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年少轻狂多仗剑 第十章 行知书院(上)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神色间
冷若冰霜,看不出喜怒哀乐,果然不仅是诗,人也是少了些烟火气啊,这么漂亮的丫头年纪轻轻就喜欢神呀佛呀的,等长大了真常伴青灯古佛就太暴殄天物了,朱由检有些恶趣味的想着。
“茗儿妹妹不愧为江南第一才女,有你珠玉在前,我们反倒不敢献丑了。”徐茗儿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样的诗虽然不错,却并非不可超越,莫声白心里已经有底,面上仍是谦逊。
反观其他人包括石洞书院第一才子吴中亭也仍在凝神思索,有些放弃的已经开始排队往募捐箱扔银子了。
“哦?看来莫公子已有所得,还请莫公子赐教。”徐茗儿回道。
莫声白轻踱两步吟道,“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有了有了,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莫声白刚吟完还不待人点评吴中亭便拍掌接到,念完了才想起来自己有些激动了,好似怕晚一些会丢了一般,他颇有些歉意的看了看莫声白。
“无妨无妨,就请两位先生一起点评一下吧。”嘴上说着无妨,心里直叫晦气,莫声白非常得意的诗作正准备供人褒奖却被莫名的抢了白,任谁都无法无动于衷。
“这三首咏梅诗,虽称不上传世之作,却也都是上等佳句,其中又以声白更胜一筹。”赵先生道。
“文言说的不错,以梅入画,以画咏梅,以梅言春,难得的好诗啊。”行知先生评价道,文言是赵永正的表字。
这时方世鸿偷偷扯了扯莫声白的衣袖,莫声白本是方从哲的得意门生,所以两人向来走的极近,虽是一个小动作莫声白已是明白了方世鸿的意思,略微思索,莫声白便趁着两位先生点评的时机写了个纸条递给了方世鸿。
方世鸿拿过纸条默记了几遍,便昂着头对着众人道“在下不才,口占一首。”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给众人一个反应的时间就接着念道“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众人震惊,这诗怎么看都与这位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的少爷对不上号,连行知先生都不知该如何点评,夸吧,与其人不符,贬吧,与其诗不符。
“好诗好诗,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有静,有人文有理想,甚至比声白的更胜一筹。”赵先生抚掌称赞,方世鸿可是他的学生。
此时唯有朱由检不合时宜的哼了一声,在这静极的学舍内分外清晰。
“你这人好生无礼,可是看不上我的诗?”方世鸿看着这个哼出声的人。
“这位公子可是有不同见解?不妨说来听听。”赵司业被这一声哼的老脸发红,愤愤的瞪了一眼这个不识趣的小子。
“曾闻方公子欲三十万两银子购一株兰花,果然是个雅人,爱好也雅诗作也雅,看来方公子是久在优雅之所辛勤耕耘是不知道世事艰辛啊,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现在有五省受灾,大明近半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今日行知书院的主旨就是募捐,方公子竟有盛世无饥馁的感慨,果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知方公子可有山陕百姓无米可食何不食肉糜的疑问?赵司业,不知我分析的可对?”谁人不知流方世鸿连八大胡同的嗜好,这久在优雅之所辛勤耕耘的话却是借机讽刺。
“你……哼,徒逞口舌之快,请教朱公子大作。”虽说方世鸿不学无术,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他还是知道的。
赵永正并未接话,老成精的人这时候接话就是打脸,有方世鸿这徒弟打头阵他乐得看戏。
朱由检也承认诗是好诗,句是好句,只是不合时宜罢了,尤其在这个年头,听闻这种诗句他就有种莫名的气愤,不过这诗如何都不是方世鸿作的出的,明显是莫声白的大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连作两首佳作,朱由检也不得不佩服这人的才华。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朱由检熟读的可不止唐诗,还有明末几百年后的诗,连考虑都不用考虑他就能随便吟出几首写春写梅的诗,“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不知方公子可还满意?”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不知方公子觉得如何?这种诗你若想听我随便给你吟个十首八首,只是小爷不屑于此罢了。”朱由检的意思是不屑于抄袭后世,在方世鸿听来却是不屑于作与他听,这是赤裸裸的鄙视,但是两首诗下来高下立判,论情怀论格局这两首诗都是上上之作,即使莫声白也有所不如,方世鸿更不是对手了,何为千古名句,这就是。
朱由校如同看怪物一般,小五什么时候这么有才了?那冷若冰霜的徐茗儿也打量着这人,从这人进来就以为这是个如朱应安一般的人,没想到有这种才华,这两首诗便让向来自视甚高的徐茗儿有些自愧不如,不由得多打量了两眼,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看起来有些清秀,只是眉目间隐隐可以看到些坚毅和与这个年龄不符的老成,说这人是装稳重不太像,说没在装也不像,让人有些看不透,就凭这两首诗只怕过了今日朱五的名字便会传遍京城。
有这两首诗在前,排队募捐的人更多了,刘继芬、赵全、高胜、高寒都已往募捐箱里投了银子,朱由校正欲上前,就听门外急急忙忙进来一人,气喘吁吁的道“不好了不好了,院正,外面打起来了。”
