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第221章 要活着的儿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好直接说,卫贵妃抱着孩子哭哭啼啼地来找她讨公道。但即使没有这一出,她知道了后也绝不会置之不理,再加上卫贵妃说话间明里暗里地将幕后指使者指向太子。太后本就格外偏爱小孙儿,如今越发怀疑太子气量狭小无法容人,故而使出这等毁人根基的伎俩,丝毫不顾念兄弟情分。
太后自己有两个儿子,二人相处并不算太融洽,使得她将兄弟情分看得尤重,石柱之事若真是太子所为,那便是犯了她的忌讳。
“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先说说,这事你打算如何处置?”
皇帝答道:“母后放心,此事儿子定会妥善解决。”
太后没得到满意的回答,霍然起身,一步步走到皇帝所坐的御椅旁。
苏晏缩在御案底下,听见太后的脚步声渐近,心里越发忐忑——连外袍都来不及穿,半拉身子还在皇帝的袍裾下,如此不成体统的模样万一被太后发现,自己又该作何解释?怕是连解释的机会都不会给他,直接叫人拖出去示众了。
紧张之下,他不禁往皇帝袍裾深处又挤了挤,一片漆黑中,鼻尖似乎碰到了什么半软不硬的物件,同时从薰衣的御香中嗅到了一缕熟悉的雄性气息。
他怔了怔,随着鼻息热气喷洒,那物很快又膨胀起来,隔着衣料正正抵在他的嘴唇上。
苏晏蓦然反应过来,窘切地将头尽量往下低,一心只希望太后发完威快点离开。
皇帝紧捏着袖中的玉佩,呼吸急促,脸颊上隐隐浮现一层潮红。
太后因为怀着心事,并未留意他细微的神情变化,走到御座旁停住,疾言厉色:“皇帝对太子溺爱了十五年,如今还打算继续下去么?他才这点年纪,就已强横霸道得容不下幼弟,将来大权在握时,岂不是要祸起萧墙!”
皇帝气息有些紊乱,勉强把话说平顺:“母后未免……有些担心过头,贺霖……不至于。”
太后说:“他不像你!我一直就觉得,他不像你,无论长相还是性情。长得倒是颇似几分他娘,可性情却自成一家。你对待弟弟如何,这些年母后都看在眼里,不管城儿心里如何不满,母后都站在你这边,始终不置一词。因为母后知道,你断不会害他。”
在她说话间,皇帝逐渐缓过了那股劲,轻叹:“可四弟不信朕。朕禁锢了他十年,摧毁了他最为重视的自由与征战沙场的雄心壮志。他怨恨朕,也是情理之中。”
“——你是替我担了这份埋怨,母后心里清楚。”太后的语气柔和了下来,伸手去抚摸皇帝放在御案上的拳头。皇帝的拳头紧了紧,似乎想收回去,但又松弛了。太后接着说,“当年大同险些兵变,我唯恐城儿被军心挟持,干出糊涂事,也担忧你疑心他、防备乃至制裁他,这才装病,让你召他回来侍疾的。”
皇帝沉默片刻,道:“朕还记得母后当时说的那句话。记了十几年。”
太后点头:“是,我说过——我不要一个死了的名垂青史的亲王将军,只要一个活着的儿子。
“城儿十二岁跟随先帝出征漠北,六年来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几度险死还生,身上每添加一道伤痕,就像用刀尖在我心底也狠狠划了一道。善泳者溺于水,自古至今,哪有一辈子的常胜将军?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我有多少次从噩梦中惊醒,冷汗涔涔,仿佛见他的每一面都是最后一面。这种折磨,我实在是无法忍受,才借着军中哗变的机会,让你召他回来。”
皇帝微微摇头:“若非朕放心不下他手中的兵权,也不会强硬地将他圈在京城,所以不能说是替母后担了这份埋怨,而是朕该当的。”
太后欣慰地拍了拍他的手背:“城儿虽然心里有怨气,但还是个识大体、重大局的人,你们相安无事,就是母后最乐见的。可换作是太子呢?幼弟尚且牙牙学语,他就恨不得除之后快,如此性情暴虐、心胸狭窄,非人君之德——皇帝,你好好考虑考虑。”
考虑什么?是如何教诲太子,还是再斟酌国本,太后没有明说。
但皇帝听出了言下之意,再度沉默。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好直接说,卫贵妃抱着孩子哭哭啼啼地来找她讨公道。但即使没有这一出,她知道了后也绝不会置之不理,再加上卫贵妃说话间明里暗里地将幕后指使者指向太子。太后本就格外偏爱小孙儿,如今越发怀疑太子气量狭小无法容人,故而使出这等毁人根基的伎俩,丝毫不顾念兄弟情分。
太后自己有两个儿子,二人相处并不算太融洽,使得她将兄弟情分看得尤重,石柱之事若真是太子所为,那便是犯了她的忌讳。
“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先说说,这事你打算如何处置?”
