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嫁妆单子(一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来,这才想起,我真是该打。”
这时秋桔起上前,她手里捧着衣服和茶叶罐。
叶棠采道:“这是娘给外祖母做的衣服,还有外祖母最爱的大红袍,倒是我借花敬佛了。”
“表姑娘人来了就行。”平嬷嬷笑着接过衣服和茶叶罐,摸了摸衣服:“姑太太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手艺。老太太穿她的衣服最舒适了,经常的送,也不嫌累。回头让你娘别忙活,没得伤了眼。”
“嗯。”温老太太点头着,然后扫了一傍的椅子一眼。
因着温老太太瘫痪,一般都呆在卧室里头,来看望她的人俱是坐到这边来所以在温老太太傍摆着好几张椅子或凳子,好供人坐。
“表姑娘,老太太让你坐下。”平嬷嬷说。
叶棠采就捡了离温老太太最近的一个绣墩坐下来,平嬷嬷眉眼都在笑,很多都嫌老太太瘫痪,都不愿意坐近,就连大公子也不愿意近近的坐着,大姑娘和表姑娘都是愿意靠近亲呢老太太的人。
平嬷嬷把那罐大红泡交给丫鬟,让去泡茶。这才道:“表姑娘最近还好吗?”
叶棠采知道这是问她的婚后生活,这是觉得她委屈了,所以担心来着。回头又见温老太太满眼忧愁地看着她,居然连外祖母都知道了!
“很好呀!”叶棠采轻轻握起温老太太皱巴巴的手,“得空我带他过来让外祖母瞧瞧,长得可俊了。”
温蓝雅把手中的一块苹果咬得咯吱一声,显然是不信。好像在说,你就哄外祖母吧,上次连叶梨采成亲都不愿意带回来呢。
“平嬷嬷,今儿个我来是想问一个事。”叶棠采说,“这么多年了,我娘的嫁妆单子可有找着?”
平嬷嬷一怔,倒是想起来了,当初表姑娘定亲,姑太太给表姑娘备嫁妆,也找过自己的嫁妆单子。
平嬷嬷道:“表姑娘怎么又找这个?好些年前才没找着,后来不是自己又重新记录了一遍库房里的嫁妆了么?”
叶棠采也解释不了那么多,“这个对我很重要,请平嬷嬷再想一想。”
她这般说法,平嬷嬷和温蓝雅也不好问她要来何用。平嬷嬷道:“可是……还真没有翻到过!以前放在老太太的红木匣子里,好些年前你娘让找,却发现已经不见了。后来把整个温家翻了个底朝天也不见。都说寻物找它的是个它不来,不找它,它就自己冒出来,但这些年,还真没见过影儿。”
叶棠采听着一脸灰败,她看着温老太太:“外祖母有印象么?”
“嘶——”温老太太只发了这个音节。
“祖母,你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呀?”温蓝雅柳眉轻蹙。“厮?思?四?”
叶棠采却发现温老太太放在扶手的手指微动,似是指着窗户那边。
叶棠采只见窗户上放着一盘月季,她连忙走过去,把月季捧过来,要翻看。
平嬷嬷见状,连忙笑道:“这盘花不可能有的,这是前几天我放在这的。”
但叶棠采发现温老太太的目光落在她手里的月季上,她皱了皱眉:“那,外祖母想表达什么?嘶……月季?思月?思季?人名?”
温老太太嗯了一声。
三人俱是一怔,很是惊喜,温蓝雅急道:“真是人名?思月还是思季?谁呀?”
“大姑太太!”平嬷嬷叫了一声,“大姑太太的闺名就是思月。”
她的大姨妈?叶棠采想了想。
温氏那一辈,姐妹三人,嫡长女温思月,庶次女温思雪,幺女温思雨。温思雨就是温氏。
当年温家有过一段时间非常缺钱,所以嫡长女温思月嫁了皇商秋家,庶次女嫁的是都戚伯的庶四子,幺女命最好,嫁的是靖安侯府世子爷。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的命最好?
