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再次出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因为他们觉得和大唐和平相处没有什么不好的。只不过就是听起来不好听而已。
部落的可汗们对大唐俯首称臣,接受大唐皇帝的册封,然后就是大量的赏赐,还可以和大唐交换物品。用自己的牛羊马匹换取盐巴、丝绸、铁锅、生活用品,没有什么不好。不打仗了,他们的生活反而过的更好了。部落不断的得到壮大,实力大为增强。
所以其他部落对打仗并不是十分感兴趣。
打赢了受益的是你阿史那贺鲁,打输了受伤的是我们。
但是整个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部落实力最强,所以虽然其他部落不愿意,也只能跟着他,不然就会被他吞没。
前几次的讨伐,基本都是阿史那贺鲁孤军作战,所以用不了太多军队。
大唐所有人都以为去年阿史那贺鲁刚刚损失了数万大军,剩下的兵力应该不会太多,所以不管是李治还是苏定方都觉得,大唐派出一万多人进行讨伐,应该就可以了。
毕竟这是作战部队的人数,如果再加上任雅相抽调的辎重部队,总人数怎么也得有两万人了。
足够了。
但是当苏定方出发行进到半路之后就收到任雅相的密信,阿史那贺鲁这次居然凑了十万多人,整个西突厥的兵差不多都让他搬过来了。
十万人?
这特么还打个屁!
如果换成一般的将领,恐怕早就慌了阵脚,搞不好就直接上书皇帝请求回师了。自己一万人,人家十万人,就是此刻回去,李治也说不出什么来。
毕竟从人数上讲,就是大唐兵卒再厉害,一个打十个,怎么算都打不赢。
可是苏定方并没有慌乱,他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了自己的处境。
阿史那贺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军队?他又看了一遍任雅相的密信,原来是把其他部落的兵也抽调过来了。
如果是这样就没什么好怕的。
突厥部落离心离德,本就互相猜忌,谁也不服谁。
这样凑起来的大军必定人心不齐,互相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因为他们觉得和大唐和平相处没有什么不好的。只不过就是听起来不好听而已。
部落的可汗们对大唐俯首称臣,接受大唐皇帝的册封,然后就是大量的赏赐,还可以和大唐交换物品。用自己的牛羊马匹换取盐巴、丝绸、铁锅、生活用品,没有什么不好。不打仗了,他们的生活反而过的更好了。部落不断的得到壮大,实力大为增强。
所以其他部落对打仗并不是十分感兴趣。
打赢了受益的是你阿史那贺鲁,打输了受伤的是我们。
但是整个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部落实力最强,所以虽然其他部落不愿意,也只能跟着他,不然就会被他吞没。
前几次的讨伐,基本都是阿史那贺鲁孤军作战,所以用不了太多军队。
大唐所有人都以为去年阿史那贺鲁刚刚损失了数万大军,剩下的兵力应该不会太多,所以不管是李治还是苏定方都觉得,大唐派出一万多人进行讨伐,应该就可以了。
毕竟这是作战部队的人数,如果再加上任雅相抽调的辎重部队,总人数怎么也得有两万人了。
足够了。
但是当苏定方出发行进到半路之后就收到任雅相的密信,阿史那贺鲁这次居然凑了十万多人,整个西突厥的兵差不多都让他搬过来了。
十万人?
这特么还打个屁!
如果换成一般的将领,恐怕早就慌了阵脚,搞不好就直接上书皇帝请求回师了。自己一万人,人家十万人,就是此刻回去,李治也说不出什么来。
毕竟从人数上讲,就是大唐兵卒再厉害,一个打十个,怎么算都打不赢。
可是苏定方并没有慌乱,他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了自己的处境。
阿史那贺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军队?他又看了一遍任雅相的密信,原来是把其他部落的兵也抽调过来了。
如果是这样就没什么好怕的。
突厥部落离心离德,本就互相猜忌,谁也不服谁。
这样凑起来的大军必定人心不齐,互相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