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零一章 余波(9)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连时间也给忘了!
不过,叫大臣饿着肚子,到底是不大象话,崇祯一脸笑容,先是点了点头,笑道:“太子远胜于朕,朕每闲思之,朕似乎不配为景帝,而吾儿将来必定更胜汉武……”一边说着,一边便是叫道:“来人,着御膳房快些送上饭菜来,朕要用膳,也赐两个军务大臣膳食!”
外头天色早黑透了,君臣议事十分相得,一时间竟是忘了时辰,也没有说过要赐宴,好在王承恩十分得力,早就着人预备,同时和宫门打过招呼,不必急着下锁,留给两个军务大臣出宫的道路。
此时崇祯一吩咐,王承恩便是进来答应,躬身道:“御膳早就预备好了,皇爷稍待片刻就到。两位大臣的赐膳,也一并预备了。”
崇祯南迁以来,用度比在北京更俭省十倍,自己所居寒酸,吃饭也只有北京的一半也不到,若是不事先准备,恐怕堂堂天子,就要在臣下面前丢脸了。
当下便是向着王承恩一点头,夸赞道:“办的甚好,一会,由你亲自送两位大臣出去。”
“是,奴婢知道,已经有预备了。”
现在裁抑宦官,哪怕是王承恩也不许理外事,其实以崇祯看来,此奴的忠心,才干,叫他提督南京京营兵马,十分相宜。
但皇太子坚持要防微杜渐,也只能罢了。
他与王承恩对谈之时,两个大臣已经趴伏在案上,开始草拟几道十分重要的旨意了。
明早与领班大臣一起,再进宫见面,然后润色过后,送到内阁过朱,用玉玺,就是正式定案。
只是,在商量的同时,也是大有遗憾。
政务财税看来会颇有起色,而额兵裁军,现在看来还有很大的尾巴没有割掉。
左良玉是东林党的后劲,湖北半省在他手中,额兵朝廷就给了六万的额子,要用饷一百二十多万,再加上湖北地方任他糟蹋,实在是御敌不成,内乱有余的混蛋一个。
高杰三万,黄得苏和刘良佐各三万,这几个毒瘤不割,裁军之事,就远谈不上成功。
“或许,皇太子仍有善策以对吧。”
“但愿如此。希望数月之后,吾等能够编成南直隶之驻防各营名录。”
“一定会,闽浙湖南云贵之编成,不过就是南直隶与湖北之先声,财税、政务、军务,都有起色,吾等识见都远不及皇太子多矣!”
“不过,想起扬州情形,现在又如何呢?”
“公无须多虑,有太子亲自在,必定安如磐石。至于善后之事,皇上已经允准了太子所陈请,下余的,也就是按殿下所设想的,分批逐渐进行就是了。”
“皇天万幸,天赐太子于我大明,如今看来,中兴真有望了。”
“我亦云然。”
两人拟旨至此,而太监们已经搬运食盒过来,在此灯火通明的乾清宫明间殿中,两个大臣彼此相视而笑,皆是有莫逆于心之感。
大明,果真是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了!
第(3/3)页
连时间也给忘了!
不过,叫大臣饿着肚子,到底是不大象话,崇祯一脸笑容,先是点了点头,笑道:“太子远胜于朕,朕每闲思之,朕似乎不配为景帝,而吾儿将来必定更胜汉武……”一边说着,一边便是叫道:“来人,着御膳房快些送上饭菜来,朕要用膳,也赐两个军务大臣膳食!”
外头天色早黑透了,君臣议事十分相得,一时间竟是忘了时辰,也没有说过要赐宴,好在王承恩十分得力,早就着人预备,同时和宫门打过招呼,不必急着下锁,留给两个军务大臣出宫的道路。
此时崇祯一吩咐,王承恩便是进来答应,躬身道:“御膳早就预备好了,皇爷稍待片刻就到。两位大臣的赐膳,也一并预备了。”
崇祯南迁以来,用度比在北京更俭省十倍,自己所居寒酸,吃饭也只有北京的一半也不到,若是不事先准备,恐怕堂堂天子,就要在臣下面前丢脸了。
当下便是向着王承恩一点头,夸赞道:“办的甚好,一会,由你亲自送两位大臣出去。”
“是,奴婢知道,已经有预备了。”
现在裁抑宦官,哪怕是王承恩也不许理外事,其实以崇祯看来,此奴的忠心,才干,叫他提督南京京营兵马,十分相宜。
但皇太子坚持要防微杜渐,也只能罢了。
他与王承恩对谈之时,两个大臣已经趴伏在案上,开始草拟几道十分重要的旨意了。
明早与领班大臣一起,再进宫见面,然后润色过后,送到内阁过朱,用玉玺,就是正式定案。
只是,在商量的同时,也是大有遗憾。
政务财税看来会颇有起色,而额兵裁军,现在看来还有很大的尾巴没有割掉。
左良玉是东林党的后劲,湖北半省在他手中,额兵朝廷就给了六万的额子,要用饷一百二十多万,再加上湖北地方任他糟蹋,实在是御敌不成,内乱有余的混蛋一个。
高杰三万,黄得苏和刘良佐各三万,这几个毒瘤不割,裁军之事,就远谈不上成功。
“或许,皇太子仍有善策以对吧。”
“但愿如此。希望数月之后,吾等能够编成南直隶之驻防各营名录。”
“一定会,闽浙湖南云贵之编成,不过就是南直隶与湖北之先声,财税、政务、军务,都有起色,吾等识见都远不及皇太子多矣!”
“不过,想起扬州情形,现在又如何呢?”
“公无须多虑,有太子亲自在,必定安如磐石。至于善后之事,皇上已经允准了太子所陈请,下余的,也就是按殿下所设想的,分批逐渐进行就是了。”
“皇天万幸,天赐太子于我大明,如今看来,中兴真有望了。”
“我亦云然。”
两人拟旨至此,而太监们已经搬运食盒过来,在此灯火通明的乾清宫明间殿中,两个大臣彼此相视而笑,皆是有莫逆于心之感。
大明,果真是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