子们的想法了,这世间是没有真的感同身受的。但是,站在李沅的立场,肯定是不希望他们两兄弟将来闹起来的,皇权的争夺从来都是带血的,李沅不是圣母,但绝对不愿意在有生之年看到因为内斗而兵戈四起,有句话说的很对,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现在的大庆还能维持住安稳,如果内乱起,外敌一定会趁机入侵,到时就不是挣不挣钱,创不创新的问题,而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李沅相信,顾衍宗和顾衍熙也是明白的,所以尽管他们有纷争,但都尽量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所以他们才会愿意联手办这个农学院,想要从根本上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他们未必真的知道百姓有多苦,但他们所受的教育告诉他们百姓的拥护是江山的稳固最重要的条件。
重考的流程比之前更为严密,再有对之前的作弊考生的严惩危险例,这次重考平平顺顺的就完成了,前三甲里还有个熟人,方家的老大完全没有受上此蒙冤的影响,反而愈挫愈勇,位列探花,本次的状元郎就是上次瑶光宴会上的那个京城第一才子钟毓,坊间和庙堂都认可,甚是难得。方家二哥方舒轩虽然未入三甲,但名次也不错,这两兄弟一门两进士,而且还是同一次科考,算的上是传奇了,皇帝还特意表扬了方文勤治家有方,子孙皆为栋梁。
落榜的考生自是垂头丧气,尽管如此,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若非确实实在不年轻,折腾不起了,都不愿意放弃这条科考之路。李沅那边趁机派去招募的人也没能招到多少有意做农学研究的人,毕竟对他们中的大多数而言,埋头书本比踏入泥土高雅了,好好的读书人谁愿意去做泥腿子呢。不管说的多漂亮,只要是要自己去干脏活,读书人的脸面还要不要啦。
李沅也没想到在落第考生里招募会老师如此的惨淡,尽管开出的薪俸不错,来问询的也不多。观念的扭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那就只能用功利一点的办法,李沅跑去和顾衍宗商量,给几个名义上的幕僚名额给农学院,将来在农学院有建树的人,有机会能入太子麾下。这个消息一出,确实有不少想要曲线救国的考生靠拢学院,李沅知道他们心思不纯,没关系,只要有人开始做,真正热爱的人也会慢慢加入进来的。
李沅并不担心学员招募,毕竟管吃管住,表现好还有奖学金对于普通农家子弟就和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他们要做的反而是筛选出有潜力的学员,现在她就期待,在他小分队能招募到优质的老师,未必要学富五车,经验丰富也可以。思园那边的人差不多也该要启程过来了。
第(3/3)页
出来,这一点朱先生基本就可以解决。最近李卫也经常早出晚归,天气回暖,李卫把生意的边界继续往北扩展,和沈家的交锋也会越来越多,不排除李卫本就有借沈家给沈追施压的意思,尽管按他对沈追的了解,这样作用不大,但他不往前走,沈家未必就会放过进攻的机会,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虽然忙碌,李沅还是很开心的,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办一所大学,虽然不能与后世相媲美,但有了开头,慢慢添砖加瓦,总会有一天这个学校能为这个世界的人带来更大的幸福,自己做的事是对着世界有价值这一点对李沅很重要。
朱先生原本还因为霍起的事情对李沅心中有愧,结果被压榨狠了,对李沅也没有什么好脸色,当然,主要不是因为压榨他,而是压榨霍起。李沅按照计划需要向各州分派招生小队,本着要历练霍起的意思,想要让他也带一队出发,霍起本人没什么意见,毕竟自己自作主张跟着上京城,李沅轻拿轻放已经是格外宽容,甚至还有意助推了一把,不然他怎么可能入住朱先生的房间呢。投桃报李,做起事情来自然格外卖力。
朱先生也不是不明事理,甚至他其实非常清楚,李沅让霍起做这些都是栽培,为以后霍起的立足扎好根基,但是感情上的心疼又是另外一回事,并不会因为理智而减轻半分。但以朱先生这么老狐狸的人,要表达不满也不会明着,只是会借着人手不足啊什么的,把休沐在家的丁思存拉走,毕竟约会什么的肯定不如办正事重要了。
重考定在四月下旬,考虑到有些考生因为银钱不足,未必能支撑到考试,顾衍熙还特意让人准备了免费的客栈给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也为他拉了不少好感。平心而论,顾衍熙的能力也是不差的,甚至因为举止率性风流,在一众文人墨客那里博得不错的名声。多少千金闺秀以他为梦里人,不为权势名利,单为他的才华容颜,也疯魔不少少女。
李沅也明白这两兄弟之间的竞争,不知是她错觉还是怎样,虽然能感受到顾衍熙时有不甘,但他对那个位置其实并没有执念,反而是因着一些别的理由在被推着往前走。想到这里李沅不由得自嘲,什么时候自己的还能揣测这些皇子们的想法了,这世间是没有真的感同身受的。但是,站在李沅的立场,肯定是不希望他们两兄弟将来闹起来的,皇权的争夺从来都是带血的,李沅不是圣母,但绝对不愿意在有生之年看到因为内斗而兵戈四起,有句话说的很对,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现在的大庆还能维持住安稳,如果内乱起,外敌一定会趁机入侵,到时就不是挣不挣钱,创不创新的问题,而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李沅相信,顾衍宗和顾衍熙也是明白的,所以尽管他们有纷争,但都尽量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所以他们才会愿意联手办这个农学院,想要从根本上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他们未必真的知道百姓有多苦,但他们所受的教育告诉他们百姓的拥护是江山的稳固最重要的条件。
重考的流程比之前更为严密,再有对之前的作弊考生的严惩危险例,这次重考平平顺顺的就完成了,前三甲里还有个熟人,方家的老大完全没有受上此蒙冤的影响,反而愈挫愈勇,位列探花,本次的状元郎就是上次瑶光宴会上的那个京城第一才子钟毓,坊间和庙堂都认可,甚是难得。方家二哥方舒轩虽然未入三甲,但名次也不错,这两兄弟一门两进士,而且还是同一次科考,算的上是传奇了,皇帝还特意表扬了方文勤治家有方,子孙皆为栋梁。
落榜的考生自是垂头丧气,尽管如此,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若非确实实在不年轻,折腾不起了,都不愿意放弃这条科考之路。李沅那边趁机派去招募的人也没能招到多少有意做农学研究的人,毕竟对他们中的大多数而言,埋头书本比踏入泥土高雅了,好好的读书人谁愿意去做泥腿子呢。不管说的多漂亮,只要是要自己去干脏活,读书人的脸面还要不要啦。
李沅也没想到在落第考生里招募会老师如此的惨淡,尽管开出的薪俸不错,来问询的也不多。观念的扭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那就只能用功利一点的办法,李沅跑去和顾衍宗商量,给几个名义上的幕僚名额给农学院,将来在农学院有建树的人,有机会能入太子麾下。这个消息一出,确实有不少想要曲线救国的考生靠拢学院,李沅知道他们心思不纯,没关系,只要有人开始做,真正热爱的人也会慢慢加入进来的。
李沅并不担心学员招募,毕竟管吃管住,表现好还有奖学金对于普通农家子弟就和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他们要做的反而是筛选出有潜力的学员,现在她就期待,在他小分队能招募到优质的老师,未必要学富五车,经验丰富也可以。思园那边的人差不多也该要启程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