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东风西风(中)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
“这也太少些!”金秀不禁皱眉,“一出大戏,就靠着一个人来编撰,如何能承担的起来?”
“奴才实在是没法子,”马太监赔笑,然后吐苦水,“如今京中的戏班子,鲜少是扎根在北京城的,都是外地来,比如南戏,就是苏州太湖一带的人来;这些戏班子不扎根在北京,演了几年就是回去,就算是有一些写戏的师父养着,也不在北边,都是在南边自己家里头,有什么新戏,都是在南边演的好了,大家伙都喜欢了,再北上的。”
这就是区别,南戏,也就是昆曲的发源地就是在苏州,凡事好些的写戏师父,自然都在南边居住工作,在北边的极少,就算是有着跟来的,那也是各大戏班的至宝,衣食住行样样伺候到位的,决计不会让他们入宫来南府做什么虚无缥缈没有什么前途的工作。
而金秀也高估了现在这个时代,徽班进京还没有发生,北京的戏曲土壤没那么深厚,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现在的京城,就是一个戏曲文化沙漠。
既然是沙漠,那么想着要同光时代那样京戏大肆发扬的状态是不可能有的,这是金秀的估算失误,金秀在元家的时候并没有多留意这个时代的戏曲如何,家里事儿那么多,想着要去消遣,这真是不可能,所以这个估计失误,让金秀也不得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过去一个月了,金秀心里头所想的写戏师父,都还没有寻摸到。
南府也就是这点出息了,金秀微微叹息,没钱没权,是没有办法的事儿,高恒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已经说的非常明确,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是决计不可能给南府拨款的,没有钱,就办不好事儿,就算是奉行人才引进的政策,那也是要银子的,没有银子,引不来人才。
而且南府又不是什么外头的正经衙门,也没有什么官员的编制可以提供的,没有官位没有银钱,想要找一些靠谱的人来写戏,真是非常困难的。
马太监能找这样的人来也算是不错了,金秀点点头,“给腰牌了?内务府那边可都说好了?西苑这里可还有容妃娘娘住着,关防是要紧事儿。”
三和的帮助,在有些东西上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起码在一些程序上的事儿,内务府不敢是随意敷衍着了,“已经都办好了,福晋训示多次,要咱们这些人做任何事儿都要规章制度办好了,走流程,不可在这些事儿被内务府抓住把柄,奴才们怎么敢不听呢。”
金秀点点头,对着面前的人示意他们停下,金秀拿了一个小短剧出来,这是地方戏的一个搞笑折子戏《磨豆腐》,讲的是一对贫困夫妻在年三十预备着磨豆腐闹出来的趣闻,那个丈夫好吃懒做又喜欢打赌,在年三十的时候闹出来啼笑皆非的闹剧来,算是一个喜剧,也颇有意思。这种戏,不怎么强调唱功,也不需要什么名角儿来演绎,让南府自己个已经有些戏曲基础的太监们学这个,刚刚好。
金秀指点了几句,外头带的人就进来了,马太监引导来人朝着金秀磕头请安,金秀请人起来,此人倒是一副读书的样子,只是身上的长衫颇为陈旧,被水洗的青衫都发白了,显然也不是一个非常得志之人,大约是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虽然是也稍微打扮了一番,但总是透出一番颓唐之气。
“这位是李鹿远,”马太监介绍到,“祖籍南京,住在京中已经多年了。”有一张名刺,马太监递给了金秀,金秀打开一看,倒也算是不俗,乃是永盛二十年的秀才,只是后头考不上了,屡试不第,这些不重要,最重要的金秀看到了这个李鹿远的优势在于。
他竟然是李渔的孙子。
李渔是圣祖朝最出名的剧作家,创作了无数的戏曲,现在各大戏班演的戏,近代戏,都是李渔创作的居多,洪升的《长生殿》的确是本朝最为厉害的巨作,和前朝的汤临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
“这也太少些!”金秀不禁皱眉,“一出大戏,就靠着一个人来编撰,如何能承担的起来?”
