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洗心革面施文德,不期而遇森野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该出自《易》书中的《象辞》吧?‘观卦第四爻,爻辞: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程子曾说,‘古者有贤德之人,是人君宾礼之,故士之仕进于王朝,则谓之宾。’…这话的古意是追随贤明的君主,像君王邀请的宾客一样当官…但用在这接待使团的‘嘉宾馆’处,又有种观‘别国的政教风俗’,来思考借鉴的意味了!…”

“呃?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尧夫公所言极是!《易》书真是流传千古的不朽典籍啊!…这次来宁波,我唯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访遍名寺古刹,另一个就是多买些明国典籍回去,以作家传啊!…”

听到尧夫寿黄极具汉学水平的解读,森野清额头冒汗,支吾了两句,生硬的转了场。让他辩一辩佛经还行,真要谈起唐人的《四书五经》,那可真是七窍里通了六窍,唯余一窍不通了。

而现在的和国,也只有京都穷读书的公卿们,才会下大力气,在这种用不上的唐地经学中。不过,这样的唐册典籍,也确实可以给山靼酋长们搞上一套。无论对方能不能看懂,至少这是明国的官学,是“极其珍贵”,必然能卖上个好价钱的!

“哈哈!森居坐,这东门既然有题字,那西门必然也有!你说出来,考一考我…嗯?怀远以德?这好像是《左传》里的一句?‘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有趣!这却说的是对外邦藩国的态度,用德行教化,让外邦的蛮夷归顺了…”

尧夫寿黄谈性正浓,拉着森野清的袖子,就要和对方谈古。森野清苦笑连连,左右张望间,却突然看到一个高大精壮的明人,套着不伦不类的文士服,从嘉宾馆中掩面奔出。而这高大明人后面,还追着一位中年的堺港商人,用和语惊喜地喊道。

“施桑,原来是您!别走啊,施桑!我是小西太郎啊!…”

“施桑,您虽然不记得我,但我可是记得您啊!十年前,令尊带着十条大海船,停靠在平户码头…我当时正好与平户松浦氏约好了进货,在港口见到令尊和您…后面在松浦氏的迎接晚宴上,我们还一起饮过清酒啊!”

“施桑!您豪迈慷慨的歌声,我可一直都记得的!眼下,您竟然成了明人的通事官?想必以令尊的实力,一定是明人这边实权的藩国大名了吧?…您且过来,替我们说一句公道话啊!…”

“施桑!今天来的宁波商人,实在是欺人太甚!他们卖出的丝绸价格,竟然比你们亲自运到平户的丝绸,还要贵上一倍!…尤其是那个领头的什么杨氏,竟然还敢放话威胁我们。说什么只要他杨氏不点头,就没人会卖给我们丝绸。而他们定下的丝绸价格,就是整个宁波城的价格,真是欺人太甚!…”

中年的堺港商人跑的飞快,一点都不顾风度,倒是超过了穿着文士服、束手束脚的精壮明人。随后,他气喘吁吁,一把抓住施文德的衣袖,把对方逼停了下来,深深的鞠躬行礼道。
“施桑,佛祖看着我们!你们之前卖给松浦氏的唐货,最终可都是转手,卖给了我们堺港。还请您看在令尊与松浦氏的交情上,把您的丝绸渠道,介绍给我们吧!…我们愿给您两成,不,三成的抽头,有多少都能吃下!…”

“哎!…”

施文德站在嘉宾馆的东门外,缓缓放下了遮面的手掌,露出一张苦涩的脸。海上风霜日晒的痕迹,留在他的脸上、脖颈上,无论抹上多少粉,都难以遮掩,与那些风度翩翩、肤色白皙的豪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