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142章 冯治纲将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冯治纲率领三军八团、六军十二团全体指战员从哈拉巴歧山出发,谨慎地绕过各警察署,于9月18日到达讷河县县城外十五里处待命。

  夜深了,全城一派寂静。冯治纲根据从城里带回来的情报,决定姜福荣带领六军教导队和三军八团攻打伪满军驻地北大营;王钧率领六军十二团攻打县公署警务科、监狱和银

  行;讷河抗日先锋队攻打警察训练所。战斗是在23时打响的,很快讷河县城的主要街道和据点被我军占领。警务科和警察训练所的敌人纷纷投降。六军十二团和讷河抗日先锋队搜索战场,在街中心俘虏了伪军团长孙承义。只有六军教导队和三军八团在进攻北大营时受到日伪军的顽抗,后敌人被我强大火力封锁在营房里紧缩一团。另外,两路攻城部队集中力量砸开弹药库和仓库,运走了几百支步枪、三万发子弹和许多粮食、被服等。从狱中解救出来的群众,也拿起了武器参加了抗日部队。拂晓,冯治纲等领导人及时召开群众大会,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抗日宣传,之后立即率领部队迅速转移。在返回根据地的路上,冯治纲将六军十二团指战员化装成警察,缴了警察署的械。随后,又给龙河警察署长打了紧急电话,命令他们立即出发支援讷河。我军在南阳屯和他们碰头,又巧妙地将他们缴械。二支队全体指战员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战斗作风,深受龙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北满省委常委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同志对冯治纲的英勇善战结予了高度的评价。

  西征以后,冯治纲率领的二支队驰骋于讷嫩平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军威远播。1939年上半年,就连续攻破了德都县紫霞宫、日本飞机场、老龙门车站、北安李桂芳屯、曹乃汶屯、讷河县三合村、吕家烧锅等重要据点。在二支队所活动的区域,抗日烈火越烧越旺,日伪统治者恐慌万状,调集大批军警东征西讨。仅从1939年6月至12月,我二支队就与敌伪军交战达75次之多。敌人损兵折将,对冯治纲所部闻风丧胆。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不得不哀叹:最难对付的是冯治纲部队,最活跃的也是冯治纲部队。

  1940年1月,冯治纲率领六军教导队和十二团共120余名骑兵部队,深入到寞力达瓦、巴彦、阿荣三旗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发动各族人民共同抗日,扩大了共产党和抗日联军的政治影响。2月4日,冯治纲带警卫员裴海峰在布西三岔河上游任殿臣屯后面一座无名山上侦察敌情,当上至半山腰时,突然在山顶上窜出来一股日伪军,冯治纲与裴海峰立即

  予以还击,终因寡不敌众,裴海峰牺牲。最后冯治纲也中弹倒下。十二团政治部主任王钧闻讯后,率队赶来,击退敌军。这时,冯治纲已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二岁。

  冯治纲牺牲后,李兆麟将军为其写了一首挽词:

  国土沦丧,人命草菅苦倍尝。

  八载星霜,黑水波涛如泪浆。

  荒草长堤尸遍野,孤冢神伤。

  夕阳下,古道旁,风凄凉,

  杀声悲气壮。

  甘南游击,战马驰骋走单骑。

  血染征衣,壮志未酬恨无极。

  慷慨捐躯痛别离,旌间铭题。

  雪前仇,永弗替,追悼烈士。

  腊月二十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年,抗日英雄冯治纲的后人祭拜亲人接受精神洗礼

  慷慨捐躯,烈士忠魂耀山河

  清明节前夕,北疆山间冰雪尚未消融,桦树林还没抽出新芽。

  火车穿行在大兴安岭,车上田宁、田阳和田影兄妹3人都没有睡意,再次回忆起家人讲述的姥爷冯治纲的故事。对他们来说,这次从沈阳赶到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不仅仅是祭拜亲人,也是穿越76年岁月时空重新认识姥爷这位抗日英雄的一次精神洗礼。

  冯治纲57岁的外孙田宁告诉记者,从传记《文武将军冯治纲》一书中,他们知道了姥爷在阿荣旗的简略事迹:1939年12月,冯治纲就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龙北指挥部指挥,誓言“与日寇周旋于龙江旷野,促使日寇早亡,以复我中华领土”。随后,冯治纲率领军部教导队和十二团120名骑兵飞马跃过冰封的嫩江,到达呼伦贝尔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和抗日宣传,先后与日伪军进行了太平桥、长安堡等战斗。1940年2月4日牺牲在任家窝棚战斗中,年仅32岁。

  去往阿荣旗三岔河任家窝棚姥爷殉难处的路上,田家兄妹3人都心情沉重,车载音乐的马头琴声把他们的思绪带回70多年前。1940年2月4日,行军途中侦察兵发现地上有汽车轮胎的痕迹,冯治纲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自己带着警卫员裴海峰策马跃上南面的小山坡观察敌情时被日军发现,随后数百名日军包围了他们。激战中,冯治纲在击毙多名日军后倒在了雪地上……

  跪拜在姥爷的殉难地,田家兄妹眼前除了32棵松柏,只有一块孤零零的大理石碑,上面写着:冯治纲将军殉难处。当年日军知道冯治纲是高级将领,将他的遗体送到后方邀功请赏去了。每次提起姥爷的尸骨不知所踪这件事,当过16年兵的田阳就心绪难平:“现在虽然头发都白了,可血液里流淌着姥爷的基因,祖国需要我照样扛枪上战场!”

  “夕阳下,古道旁,悲声煞气壮。游击阿荣旗,战马驰骋走单骑,血染征衣,壮志未酬恨无极,慷慨捐躯痛别离。”离开时,吟咏着这首《追悼冯治纲》的诗,田家三兄妹感到欣慰:姥爷的铁骨忠魂永远与北疆的山河同在!)

  (《解放军报》2015年4月1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