皇帝答道:“母后放心,此事儿子定会妥善解决。”
太后没得到满意的回答,霍然起身,一步步走到皇帝所坐的御椅旁。
苏晏缩在御案底下,听见太后的脚步声渐近,心里越发忐忑——连外袍都来不及穿,半拉身子还在皇帝的袍裾下,如此不成体统的模样万一被太后发现,自己又该作何解释?怕是连解释的机会都不会给他,直接叫人拖出去示众了。
紧张之下,他不禁往皇帝袍裾深处又挤了挤,一片漆黑中,鼻尖似乎碰到了什么半软不硬的物件,同时从薰衣的御香中嗅到了一缕熟悉的雄性气息。
他怔了怔,随着鼻息热气喷洒,那物很快又膨胀起来,隔着衣料正正抵在他的嘴唇上。
苏晏蓦然反应过来,窘切地将头尽量往下低,一心只希望太后发完威快点离开。
皇帝紧捏着袖中的玉佩,呼吸急促,脸颊上隐隐浮现一层潮红。
太后因为怀着心事,并未留意他细微的神情变化,走到御座旁停住,疾言厉色:“皇帝对太子溺爱了十五年,如今还打算继续下去么?他才这点年纪,就已强横霸道得容不下幼弟,将来大权在握时,岂不是要祸起萧墙!”
皇帝气息有些紊乱,勉强把话说平顺:“母后未免……有些担心过头,贺霖……不至于。”
太后说:“他不像你!我一直就觉得,他不像你,无论长相还是性情。长得倒是颇似几分他娘,可性情却自成一家。你对待弟弟如何,这些年母后都看在眼里,不管城儿心里如何不满,母后都站在你这边,始终不置一词。因为母后知道,你断不会害他。”
在她说话间,皇帝逐渐缓过了那股劲,轻叹:“可四弟不信朕。朕禁锢了他十年,摧毁了他最为重视的自由与征战沙场的雄心壮志。他怨恨朕,也是情理之中。”
“——你是替我担了这份埋怨,母后心里清楚。”太后的语气柔和了下来,伸手去抚摸皇帝放在御案上的拳头。皇帝的拳头紧了紧,似乎想收回去,但又松弛了。太后接着说,“当年大同险些兵变,我唯恐城儿被军心挟持,干出糊涂事,也担忧你疑心他、防备乃至制裁他,这才装病,让你召他回来侍疾的。”
皇帝沉默片刻,道:“朕还记得母后当时说的那句话。记了十几年。”
太后点头:“是,我说过——我不要一个死了的名垂青史的亲王将军,只要一个活着的儿子。
“城儿十二岁跟随先帝出征漠北,六年来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几度险死还生,身上每添加一道伤痕,就像用刀尖在我心底也狠狠划了一道。善泳者溺于水,自古至今,哪有一辈子的常胜将军?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我有多少次从噩梦中惊醒,冷汗涔涔,仿佛见他的每一面都是最后一面。这种折磨,我实在是无法忍受,才借着军中哗变的机会,让你召他回来。”
皇帝微微摇头:“若非朕放心不下他手中的兵权,也不会强硬地将他圈在京城,所以不能说是替母后担了这份埋怨,而是朕该当的。”
太后欣慰地拍了拍他的手背:“城儿虽然心里有怨气,但还是个识大体、重大局的人,你们相安无事,就是母后最乐见的。可换作是太子呢?幼弟尚且牙牙学语,他就恨不得除之后快,如此性情暴虐、心胸狭窄,非人君之德——皇帝,你好好考虑考虑。”
考虑什么?是如何教诲太子,还是再斟酌国本,太后没有明说。
但皇帝听出了言下之意,再度沉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