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吴昊雅洁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三九八 上屋抽梯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据《三国演义》记载:后汉末年,刘表的长子刘琦,为后母所不容,常请诸葛亮教“自安”的办法,亮不应允。一天,两人同上高楼,刘琦暗中叫人把梯子抽去,对亮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亮见无法脱身,只得以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丽姬谋害太子申、重耳在外而安指点刘琦。刘琦恍然大悟,便去请求父亲把他派往江夏,避开后母,免遭祸害。

而把“上屋抽梯”用到权术上来,就是指领导者在用人行为中,利用各种手段,将下属诱入自己设置的“陷阱”里,以达到牢牢“控制”下属的目的。

当然,如果自己不是急于想找吴昊这个靠山来对付王金龙,以聂长春的智商,是不会中吴昊这个把戏的。

当然了,这种权术与“利而诱之”权术相比,“目的”是相同的:都是通过一些手段,为了牢牢控制下属。

但在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上,却迥然不同:

说起来,“利而诱之”主要是用“甜头”引诱下属,使下属对自己感激涕零,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劳”;

而这个“上屋抽梯”,却是先“甜”(满足对方欲望),后苦(掉入“陷阱”),迫使下属“不得不”为自己“卖命”,显而易见,“上屋抽梯”比“利而诱之”,在手法上显得更“高明”,在计谋上显得更“阴险”,而在效果上,也显得更“歹毒”。

此时的聂长春,明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但自己不得不“上楼”,这才遭遇了吴昊的随即“抽梯”。

谁都明白,被上司用此手段“捕获”的下属,大都属于廉价“猎物”。他们自身素质一般都有毛病,有的甚至有严重的品德缺陷。

正是因为这些下属的私欲,不惜以身试法,结果铸成大错,被居心叵测的领导者乘机抓住把柄,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从此,这些人失去了人格尊严,失去了人身自由,只得死心踏地替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