叶棠采对于二姨妈倒是颇有印像,因为她就嫁在京城,年年节节,走亲戚常有看到,瞧着生活过得一般般。
至于那位传说中的大姨妈,叶棠采真的没什么印像,那秋家的家底在靠近西北的定城,来回一趟得一个月时间。所以几年都不回来一次。
叶棠采记得七八岁时见过,后来这些年因着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她就没回过京城。所以印像不深。
“祖母是说,那嫁妆单子,跟大姑姑有关?”温蓝牙说。
温老太太点头。
叶棠采双眼更亮了:“难道在她手上?”
温老太太又点头。
叶棠采一喜,随即又皱眉:“怎么被她拿走了?”
“可不是么!”温雅雅歪着头,望向平嬷嬷。
“这……我也不知道。只是,几年前问的时候,老太太一点也没像今天一样有指示。”平嬷嬷也是一脸的不解。
“这个先不管,咱们写信,让她给寄回来吧!”温蓝雅说。
叶棠采不知为什么娘的嫁妆单子会弄到大姨妈那边去了,但现在想要拿回来,只得如此。想到路途遥远,来一趟得两个月,叶棠采心又有些灰了。
“不是有飞鸽传书嘛!”温蓝雅笑着说:“用那个官用的飞鸽,给几十两银子,几天准能送到的。”
叶棠采听着双眼一亮,对啊,还有这个!
“但,就算飞鸽传书的鸽子都是经由官府训练过的,极少丢失……若万一丢了,那就再也没有了。”平嬷嬷却皱了皱眉。
叶棠采说:“若不能这几天拿到,过了秋闱……那应该也没什么用处了。而且,现在还在不在还不知道,反正先问问。”
“咱们快写信吧,小冬,拿笔墨过来。”温蓝雅吩咐一声。
小冬便去拿笔墨,不一会儿就摆到了桌子上。
叶棠采想了想,就先问了好,然后写明要嫁妆单子,让她找一找,尽快寄回来,急用云云。
叶棠采把信封好,再跟温老太太说了几句话,让她们二十五日记得来靖安侯府参加苗氏的寿宴,然后就走了。
趁着天还没黑,来到官府的译站,花了五十多两银子,才用官府训练得最好的一批信鸽送了出去。
第(3/3)页
来,这才想起,我真是该打。”
这时秋桔起上前,她手里捧着衣服和茶叶罐。
叶棠采道:“这是娘给外祖母做的衣服,还有外祖母最爱的大红袍,倒是我借花敬佛了。”
“表姑娘人来了就行。”平嬷嬷笑着接过衣服和茶叶罐,摸了摸衣服:“姑太太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手艺。老太太穿她的衣服最舒适了,经常的送,也不嫌累。回头让你娘别忙活,没得伤了眼。”
“嗯。”温老太太点头着,然后扫了一傍的椅子一眼。
因着温老太太瘫痪,一般都呆在卧室里头,来看望她的人俱是坐到这边来所以在温老太太傍摆着好几张椅子或凳子,好供人坐。
“表姑娘,老太太让你坐下。”平嬷嬷说。
叶棠采就捡了离温老太太最近的一个绣墩坐下来,平嬷嬷眉眼都在笑,很多都嫌老太太瘫痪,都不愿意坐近,就连大公子也不愿意近近的坐着,大姑娘和表姑娘都是愿意靠近亲呢老太太的人。
平嬷嬷把那罐大红泡交给丫鬟,让去泡茶。这才道:“表姑娘最近还好吗?”
叶棠采知道这是问她的婚后生活,这是觉得她委屈了,所以担心来着。回头又见温老太太满眼忧愁地看着她,居然连外祖母都知道了!
“很好呀!”叶棠采轻轻握起温老太太皱巴巴的手,“得空我带他过来让外祖母瞧瞧,长得可俊了。”
温蓝雅把手中的一块苹果咬得咯吱一声,显然是不信。好像在说,你就哄外祖母吧,上次连叶梨采成亲都不愿意带回来呢。
“平嬷嬷,今儿个我来是想问一个事。”叶棠采说,“这么多年了,我娘的嫁妆单子可有找着?”
平嬷嬷一怔,倒是想起来了,当初表姑娘定亲,姑太太给表姑娘备嫁妆,也找过自己的嫁妆单子。
平嬷嬷道:“表姑娘怎么又找这个?好些年前才没找着,后来不是自己又重新记录了一遍库房里的嫁妆了么?”
