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七大措施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御史监察制度,宋朝时的御史中丞仅排在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之后的第四位,足见其地位之高,按照现在的排法,可以进中央常委了。御史台的职能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可以弹劾任何官员,就连他们的官帽也和其他官员有所不同。但是,因为宋朝不少皇帝的无能,使得监察御史常常打着监察的幌子弹劾敌对的大臣,并逐渐卷入到朝廷的党争中。自宁宗嘉定二年(1209)后,朝廷不再设御史中丞,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了国家的运转出现了问题。
至于分路,因有四大监司的相互监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监察体制。
在州郡,宋朝设立了一个名叫通判的职位,这是宋朝与以前朝代都不一样之处。通判之责就是对州府官员进行监督,这个职务设立于太祖赵匡胤时期,其目的是为了监督州郡官员,特别是知州的一举一动,通判基本上是由朝廷直接委派,像金华通判邢方卓是由知府事任一松推荐的,就属极其少见的。
从书中记录的宋朝监察体系看,其实是很全面的。在不少时期里,宋朝的朝政还算清明,只是到了后期,才变得腐朽不堪,这不是制度的问题,的的确确就是执行制度之人的问题。
就拿通判一职来说,其性质和我要设立的廉政公署差别不大,虽然官衔低于知府,知州,却可以监督地方官员的廉政情况,如果遇到官员有违规现象,可以直接将材料上报朝廷而无需通过当地州郡。
这点提醒了我,监察公署可以和通判合二为一,同时也提醒我,人都会犯错误,即使有了廉政公署,还得要有相应的律法配套,只有死板的律法才能管住灵活的人。
咸淳元年九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月份。
自五月强降雨后,临安的雨水一直很少。九月一日凌晨时分,大雨倾盆,一场久违的及时雨袭击了京城。当然,大雨是阻止不了朝会的。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各位爱卿,今天乃是九月一日,朕登基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段时间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朝内外的各行各业均渐有起色。然,离我大宋之中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兴之路还未成功,各位还需再接再厉。自去年忽必烈平定了阿里不哥之乱后,也是立志于其所属地的发展,就连朝政也在效仿我朝建制。近日更是先我一步,开始了行省制的变革,忽必烈雄心勃勃,其用心显然便是司马昭之心。有朝一日,当蒙古的综合实力足够强大时,忽必烈必然会再度南侵,到时就一定会形成鱼死网破的格局。面临这种局势,我朝该怎么应对呢?”
我停了停,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大庆殿上的群臣,大声言道:“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只要我朝之针能够做到锋利无比,那任其是什么麦芒,都会被我之利针刺破。好了,下面正式进入今天的朝会。”
大殿中十分安静,大臣们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等着我的指示。
“各位爱卿,朕首先要说的是,朕很欣慰,你们所有人都选择了留在朝中,与朕一起中兴我朝,朕谢谢大家。”我微微一笑,继续道,“当然,要成为无往不破的针尖,就要经过艰苦的磨练。九月,会是我朝今年最重要的一个月。因为在这个月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御史监察制度,宋朝时的御史中丞仅排在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之后的第四位,足见其地位之高,按照现在的排法,可以进中央常委了。御史台的职能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可以弹劾任何官员,就连他们的官帽也和其他官员有所不同。但是,因为宋朝不少皇帝的无能,使得监察御史常常打着监察的幌子弹劾敌对的大臣,并逐渐卷入到朝廷的党争中。自宁宗嘉定二年(1209)后,朝廷不再设御史中丞,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了国家的运转出现了问题。
至于分路,因有四大监司的相互监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监察体制。
在州郡,宋朝设立了一个名叫通判的职位,这是宋朝与以前朝代都不一样之处。通判之责就是对州府官员进行监督,这个职务设立于太祖赵匡胤时期,其目的是为了监督州郡官员,特别是知州的一举一动,通判基本上是由朝廷直接委派,像金华通判邢方卓是由知府事任一松推荐的,就属极其少见的。
从书中记录的宋朝监察体系看,其实是很全面的。在不少时期里,宋朝的朝政还算清明,只是到了后期,才变得腐朽不堪,这不是制度的问题,的的确确就是执行制度之人的问题。
就拿通判一职来说,其性质和我要设立的廉政公署差别不大,虽然官衔低于知府,知州,却可以监督地方官员的廉政情况,如果遇到官员有违规现象,可以直接将材料上报朝廷而无需通过当地州郡。
这点提醒了我,监察公署可以和通判合二为一,同时也提醒我,人都会犯错误,即使有了廉政公署,还得要有相应的律法配套,只有死板的律法才能管住灵活的人。
咸淳元年九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月份。
自五月强降雨后,临安的雨水一直很少。九月一日凌晨时分,大雨倾盆,一场久违的及时雨袭击了京城。当然,大雨是阻止不了朝会的。
“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各位爱卿,今天乃是九月一日,朕登基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段时间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朝内外的各行各业均渐有起色。然,离我大宋之中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兴之路还未成功,各位还需再接再厉。自去年忽必烈平定了阿里不哥之乱后,也是立志于其所属地的发展,就连朝政也在效仿我朝建制。近日更是先我一步,开始了行省制的变革,忽必烈雄心勃勃,其用心显然便是司马昭之心。有朝一日,当蒙古的综合实力足够强大时,忽必烈必然会再度南侵,到时就一定会形成鱼死网破的格局。面临这种局势,我朝该怎么应对呢?”
我停了停,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大庆殿上的群臣,大声言道:“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只要我朝之针能够做到锋利无比,那任其是什么麦芒,都会被我之利针刺破。好了,下面正式进入今天的朝会。”
大殿中十分安静,大臣们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等着我的指示。
“各位爱卿,朕首先要说的是,朕很欣慰,你们所有人都选择了留在朝中,与朕一起中兴我朝,朕谢谢大家。”我微微一笑,继续道,“当然,要成为无往不破的针尖,就要经过艰苦的磨练。九月,会是我朝今年最重要的一个月。因为在这个月
(本章未完,请翻页)