“奴才实在是没法子,”马太监赔笑,然后吐苦水,“如今京中的戏班子,鲜少是扎根在北京城的,都是外地来,比如南戏,就是苏州太湖一带的人来;这些戏班子不扎根在北京,演了几年就是回去,就算是有一些写戏的师父养着,也不在北边,都是在南边自己家里头,有什么新戏,都是在南边演的好了,大家伙都喜欢了,再北上的。”
这就是区别,南戏,也就是昆曲的发源地就是在苏州,凡事好些的写戏师父,自然都在南边居住工作,在北边的极少,就算是有着跟来的,那也是各大戏班的至宝,衣食住行样样伺候到位的,决计不会让他们入宫来南府做什么虚无缥缈没有什么前途的工作。
而金秀也高估了现在这个时代,徽班进京还没有发生,北京的戏曲土壤没那么深厚,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现在的京城,就是一个戏曲文化沙漠。
既然是沙漠,那么想着要同光时代那样京戏大肆发扬的状态是不可能有的,这是金秀的估算失误,金秀在元家的时候并没有多留意这个时代的戏曲如何,家里事儿那么多,想着要去消遣,这真是不可能,所以这个估计失误,让金秀也不得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过去一个月了,金秀心里头所想的写戏师父,都还没有寻摸到。
南府也就是这点出息了,金秀微微叹息,没钱没权,是没有办法的事儿,高恒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已经说的非常明确,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是决计不可能给南府拨款的,没有钱,就办不好事儿,就算是奉行人才引进的政策,那也是要银子的,没有银子,引不来人才。
而且南府又不是什么外头的正经衙门,也没有什么官员的编制可以提供的,没有官位没有银钱,想要找一些靠谱的人来写戏,真是非常困难的。
马太监能找这样的人来也算是不错了,金秀点点头,“给腰牌了?内务府那边可都说好了?西苑这里可还有容妃娘娘住着,关防是要紧事儿。”
三和的帮助,在有些东西上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起码在一些程序上的事儿,内务府不敢是随意敷衍着了,“已经都办好了,福晋训示多次,要咱们这些人做任何事儿都要规章制度办好了,走流程,不可在这些事儿被内务府抓住把柄,奴才们怎么敢不听呢。”
金秀点点头,对着面前的人示意他们停下,金秀拿了一个小短剧出来,这是地方戏的一个搞笑折子戏《磨豆腐》,讲的是一对贫困夫妻在年三十预备着磨豆腐闹出来的趣闻,那个丈夫好吃懒做又喜欢打赌,在年三十的时候闹出来啼笑皆非的闹剧来,算是一个喜剧,也颇有意思。这种戏,不怎么强调唱功,也不需要什么名角儿来演绎,让南府自己个已经有些戏曲基础的太监们学这个,刚刚好。
金秀指点了几句,外头带的人就进来了,马太监引导来人朝着金秀磕头请安,金秀请人起来,此人倒是一副读书的样子,只是身上的长衫颇为陈旧,被水洗的青衫都发白了,显然也不是一个非常得志之人,大约是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虽然是也稍微打扮了一番,但总是透出一番颓唐之气。
“这位是李鹿远,”马太监介绍到,“祖籍南京,住在京中已经多年了。”有一张名刺,马太监递给了金秀,金秀打开一看,倒也算是不俗,乃是永盛二十年的秀才,只是后头考不上了,屡试不第,这些不重要,最重要的金秀看到了这个李鹿远的优势在于。
他竟然是李渔的孙子。
李渔是圣祖朝最出名的剧作家,创作了无数的戏曲,现在各大戏班演的戏,近代戏,都是李渔创作的居多,洪升的《长生殿》的确是本朝最为厉害的巨作,和前朝的汤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