叶棠采也解释不了那么多,“这个对我很重要,请平嬷嬷再想一想。”
她这般说法,平嬷嬷和温蓝雅也不好问她要来何用。平嬷嬷道:“可是……还真没有翻到过!以前放在老太太的红木匣子里,好些年前你娘让找,却发现已经不见了。后来把整个温家翻了个底朝天也不见。都说寻物找它的是个它不来,不找它,它就自己冒出来,但这些年,还真没见过影儿。”
叶棠采听着一脸灰败,她看着温老太太:“外祖母有印象么?”
“嘶——”温老太太只发了这个音节。
“祖母,你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呀?”温蓝雅柳眉轻蹙。“厮?思?四?”
叶棠采却发现温老太太放在扶手的手指微动,似是指着窗户那边。
叶棠采只见窗户上放着一盘月季,她连忙走过去,把月季捧过来,要翻看。
平嬷嬷见状,连忙笑道:“这盘花不可能有的,这是前几天我放在这的。”
但叶棠采发现温老太太的目光落在她手里的月季上,她皱了皱眉:“那,外祖母想表达什么?嘶……月季?思月?思季?人名?”
温老太太嗯了一声。
三人俱是一怔,很是惊喜,温蓝雅急道:“真是人名?思月还是思季?谁呀?”
“大姑太太!”平嬷嬷叫了一声,“大姑太太的闺名就是思月。”
她的大姨妈?叶棠采想了想。
温氏那一辈,姐妹三人,嫡长女温思月,庶次女温思雪,幺女温思雨。温思雨就是温氏。
当年温家有过一段时间非常缺钱,所以嫡长女温思月嫁了皇商秋家,庶次女嫁的是都戚伯的庶四子,幺女命最好,嫁的是靖安侯府世子爷。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的命最好?
叶棠采对于二姨妈倒是颇有印像,因为她就嫁在京城,年年节节,走亲戚常有看到,瞧着生活过得一般般。
至于那位传说中的大姨妈,叶棠采真的没什么印像,那秋家的家底在靠近西北的定城,来回一趟得一个月时间。所以几年都不回来一次。
叶棠采记得七八岁时见过,后来这些年因着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她就没回过京城。所以印像不深。
“祖母是说,那嫁妆单子,跟大姑姑有关?”温蓝牙说。
温老太太点头。
叶棠采双眼更亮了:“难道在她手上?”
温老太太又点头。
叶棠采一喜,随即又皱眉:“怎么被她拿走了?”
“可不是么!”温雅雅歪着头,望向平嬷嬷。
“这……我也不知道。只是,几年前问的时候,老太太一点也没像今天一样有指示。”平嬷嬷也是一脸的不解。
“这个先不管,咱们写信,让她给寄回来吧!”温蓝雅说。
叶棠采不知为什么娘的嫁妆单子会弄到大姨妈那边去了,但现在想要拿回来,只得如此。想到路途遥远,来一趟得两个月,叶棠采心又有些灰了。
“不是有飞鸽传书嘛!”温蓝雅笑着说:“用那个官用的飞鸽,给几十两银子,几天准能送到的。”
叶棠采听着双眼一亮,对啊,还有这个!
“但,就算飞鸽传书的鸽子都是经由官府训练过的,极少丢失……若万一丢了,那就再也没有了。”平嬷嬷却皱了皱眉。
叶棠采说:“若不能这几天拿到,过了秋闱……那应该也没什么用处了。而且,现在还在不在还不知道,反正先问问。”
“咱们快写信吧,小冬,拿笔墨过来。”温蓝雅吩咐一声。
小冬便去拿笔墨,不一会儿就摆到了桌子上。
叶棠采想了想,就先问了好,然后写明要嫁妆单子,让她找一找,尽快寄回来,急用云云。
叶棠采把信封好,再跟温老太太说了几句话,让她们二十五日记得来靖安侯府参加苗氏的寿宴,然后就走了。
趁着天还没黑,来到官府的译站,花了五十多两银子,才用官府训练得最好的一批信鸽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