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红歌的力量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我为祖国献石油》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上世纪的50至70年代,分别都有一首以石油或石油工人为主题的歌曲十分流行。五十年代是《克拉玛依之歌》,70年代是电影《创业》的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而60年代即是《我为祖国献石油》。

在继克拉玛依发现油田后,1960年春,石油战线又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此时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就会想起铁人王进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劳动模范。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十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和他的钻井队成为了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1964年,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为响应毛主席号召,全国著名音乐家吕骥、瞿维、张鲁、劫夫等人很快就来到大庆油田,深入石油工人中间体验生活。在这些音乐界的名流中间,有一个名叫秦咏诚的年轻人,当时他还是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一名年轻教师,因为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劫夫身体不大好,为了照顾院长,学院特地派他一同前往大庆油田。

作曲家们来到了铁人王进喜的钻井队,跟着铁人生活了三天,一起吃饭,一起开会,一起学习,一起下井场,感受那份非常的艰苦。几天时间过去了,作曲家们对石油工人的性格和形象都有了真切的了解。当一行人回到指挥部的招待所时,宣传部门就给作曲家们送来了一大摞的歌词。

秦咏诚后来回忆说,当他翻到了署名为薛柱国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词时,“顿时惊呆了”。因为这首歌词与他这几天待在王进喜身边的感觉对应极了,完全说出了他对石油工人的理解和敬意,“身披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描绘得多好啊,秦咏诚觉得这首歌词很有意境,很有感情,他一边拿着歌词,一边哼着曲调,很快就有了感觉。结果一气呵成,仅用了二十分钟,秦咏诚就把这首歌曲写完了。

一首优秀的、唱红祖国万里河山的著名歌曲,就这样诞生了——诞生在大庆油田的生产现场,诞生于名家荟萃中的一个后起之秀的手中。当时和秦咏诚在一起的著名音乐家、他的前辈和领导劫夫先生,还对一些细微处提了意见,略加修改后,第二天就在大庆给石油工人演唱了。

(二)

《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曲通俗流畅,情绪昂扬向上,振奋人心,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高度评价。自上世纪60年代创作完成后,《我为祖国献石油》就一直是石油人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