第(3/3)页
神色间
冷若冰霜,看不出喜怒哀乐,果然不仅是诗,人也是少了些烟火气啊,这么漂亮的丫头年纪轻轻就喜欢神呀佛呀的,等长大了真常伴青灯古佛就太暴殄天物了,朱由检有些恶趣味的想着。
“茗儿妹妹不愧为江南第一才女,有你珠玉在前,我们反倒不敢献丑了。”徐茗儿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样的诗虽然不错,却并非不可超越,莫声白心里已经有底,面上仍是谦逊。
反观其他人包括石洞书院第一才子吴中亭也仍在凝神思索,有些放弃的已经开始排队往募捐箱扔银子了。
“哦?看来莫公子已有所得,还请莫公子赐教。”徐茗儿回道。
莫声白轻踱两步吟道,“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有了有了,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莫声白刚吟完还不待人点评吴中亭便拍掌接到,念完了才想起来自己有些激动了,好似怕晚一些会丢了一般,他颇有些歉意的看了看莫声白。
“无妨无妨,就请两位先生一起点评一下吧。”嘴上说着无妨,心里直叫晦气,莫声白非常得意的诗作正准备供人褒奖却被莫名的抢了白,任谁都无法无动于衷。
“这三首咏梅诗,虽称不上传世之作,却也都是上等佳句,其中又以声白更胜一筹。”赵先生道。
“文言说的不错,以梅入画,以画咏梅,以梅言春,难得的好诗啊。”行知先生评价道,文言是赵永正的表字。
这时方世鸿偷偷扯了扯莫声白的衣袖,莫声白本是方从哲的得意门生,所以两人向来走的极近,虽是一个小动作莫声白已是明白了方世鸿的意思,略微思索,莫声白便趁着两位先生点评的时机写了个纸条递给了方世鸿。
方世鸿拿过纸条默记了几遍,便昂着头对着众人道“在下不才,口占一首。”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给众人一个反应的时间就接着念道“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众人震惊,这诗怎么看都与这位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的少爷对不上号,连行知先生都不知该如何点评,夸吧,与其人不符,贬吧,与其诗不符。
“好诗好诗,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有静,有人文有理想,甚至比声白的更胜一筹。”赵先生抚掌称赞,方世鸿可是他的学生。
此时唯有朱由检不合时宜的哼了一声,在这静极的学舍内分外清晰。
“你这人好生无礼,可是看不上我的诗?”方世鸿看着这个哼出声的人。
“这位公子可是有不同见解?不妨说来听听。”赵司业被这一声哼的老脸发红,愤愤的瞪了一眼这个不识趣的小子。
“曾闻方公子欲三十万两银子购一株兰花,果然是个雅人,爱好也雅诗作也雅,看来方公子是久在优雅之所辛勤耕耘是不知道世事艰辛啊,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现在有五省受灾,大明近半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今日行知书院的主旨就是募捐,方公子竟有盛世无饥馁的感慨,果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知方公子可有山陕百姓无米可食何不食肉糜的疑问?赵司业,不知我分析的可对?”谁人不知流方世鸿连八大胡同的嗜好,这久在优雅之所辛勤耕耘的话却是借机讽刺。
“你……哼,徒逞口舌之快,请教朱公子大作。”虽说方世鸿不学无术,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他还是知道的。
赵永正并未接话,老成精的人这时候接话就是打脸,有方世鸿这徒弟打头阵他乐得看戏。
朱由检也承认诗是好诗,句是好句,只是不合时宜罢了,尤其在这个年头,听闻这种诗句他就有种莫名的气愤,不过这诗如何都不是方世鸿作的出的,明显是莫声白的大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连作两首佳作,朱由检也不得不佩服这人的才华。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朱由检熟读的可不止唐诗,还有明末几百年后的诗,连考虑都不用考虑他就能随便吟出几首写春写梅的诗,“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不知方公子可还满意?”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不知方公子觉得如何?这种诗你若想听我随便给你吟个十首八首,只是小爷不屑于此罢了。”朱由检的意思是不屑于抄袭后世,在方世鸿听来却是不屑于作与他听,这是赤裸裸的鄙视,但是两首诗下来高下立判,论情怀论格局这两首诗都是上上之作,即使莫声白也有所不如,方世鸿更不是对手了,何为千古名句,这就是。
朱由校如同看怪物一般,小五什么时候这么有才了?那冷若冰霜的徐茗儿也打量着这人,从这人进来就以为这是个如朱应安一般的人,没想到有这种才华,这两首诗便让向来自视甚高的徐茗儿有些自愧不如,不由得多打量了两眼,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看起来有些清秀,只是眉目间隐隐可以看到些坚毅和与这个年龄不符的老成,说这人是装稳重不太像,说没在装也不像,让人有些看不透,就凭这两首诗只怕过了今日朱五的名字便会传遍京城。
有这两首诗在前,排队募捐的人更多了,刘继芬、赵全、高胜、高寒都已往募捐箱里投了银子,朱由校正欲上前,就听门外急急忙忙进来一人,气喘吁吁的道“不好了不好了,院正,外面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