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女学霸在古代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八章 各方反应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还能这么冷静地分析局势,毫不犹豫地给家人浇了一盆冷水,三个长辈和赵靖泰对她再服气不过了。

  朱氏又有些好气,又觉得好笑,道:“什么都想这么明白,你可少了多少乐趣?管它最后案首是谁,你第一场考了第一,不该好好高兴高兴吗?”

  她一挥手:“行了,我们知道了。你赶紧回去歇息去,这些你都不用管了。”

  见赵如熙果真回去了,她摇摇头,转头问小厮:“二少爷和许家少爷考了什么名次,你看了么?”

  小厮为了赏钱可是拼了老命,哪里会漏了这个。

  他点头道:“小人看了。二少爷是八十八名,许家少爷是四十五名。”

  赵元勋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县试录取的人数不多。一般的县,依人口多少,录取人数为三、四十到五、六十不等,再多也没有了。

  京城人口多,历年录取的人数都在八、九十左右,绝对不超过九十去。

  赵靖安这个名次,就很危险。

  “这才第一场,不打紧。后来安哥儿要是考得好些,就没问题。”朱氏安慰道。

  还没分家前,赵靖安虽也跟先生学习,但那时也没想着要走科举的路子。

  要知道十年寒窗苦读,熬到二、三十岁,最后即便考上了进士,也只能做个八、九品官,往往还要外放做知县。

  勋贵子弟在家锦衣玉食,哪里愿意外放?而在京城做官,不说根本没地方安插,即便安插进去了,也是做个最底层的芝麻官,谁都能差使的那种。

  倒不如一开始就通过家里的人脉,十六、七岁就找个差事干着。要是能干的话,也不是不能爬上去。

  做官嘛,说到底还是能力最重要;其次是人脉和靠山。至于举人、进士这些文凭,不过是寒门子晋升的渠道,勋贵子弟可有可无。

  所以赵靖安没想着科举,念书难免松懈一些。

  后来分家,赵靖安因为他娘的死,浑浑噩噩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振作起来,这才拿起书本念书。

  但开始他是闭门造车,一个人在家里死读。后来才去了族学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